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形成原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3073767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形成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形成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形成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形成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形成原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形成原因食品科技学院 食品质量与安全 李连品 201011221318摘要:本文主要简明阐述了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系统的罗列大学生就业难的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社会人才需求以及个人综合发展等方面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作出合理性的分析。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人才需求;自我定位;综合发展当今中国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不得不让我们从多方面来加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滋生的条件,从而寻求一种或多种解决方法和手段来加以平衡和协调。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近年来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得到社会多方面的密切关注,同时

2、也让社会各界感到困惑和担忧。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的态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说,要使这一问题得到根本性转变,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他说:“第一个工作是要改变产业发展格局。我们目前经济发展中,服务业占GDP的4

3、0%,而发达国家占80%,而服务业正是吸纳大学生最多的产业领域,服务业不发达就无法接纳这么多大学生。其次是要营造一个公平就业的环境。第三个是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我们国内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缺乏,办学定位不清晰,专业设置重复,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应该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问题。”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1.1客观因素1.1.1基本国情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的比例相当大,文化水平不齐,地区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不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

4、万(2010 年大学生63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0 万,城镇人口和新增劳动力1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 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 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1.1.2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应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

5、等,这给一部分没有“先天”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1.1.3高校教育不完善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造成学生就业难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大学、学院一起上,专业设置一哄而上。虽说解决了年轻人的上学问题,但是也给就业带来了困难。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1.1.4国际形势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原因就是出

6、口减少,失业增加,本来就业就困难,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停滞,国际国内就业难上加难。1.1.5家庭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决定了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对家庭、集体利益的服从,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社会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是无形的,家庭及其关系网络是它的载体,以家庭为核心载体的社会资本带代代延续,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地扩展。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扩展信息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可靠的经济支持,降低失业。在毕业求职过程,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家庭关系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信息渠道。然而,家

7、长的价值取向参与到学生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家庭经济因素直接影响了就业结果,大学生就业不再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的集体决策。1.2主观因素1.1.1缺乏谋业意识,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什么样的选择决定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工作成果。你今天的状况是你昨天选择的结果,你未来的状况取决于你现在所做的选择。一部分大学生所选择的生活,或许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这其中却明显的透露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是他们只是在大四不得不找工作时才关注到了职业和自己的前程,而这个就是缺谋业意识的表现。大学生没有树立谋业意识就不会提前为就业、职业做准备,从而也就影响了大学生在毕业时的就业抉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前程。 1.2.1不能准确进

8、行自我定位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这些都是因为大学生对职业自我的认识不清。职业上的所有成功都是由内而外的成功。职业自我是个人谋求职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在职业上的抉择缘于其对职业自我的不满与期望,职业自我直接决定了人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潜能)、职业理想等职业发展因素。对职业自我的深刻分析才可以也才可能找到与己匹配的职业,而开发职业自我的程度则决定了职业理想的实现程度。先天与后天的综合因素决定了人只可能最适合一类职业,分析职业自我的目的就是在主观上找到这个职业,并且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优势。1.2.3职业理想不明确大学生很少有职业理想,他们将职业理

9、想视为职业空想,岂不知他们不但在混淆了概念的同时还不知道如何致力于职业理想的实现,最终在不明职业通路的短暂而混乱的职业经历中就把职业理想摒弃了。更多的大学生在还不知道此专业学些什么及日后毕业可以做什么工作的情况下选择了现在所学的专业,我们不去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因素,要说的只是,上大学后你就应该了解你所学专业的毕业出路了,但很多大学生缺乏这个了解过程,就盲目的形成了职业理想,从而导致专业与职业的错位不对口,不能产生针对性的相关性的支持,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尴尬不利局面。大学生要做的就是把专业正推,职业反推,两者如果可以找到相关或匹配,就说明专业可对职业理想产生直接或相关的支持。1.2.4没有

10、掌握职业技能,缺失职业核心竞争力大学生都有学习职业知识的观念,但还没有形成掌握职业技能的观念,职业技能是需要一定的操作练习才掌握的职业能力,是衡量个人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而这也是非一日之功才可以打造的。观念,知识,经验,技能,道德是职业素质的五大因素,而职业技能是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没有掌握职业技能,就很难达到职业上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很难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并且这种状况会持续广泛的影响个人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大学生职业技能的缺失会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职业投机行为,即大学生只有两份力,但却在寻找三份钱的工作,导致大学生的职业不良跨越发展,为日后的职业心理问题和职业跳槽埋下了隐患。

11、综上可知,大学生就业难,择业难,是由于社会以及个人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我们必须认清这一事实,从而去更加理性的对待这一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是盲目的对未来就业形势和职业发展感到恐慌和担忧,丧失对自我的认知的肯定。高校毕业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是务实、理性的体现,这个过程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大学生首先要就业,在工作过程中增长才干,认清自己,找准特长,再选准一个行业,才有可能发挥自己长期积累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独立干一番事业。简言之:就业是先导,择业是基点,创业是核心,无数事例充分说明,这是当今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所以,不要抱怨社会不跟你一个良好就业环境,只要肯努力学习,积极拼搏,自身正确的定位以及树立正确的观念就一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最终成为一位合格的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参考文献(工具):中华英才网 1 文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根源剖析与对策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6)3 戴前虎,刘南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J.人民论坛,2010,(8)5 王江飞.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学生就业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