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校本练习样卷).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91846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校本练习样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校本练习样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校本练习样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校本练习样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校本练习样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校本练习样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校本练习样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注:四号、宋体、加粗)原文(注:隶书、三号)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

2、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注:正文宋体、五号)练习(注:隶书、三号)一、常识填空(注:宋体、小四、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选自 ,作者是 朝 ,(姓名)是著名的 家、 家。字 ,号 。2、文中提出的“韦编三绝”,说的是 (人物)读 (书名)的故事。数字后面打顿号3、项羽本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的一篇。这部通史的作者为 朝的 (人名)。(正文:宋体、五号,间距:固定值22磅)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注:解释的字词以1

3、50个实词和书下注释为主)财务盈利能力分析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两类。其中静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资本金利润率;动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51、最是不济事 ( ) 2、读易至韦编三绝 ( )3、愈研愈入 ( ) 4、遂了其事乎 ( )5、及打油诗词 ( ) 6、其龌龊亦耐不得 ( )7、更有小说家言 ( ) 8、以项羽本纪为最 ( )9、垓下之会为最 ( ) 10、反覆诵观 ( )1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 12、眼中了了 ( )13、方寸无多 ( ) 14、往来应接不暇 ( )15、与我何与 ( )

4、 16、坡洒然不倦 ( )17、迄无佳文 ( )18、平生书不再读 ( )( )19、虽生知安行之圣 ( )( )20、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 )三、句子翻译(注:句子翻译为重要句子,可参考点击。线段长短要一致、规范)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3、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4、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四、内容理解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一文针对 这一说法进行批驳,表明了自己“ ”这一观点。其中,第二段采用 的论证结构及 的论证方法,告诫人们读书应 。第三段采用 的论证方法,指出过目成诵的另一弊端 告诫人们,读书该 。2、从本文中找出五个成

5、语: 、 、 、 、 。3、本文在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时,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其中正面事例是:(1) 。 (2) 。 反面事例是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论点“读书以过止成诵为能”。B、第二段以名人事例强调深入研读的重要性。C、第三段以读史记为例,强调读书要选择精华。D、文章作者主张读书应选择精华,深入研究。5、郑板桥写此家书的目的是: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论点论证方法论据(过目成诵)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苏东坡读阿房宫赋到四鼓洒然不倦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史记项羽本记中,又以为最小说家言及打

6、油诗词其龌龊亦耐不得! 7、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过目成诵”的记忆力的轻视与否定。B、第二段开头指出,读书若“一眼即过”,往往眼前蒙眬,心里茫然,难以留下印象。 C、第二段接连以两位天赋过人的先贤为例,阐述了深入研读给心灵带来的收获和满足。 D、第二段又以虞世南等三人成名后不再读书导致终无佳作传世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观点。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和苏轼的事例典型而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B、虞世南等三人“迄无佳文”是因为缺少如苏轼那样的天才。C、即使杰出如史记,也不需要每篇都读都记诵。 D、那些低俗戏曲、打油诗词,完全没有记诵的价值。五

7、、真题再现(真题再现最少不少于两份)1、2013学年第一学期浦东新区初三语文质量测试卷9、选文出自 ,作者是 (人名)。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须勤奋刻苦。C、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D、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覆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生查子元夕(注:四号、宋体、加粗)原文(注:隶书、三号)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

8、满春衫袖。(注:正文宋体、五号)练习(注:隶书、三号)一、 词语解释(注:宋体、小四、加粗)数字后面打顿号1、元夜:(正文:宋体、五号,间距:固定值22磅)2、花市:二、 文学常识和主旨1、这首词的作者是 朝的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有 。2、这首词上片追忆 ,下片抒写 。整首词采用 的手法,巧妙的抒写了 。三、 内容理解首行缩进:2字符1、“元夕”是这首词的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词中 、 、 等内容与此相照应。2、这首词中对比手法得到充分运用:时间上 与 对比,场面上 与 对比,感受上 与 对比。3、下列对本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写去年的往事,下片写今天的所见。B、“月上柳梢头”写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C、“不见去年人”写物是人非的惆怅,暗含无限伤感。D、上下片中作者的心境由暗淡转化为明亮。四、真题再现2009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宝山区)7、“元夕”是指农历 的夜晚。8、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欧阳修是宋朝人。 B、“生查子”是曲牌名,“元夕”是题目。 C、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主要写去年的往事,下片主要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相信伊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