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655099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课件作者宋洁第二章(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院外急救,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场检伤分类 第三节 院外急救护理,返回,第一节 概述,院外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病人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一、院外急救的特点 据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近年来的统计,院外急救疾病谱位于前5位的是:外伤、脑血管急症、心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和肿瘤;急救死亡疾病谱位于前5位的是:心血管急症、呼吸系统急症、脑血管急症、中毒和肿瘤。急救疾病大多具有突发性,且常发生在医院以外,需要及时的院外急救。,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由于院外急救与院内急救在时间、地点、环境以及病人对医疗的要求等方面有诸多

2、不同,因此院外急救有自己的特点。 (一)社会性及随机性强 (二)时间紧急 (三)急救环境条件差 (四)医学性强 (五)以对症治疗为主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 急救中心站是院外急救的承担者,其任务是合理运用急救技术,采取有效急救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员的痛苦,降低致残率、死亡率,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一)承担平时呼救病人的院外急救 这是院外急救主要和经常性的任务。呼救病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危重或急救病人,即病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如急性心肌梗死、窒息、淹溺、猝死、大出血、休克等病人。此类病人约占呼救病人的1015,其中需要就地心肺复苏抢救的特别危重病人5。

3、现场抢救的目的是挽救病人生命,或维持其生命体征。另一类是急诊病人,病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险,如骨折、急腹症、支气管哮喘发作等病人。此类病人约占呼救病人的8590,现场处理的目的是稳定病情、减轻痛苦、避免发生并发症。 (二)执行大型灾害或战争时的院外急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遇大型灾害或战争时,应结合具体情况执行有关抢救预案。无预案时应加强现场的调度,做好现场伤员分类、现场救护和合理分流运送。同时与其他现场的救灾专业队伍如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同时注意自身的安全。 (三)承担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特殊任务是指当地的大型集会、重要会议、国际赛事、外国元首来访等救

4、护值班。执行该任务时应加强责任心,坚守工作岗位,严阵以待。 (四)担任通信网络中的枢纽任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通信网络通常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市民与急救中心(站)的联络;二是急救中心(站)与所属分中心(站)、救护车、急救医院的联络;三是中心(站)与上级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救灾系统的联络。急救中心(站)在通信网络中承担着上传下达、互通信息的枢纽任务。 (五)普及急救知识 院外急救的成功率与公民的急救意识、自救和互救能力密切相关。平时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对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开展有关现场急救及心肺复苏的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使更多的公民能够成为开展现场救护的“第一

5、目击者”,赢得抢救时间, 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三、院外急救的原则 (一)先排险后施救 实施现场救护前先进行环境评估,必要时,排除险情后再实施救治。 (二)先复苏后固定 现场遇有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先采取心肺复苏技术,使病人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骨折的临时固定。 (三)先止血后包扎 遇有伤病员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应根据伤病员的情况,合理选择止血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指压法适用于中等或较大动脉的出血,以及较大范围的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加压包扎法适用于体表及四肢伤导致的小动脉、小静脉出血。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较大动

6、脉的出血。 (四)先重伤后轻伤 遇有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救较轻者。大批伤病员存在时,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情况下,在遵循“先重后轻”原则的同时,重点抢救有可能存活的伤病员。 (五)先施救后运送 在现场医疗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先进行现场初步的紧急处理后,再实施转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电除颤、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 (六)急救与呼救并重 遇有成批伤病员,又有多人在现场时,要密切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同时进行,以尽快得到外援。只有一人在现场时,应先施救,后电话呼救。 四、急救指挥系统与电话呼救 我国城市的院

7、外急救组织有多种形式,各有不同特点,其工作效率也有一定差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其共同的特点如下:通信设施先进灵敏;急救网络基本健全,使抢救半径5000m,平均反应时间15min;院外急救快速高效,伤残率、死亡率低。 (一)我国城市的院外急救组织形式 1. 指挥型模式 由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以若干医院急诊科为区域,按医院专科性质分科负责急救的模式。其特点是:急救指挥中心与各医院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拥有全市急救工作的调度指挥权。其流程为:病家通过“120”电话向市急救指挥中心呼救,指挥中心接到呼救后,立即通知该区域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由值班护士告

8、知有关医生、护士及驾驶员赶赴现场抢救,并监护运送病人回本院治疗。,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广州市1990年建立“120”急救指挥中心,有25家医院急诊科为其调度区域。珠海、汕头等城市也实行此模式。 2. 依附型模式 急救中心依托于一所医院为主的模式,院外救护机构实质上是医院的一个部门。其特点是:急救中心附属于一家综合医院,病人经院外处理后可收入自己医院或送到附近医院。其流程为:病家向市县救护中心呼救,救护中心的院外急救部派人派车赴现场,并监护运送病人回救护中心继续救治。此种模式多见于中小城市和县中心医院兼急救中心。重庆市医疗急救中心1987年成立,运行该模式。海南、深圳、云南等城市

9、和地区也实行此模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3. 单纯型模式 由市医疗救护中心站及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医院紧密协作的急救模式。其特点是:全市设有一个急救中心站,各县、区设有分站,分站可设在协作医院内或附近,协作医院大多是区、县中心医院。其流程为:病家向救护中心呼救,中心站调度室派就近分站出车出人到现场急救,后监护运送病人到协作医院,也可到病人的劳保医院继续救治。上海市采用此种模式,也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模式。 4. 独立型模式 由院外急救科、院内急诊室和重症监护室构成,实行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的模式。,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院外急救由医生、护士协作承担,部分病

