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复习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964383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资源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资源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的物质和能量,包括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中药资源:狭义的酯在一定区域内或范围内的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蕴含量的总称。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蕴含量,药材质量及时空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消息管理的科学。中国中药资源丛书: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质要,中国中药区划,中国常用中药材,中国药材资源地图集,中国民间单验方。环境:生物生存的外界条件的综合。自然环境:生物周围所有自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综合。气候:只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反映,包括多年的平均天气,也包括极端或者特别的天气状况。积温:通常把高于一定温度的日平均温

2、度总和叫做积温。总降水: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量。光饱和现象与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加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也增加,但光强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照强度的临界点叫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和空气生物等所组成的疏松表层。土壤剖面:自地表向下直到土壤母质的垂直切面。土壤质地:指土壤隔粒级土粒含量百分含量的组成。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药物。中草药:泛指我国各地传统使用的天然药物晶珠本草:收藏约

3、2294种,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书中的30%的种主产或特产于青藏高原。.民间药: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或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应用地区局限,缺少医药理论指导及统一加工炮制工艺。民族药: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加工品,多数均有各自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藏药: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用药体系。蒙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学基础上洗去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民族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

4、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八大浙药:杭菊花、杭麦冬、白芍、白术、玄参、元胡(延胡索)、温郁金、浙贝母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关药(东北地区所长出的优质药材):人参、花鹿茸、关马茸、关防风、关黄柏、辽细辛、关龙胆等北药(华北、西北地区和内蒙古等地区所出产的优质药材,亦有将东北地区产的药材业划分到北药范围):著名的四大北药:潞党参、北(西)大黄、北黄芪、岷当归还有济银花、北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北赤芍、西陵知母、宁夏枸杞子、山东阿胶、北全蝎、五灵脂等。川药(四川所产):麝香、冬虫夏草

5、、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川麻、麦冬、中江白芍、遂宁白芷、灌县川芎、江油附子、雅黄、巴豆、合川使君子、明党参、汉源花椒等。广药(广东、广西南部及海南、台湾等地):又称南药,四大南药槟榔、阳春砂、巴戟天、益智。四大皖药:白芍,菊花,茯苓,牡丹皮西药(指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以西德广大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及内蒙西部所产):秦药:秦皮、秦归、秦艽。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GAP,保证中药材质量,控制各种因素,规划药材生产环节乃至全过程,达到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的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及其一定的自然分布的类群品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经过人

6、工选育并经过改良的遗传性比较单一的一种栽培或是家养动植物的群体品系种源:是对同一物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所收集的各种繁殖材料的总称品系来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品系经比较鉴定,优良者繁殖推广后即可成为品种。SOP:中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alprocedures)的简称,是遵循中药材GAP的基本要求,根据所栽培或养殖的中药材品种的生产实际,在总结传统的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基础上,或在道地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和分析,针对各个生产环节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生产操作规程,用于指导该一级开发:以发展中药材和制药原料为主的中药资源开发(非药用部位

7、的开发)二级开发:以开发中成药及其他保健品为主的中药资源的开发(药膳,化妆品)现代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技术和其他基础学科的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以获得具有优良品质的动植物或微生物品系,生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代谢等多种目的的综合学科细胞悬浮培养:是使植物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并在液体状态下使细胞不断扩增的培养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及人为控制营养及环境条件下,对药用植物的器官或组织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植物为目的的生物技术。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诱导多倍体,得到一般二倍体所没有的优良经济性状的植物育种方法。毛状根培养:利用发根的农杆菌感染植物的

8、外植体,使其产生毛状根,并对其进行无菌培养的技术外植体:利用植物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组织可以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是在自然生境以外的地方保护对象进行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生物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护在保护区、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并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就地保护: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生长环境,以保护受威胁的药用资源种类种群:系指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植物群落:系指在一定地段上共同生活的植物种群的集合系统。灭绝种,濒危种:灭绝种:一个物种在野外50年肯定没有发现,表示该类群确实已经灭

9、绝2.濒危种:该类面临绝灭危险,如果至危因素依然存在,他们就可能不能生存。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限制了两万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贸易生物量:某一地区某种药用植物的总量,包括药用和非药用。药材蕴含量:某一时期内某一地区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蕴含量。(单位面积蓄积量*总面积)中药资源的范围:1传统的中药资源:独特的理论体系,统一的加工方法,药效明确。2民间资源:经验指导用药,局部地区用药。3民族药资源:具有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如藏药,傣药等。中药资源的作用:1中药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2中药材的质量制约着中成药及其质量3中药资源的储量和可持续发展时产业的,规模,持续发展,

