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长江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0306287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长江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长江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长江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长江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长江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长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的长江(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时代背景:,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辨析,要塞( ) 阻塞( ) 堵塞( ) 塞子 ( ) 荻港( ) 获得( ) 溃退( ) 歼灭( ) 阡陌(

2、 ) 纤维( ) 锐不可当( ): 当真( ) 不含: 业已:,si,s,s,si,d,hu,ku,jin,xin,qin,dng,dng,不可抵挡。,不包括。,已经。,新闻的有关知识:,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语言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新闻的 五个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

3、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整体感知: 新闻六要素,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

4、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及其作用、导语、主体,给主体部分分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

5、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

6、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导语,主体,重点研讨,1、标题:,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2、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 阵,横渡

7、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 放军的渡江区域。,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从渡江人数、战线及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 意明确,不发生歧义。(因为当时“九江”还没有解放),“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为什么不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 九江”?,答:这样才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路大军渡江情况的 顺序相吻合。,4、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 胜利的重要意义。,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

8、况”指代什么?),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何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怎样安排详略的?,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 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 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 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 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哪是详写的?哪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

9、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大军写得详。,此处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敌人的抵抗较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有包围敌军、解放南京的关键的战略重 要意义。,本文的语言特点,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1)准确: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余部”等。,(“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均”是全的意思。突出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 着自豪之情。 ),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

10、道的真实、准确、严密。,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和“均”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本文的语言特点2,(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2)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本文的语言特点,课后练习:,一、分别比较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第一组:第2句好。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则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 “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

11、4小时内即已”则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第二组:第2句好。 句1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句2则充满了嘲讽。敌军的“不料”,正显示出我军 的神速。,二、课外写一篇新闻 。(提示:新闻的特点是真实、及时、 简明。),“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南京城。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应该趁现在这大好时机(敌衰我盛)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贪图虚名,放纵敌人而造成自

12、己失败的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心思想,本诗气势恢弘,语言铿锵有力,通过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从而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课后学习:,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并向报社或校园刊物投稿。,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词语积累,负隅顽抗 撰写 皖 绥 靖,zhun,潢川 鄂 豫 濂 聿,wn,xi,su,wn,古宛

13、县 星宿 阻遏 阌乡,hung,y,lin,y,wn,jng,负隅顽抗( ) 悍然拒绝( ),角落,蛮横的样子,相关链接和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4、。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 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

15、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语言品味: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中第三组语 句思考:课文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什么意思?比另一句好在哪 里?,两则新闻的主题,两则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 正义战争的胜利,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 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 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 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 胜邪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