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897881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力学简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土力学实验指导书目录土力学实验的目的 (1)一、颗粒分析试验 (1)附1-1筛析法 (1)附1-2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2)二、密度试验(环刀法) (5)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5)四、比重试验(比重瓶法) (6)五、界限含水率试验 (8)液限、塑限联合测定 (8)六、击实试验 (10)七、渗透试验 (11)附7-1常水头试验(70型渗透仪) (11)附7-2变水头试验(南55型渗透仪) (12)八、固结试验(快速法) (13)九、直接剪切试验 (15)十、相对密度试验 (16)十一、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8)十二、无粘性土休止角试验 (19)十三、三轴压缩试验 (20)土 力 学

2、实 验 指导书土力学实验的目的土力学试验是在学习了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配合土力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能训练课。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安排试验内容,以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试验课的目的:一、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土力学的理论知识;二、是增强实践操作的技能;三、是结合工程实际,让学生掌握土工试验的全过程和运用实验成果于实际工程的能力。土力学实验的内容及要求土力学实验指导书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规范编写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下列实验项目。也可根据实验学时选做。一、颗粒分析试验附11 筛分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干土各

3、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二)试验原理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三)仪器设备1

4、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2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4其它:毛刷、木碾等。(四)操作步骤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的试样。2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五)试验注意事项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2g。(六)计算及制图1按下列

5、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式中:X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A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mB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2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七)试验记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筛析法)土样编号 142 干土质量 500g 试验者 土样说明 粗砂 试验日期 校核者 附12 密度计法(比重计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小于某粒径的颗粒占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大小分配情况,并作为粘性土分类的依据及土工建筑选材之用。(二)试验原理财务盈利能力分析采用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两类。其中

6、静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资本金利润率;动态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27密度计法,是将一定量的土样(粒径0.075mm)放在量筒中,然后加蒸馏水,经过搅拌,使土的大小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当土粒在液体中靠自重下沉时,较大的颗粒下沉较快,而较小的颗粒下沉则较慢。让土粒沉降过程中,用密度计测出在悬液中对应于不同时间的不同悬液密度,根据密度计读数和土粒的下沉时间,就可计算出粒径小于某一粒径d(mm)的颗粒占土样的百分数。(三)仪器设备1密度计:目前通常采用的密度计有甲、乙两种,现介绍甲种密度计。甲种密度计刻度自060,最小分度单位为1.0;如

7、附图11所示。2量筒:容积1000ml;3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4搅拌器:轮径50mm,孔径3mm;5煮沸设备:电热器、三角烧瓶等;6分散剂:4六偏磷酸钠或其它分散剂;7其它:温度计、蒸馏水、烧杯、研钵和秒表等。(四)操作步骤1称取试样:取有代表性的风干或烘干土样100200g,放入研钵中,用带橡皮头的研棒研散,将研散后的土过0.075mm筛,均匀拌和后称取试样30g。2浸泡试样:将称好的试样小心倒入烧瓶中,注入200ml蒸馏水对试样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18小时。3煮沸分散:将浸泡好后的试样稍加摇荡后,放在电热器上煮沸。煮沸时间从沸腾时开始,粘土约需要1小时,附图11 甲种

8、比重计其它土不少于半小时,对教学试验,浸泡试样及煮沸分散均由实验室准备。4制备悬液:土样经煮沸分散冷却后,倒入量筒内。然后加4浓度的六偏磷酸钠约10ml于溶液中,再注入蒸馏水,使筒内的悬液达到1000ml。5搅拌悬液:用搅拌器在悬液深度上下搅拌1分钟,往复各30次,使悬液内土粒均匀分布。6定时测读:取出搅拌器,立即开动秒表,测定经过1、5、30、120、1440分钟时的密度计数读。每次测读完后,立即将密度计取出,放入盛水量筒中,同时测记悬液温度,准确至0.5。(五)试验注意事项15分钟时的读数是包括1分钟读数的时间,其余30、120、1440分钟的读数时间也是如此累加。2读数后甲种密度计必须立

9、即从量筒里取出,否则会阻碍土粒下沉速度。(六)计算及制图1由于刻度、温度与加入分散剂等原因,密度计每一次读数须先经弯液面校正后,由实验室提供的RL关系图,查得土粒有效沉降距离,计算颗粒的直径d,按简化公式计算: 式中:d颗粒直径,mm; K粒径计算系数(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L某时间t内的土粒沉降距离(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t沉降时间,s。2将每一读数经过刻度与弯液面校正、温度校正、土粒比重校正和分散剂校正后,按下列计算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式中: X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s试样干土质量(30g); Cs土粒比重校正系数,可查甲种密度计的土粒比重校正值表(由实验室提供

10、的资料查得);R甲种密度计读数; mt温度校正值,可查甲种密度计的温度校正值表(由实验室提供的资料查得); n刻度及弯液面校正值(由实验室提供的图表中查得); CD分散剂校正值(由实验室提供资料)。3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X()为纵坐标,粒径d(mm)的对数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级配曲线。(七)试验记录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密度计法) 土样编号 密度计号 试 验 者 干土质量 量 筒 号 校 核 者 土粒比重 比重计校正值 试验日期 二、密度试验(环刀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二)试验原理土的湿密度

11、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三)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8cm,高23cm。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四)操作步骤1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

12、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五)试验注意事项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六)计算公式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 式中:密度,计算至0.01g/cm; m湿土质量,g; m1环刀加湿土质量,g; m2环刀质量,g; V环刀体积,cm。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取其算术平均值。(七)试验记录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试验者 校核者 试验日期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含水率,以了解土的含水情况,是计算土的孔隙比、液性指数、饱和度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指标。(二)试验原理含水率反映土的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随之而异。这种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反映在土的稠度方面,使土成为坚硬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反映在土内水分的饱和程度方面,使土成为稍湿、很湿或饱和的;反映在土的力学性质方面,能使土的结构强度增加或减小,紧密或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