10、4中药材的质量的安全,稳定,可控是实现中药材现代国际化的可靠保障中药资源学的主要任务:1资源的定性定量研究2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定向培养3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资源的开发4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研究5资源的科学管理我国古代中药资源学科发展中著作:春秋诗经东汉神龙本草经明代新秀本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长编1983中国中药资源丛书中药资源的特征:1可用性:量的概念2地域性:道地3多用性:药用部分和功能4再生性和有限性:能实现可持续利用。5.整体性和动态性:进化与演替的概念(植物本身是不断进化,其所在群落不断演替)影响气候形成与变化的因素:季风交替与气候带的形成;风和季风的形成;降水的形成;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对气候

11、的影响根据对光照条件的需求可将植物分为阳性、阴性、耐阴类。阳性植物需要在直射光或强光的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甘草、麻黄、地黄、黄芩、黄芪、红花、芍药等。阴性植物需要散射光或者较弱的光照环境,如人参、黄连、三七、西洋参、天南星、细辛、半夏等。耐阴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介于二者之间,在光照良好的条件下或稍有隐蔽的条件下都可以正常的生长,如桔梗、天门冬、麦冬根据光周期不同药用植物的分类:可分为长日照,短日照和中日照。长日照植物每天光照长度只有超过其临界数值时才能开花,缩短光照数就不能开花结果,如牛蒡,紫菀;短日照植物每天只有短于其临界数值时才能开花,延长光照时数,不能开花结果如苍耳,牵牛。中性植物对于

12、光照强度没有要求,其开花不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红花,地黄。我国土壤类型:森林土壤及其类型;草原;荒漠;高山水域;其他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及其类型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母质及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气候条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地形;人类;时间在土壤发育中的作用。我国气候特点:1东部地区季风性显著2西北地区大陆性强烈3温度和降水变化大温度对植物发展的影响:1生物生命活动的温度指标(生理活动,生化反应在在一定温度湿度下才能进行)2生物的生化作用:酶活性,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的合成分解。3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4对生长的作用,温度直接作用(种子萌发)5对植物的分类土壤的组成:固体(矿物

13、质,有机质),液体,气体。我国要用资源的来源种类和特点:1药用植物: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2药用动物:无脊椎,脊椎3药用矿物:各类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及化石类。中药区划的原则: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不同等级的区划相衔接,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发展方向70%以上() 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品种名称50%以上(陕北黄土高原药材区)药用植物各大类群及主要特征:藻类:最原始的,无根茎叶分化。菌类:真菌,无叶绿素。地

14、衣类:真菌藻类结合体,耐干旱。苔藓类:无常用。蕨类:喜阴湿,长江以南。裸子植物:多松科。被子植物:占多数。中药区划的目的 是按照中药资源分布的自然规律和中药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指导中药资源开发与生产。我国中药资源的一级区划: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1)野生中药材蕴藏丰富 (2)珍稀特产及地道药材品种多 (3)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4)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黑龙江、吉林两省、辽宁省一部分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特点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1)中药资源比较丰富,家种药材生产水平较高,在国内占重要地位 (2)中药科技事业发达,生产后劲较大 (3

15、)中药工业基础较好,购销经营繁荣兴旺 辽东、山东、黄淮平原、辽河下游平原、西北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特点为:夏热多雨,温暖,冬季晴朗干燥,春季多风沙。 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1)中药资源门类齐全,品种比较丰富 (2)珍贵、地道药材众多 (3)家种、饲养与野生药材收购同步发展 (4)生产、经营经验丰富,中成药工业初具规模(华东、华中的广大亚热带东部地区,位于我国三大阶梯中的最低一级,以低山丘陵为主) 特点为:气候温暖而湿润,冬温夏热,四季分明。 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1)资源丰富,品种多样 (2)药材地道,品质优良 (3)民族众多,民族医药丰富 (

16、4)药材产量高,开发潜力大 (云、贵、川三省、陕西、甘肃南部及湖北西部)特点为:春温高于秋温、春旱而夏秋多雨。 华南南亚热带、北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1)以南亚热带、热带为主的中药资源独具特色 (2)南药引进栽培与野生变家种取得明显进展 (3)积极发展地道药材、引进省外品种,开拓新的产区 (4)研究开发民族药取得了一定成绩,且潜力很大 (5)中成药工业迅速发展,布局趋于合理 (广东、广西、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南省,位于世界热带的最北段)特点: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1)野生药材资源丰富,草本植物占优势 (2)野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 (3)家种家养药材生产发展缓慢,中成药工业比较发达 (4)民族药占有一定的比重 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 (1)种类少,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相对较多 (2)中药资源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很不平衡 (3)民族药、民间药丰富多彩 (4)需要保护资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