10、人经院外抢救处理后转送中心监护室继续治疗,多数病人则被转运到其他专科或劳保医院。北京、沈阳实行此模式。 5. 附属消防型模式 负责院外急救的组织隶属消防机构,由消防队监管,并与警察部门密切协作,共同使用一个报警电话“999”。香港实行此模式。 (二)电话呼救的技巧 电话呼救是求救于附近急救站、医疗单位、有关领导机关,是急救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统一实施的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是“120”。,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若在场目击者只有一人,病人呼吸、心脏停止,先心肺复苏12分钟再尽快拨打电话呼救;若现场有多人,呼救及急救同时进行。电话呼救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1)记住急救电话“120”。急救

11、中心的电话呼救号码全国统一为“120”,必要时查询附近医疗单位的电话号码,以获得紧急救援。 (2)清楚说明呼救人电话号码、姓名,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如病伤者为儿童,还应将其家长姓名、电话告诉对方。 (3)详细说明伤病员的确切地点,尽可能说出现场周围明显标记和通往驻地的最佳通路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4)告诉对方目前伤病员最紧急的情况,如昏迷、大出血、呼吸困难等。 (5)说明灾害事故或突发事件造成伤害的原因、性质、程度、受伤人数等,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 (6)如病伤者为独自一人,神志清楚时,拨通“120”,同样把详细地址、姓名、病情等告诉对方,以求速来急救,或

12、呼救邻居速来协助。,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现场检伤分类,检伤分类是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人以上同时受伤或发病为成批病人,现场有大批伤病员时,为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运送顺序,充分地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 提高伤病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必须进行现场检伤分类。 一、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 (1)分类应边抢救边分类。 (2)分类应由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的技术人员来承担。 (3)分类应先危后重,再轻后小(伤势小)。 (4)分类应做到快速、准确、无误。,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现场检伤分类,二、检伤方法 在迅速完成现场危重病情评估后,应针对伤病员具体情况,进行全身或重点检查伤病情。检伤时应做

13、到:尽量少移动或不移动病人;主要倾听病人或目击者的主诉以及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重点检查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及受伤或病变的主要部位。 (一)头部体征 1. 口 口唇有无发绀、破损,口腔内有无呕吐物、血液、食物或脱落牙齿。经口呼吸者,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有无呼吸困难,呼气有无异味。,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现场检伤分类,2. 鼻 鼻腔是否通畅,有无呼吸气流,有无血液或脑脊液自鼻孔流出,鼻骨是否完整或变形。 3. 眼 眼球表面及晶状体有无出血、充血,视物能力如何。 4. 耳 耳道中有无异物,有无液体流出,液体是血性还是清亮,耳廓是否完整,听力如何。 5. 面部 面色是否苍白或潮红,有无大汗。

14、 6. 头颅骨 是否完整,有无血肿或凹陷。 (二)颈部体征 轻柔地检查颈前部有无损伤、出血、血肿,颈后部有无压痛点。触摸有无颈动脉的搏动,检查有无颈椎损伤。,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现场检伤分类,(三)脊柱体征 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脊髓损伤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移动伤病员体位。检查时,用手平伸向伤病员后背,自上向下触摸,检查有无肿胀或形态异常。 (四)胸部体征 检查锁骨有无异常隆起或变形,在其上轻轻施加压力,观察有无压痛,以确定有无骨折并定位。检查胸部有无创伤、出血或畸形,吸气时两侧胸廓有无扩张、是否对称;双手在胸部两侧轻施压力,检查有无肋骨骨折。 (五)腹部体征,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

15、节 现场检伤分类,观察腹壁有无创伤、出血或畸形,腹部有无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确定可能损伤的脏器及范围。 (六)骨盆体征 两手分别放在伤病员髋部两侧,轻轻施加压力,检查有无疼痛或骨折存在。观察外生殖器有无明显损伤。 (七)四肢体征 1. 上肢 检查上臂、前臂及手部有无异常形态、肿胀或压痛。意识清楚者,可让其活动手指及前臂,检查推力和皮肤感觉,并观察肢端、甲床血液循环情况。 2. 下肢 用双手在病人双下肢同时进行检查,看有无变形或肿胀,两侧相互对照,但不要抬起病人的下肢。检查有无足背动脉搏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现场检伤分类,三、伤病员分类卡的标记 在检伤分类的同时,给伤病员挂上相应

16、的病情分类卡,以便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按分类卡进行相应处理。分类卡上的项目包括:伤病员的姓名或编号、初步诊断、是否需要现场紧急处理等。分类卡挂在伤员左胸的衣服上。伤员病情轻重程度通常用卡片颜色来区分: 1. 红色 病情危重,危及生命者,需立即进行抢救。 2. 黄色 病情较严重,无危及生命者,短时间内可以等待治疗,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永久性损伤或致残。 3. 绿色 伤情较轻,可行走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现场检伤分类,4. 黑色 死亡伤病员。 分类卡由急救系统统一印制,也可临时用硬纸片自制。柏思(Perth)分类标签是当今国际上日益得到认可的一种分类新标签(图2-1)。该卡片可以按任何所需顺序折叠,使分类级别的升、降在伤病员病情发生变化时可以转换,无论卡片前面标有何种颜色,背面都有人体略图。 四、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现场存在大批伤病员时,最简单、最有效的急救区应分为四个区域(图2-2),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现场检伤分类,1. 收容区 伤病员集中区,在此区给伤病员挂上分类卡,并对有生命危险者提供必要的紧急复苏等抢救工作。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