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教学课件作者王顺金第4章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59405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教学课件作者王顺金第4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审计学教学课件作者王顺金第4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审计学教学课件作者王顺金第4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审计学教学课件作者王顺金第4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审计学教学课件作者王顺金第4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学教学课件作者王顺金第4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教学课件作者王顺金第4章(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审计分类与审计方法,第一节 审计分类 第二节 审计方法 第三节 审计抽样技术,【案例4-1】 审计证据成为法院办案的重要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披露:2000年3月1日,海南省审计厅审计人员林长彬、容平、吴琼珍、罗春梅,受命赶赴江西南昌,对一起重大经济案件涉案的江西省新大地实业发展总公司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就地审计。审计组成员首先到公司的经营场地实地察看,发现这家公司出租给商户的经营场地规模很大。组长林长彬等人判断,场地租金在公司的营业收入中应占有很重的份额。但是他们查阅了新大地公司的账目后,却发现账面上的租金收入很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他们判断,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很可能隐瞒了租金收入

2、。明确了审计的主要方向后,审计组成员开始在堆满一屋的财务资料中“打捞”有关的线索。但是,审计组拿到手的账目并不完整,一些重要的账目已被销毁,而且还有一些假账。该公司1993年自1999年的近百本账本、上万张财务凭证,成了他们寻找线索的最重要依据。4名审计人员根据分工,开始了每天10多个小时的账、证、表、实逐项核对,并找相关人员查询核实。,第一节 审计分类,下一页,返回,经过审核认为该公司“原经理涂景新和财务人员王慧艳隐瞒公司巨额租金收入25 563 088.98元,并转移存入个人存折,用途不明”。 审计小组提供的审计报告中的财务审计结果,给法院审理涂景新一案提供了重要证据。 讨论:(1)按不同

3、的分类标准,该审计案例分别属于何种类型的审计? (2)该审计案例采用的审计方法有哪些?,第一节 审计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审计分类 审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当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的种类和形式将日益繁多。 一、审计的基本分类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又称为政府审计,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各级政府机构、部门及国有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的审计。其突出特点表现为审计的法定权威性和强制性,可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有较高的独立性。,第一节 审计分类,上一页,下一页,

4、返回,2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或民间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这类中介机构依法接受委托并对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进行的审计。其突出特点表现为独立性很强,这是一种委托审计,审计意见具有法律效力和鉴证作用。 3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的一种监督活动。其特点表现为只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审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一节 审计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按审计内容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审计主体依法对被审计

5、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进行的审计。按具体内容可进一步分为财政审计和财务审计两部分。财政审计,是对依照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支活动及其经济资料,以及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活动及经济资料进行的审计。财务审计,是对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各种资金的收支活动及经济资料的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是审查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相关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或合理性。为了实现这些审计目的,不同审计主体应确定各自的审计目标。如现阶段,国家审计机关进行财政财务审计的目标是真实性、合法性;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目标主要是真实

6、性、合规或合理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主要是合法性、公允性。,第一节 审计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进行的审计。审计目的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审计监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审计目的是确定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正确评价其任职期间的业绩,以及对其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承担的责任作出界定。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一)按审计的范围分类 1全面审计 全面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各个方

7、面及资料进行的审计。,第一节 审计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局部审计 局部审计是指针对被审计单位部分经济活动、财政财务收支、部分资料进行的审计。比如对某企业的长期借款的审计。 3专项审计 专项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特定项目所进行的审计,比如对国债资金使用的审计。 (二)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1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在经济活动开始以前实施的审计,如项目决策可行性审计。 2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在经济活动正在进行中实施的审计,如投资项目跟踪、救灾物资发放事中审计。,第一节 审计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3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在经济活动结束以后实施的审计,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 (三)按审计

8、的时间是否确定分类 1定期审计 定期审计是指审计主体按照预先规定的时间进行的审计,如年度财务报表审计。 2不定期审计 不定期审计一般都是由于特殊需要或临时任务而进行的审计。如发现某单位有小金库行为而对其实施的专案审计。,第一节 审计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四)按审计的执行地点分类 1报送审计 报送审计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将有关资料送达审计组织或其指定的地点而进行的审计。 2就地审计 就地审计是指由审计组织派遣审计人员直接到达被审计单位进行的现场审计。 (五)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不同分类 1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都属于外部审

9、计。,第一节 审计分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所进行的审计。部门审计具有两重性,对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来说,它属于内部审计,但对于下属单位的审计监督,它又具有外部审计的性质。单位审计的对象仅限于本单位的经济活动。 (六)按审计动机分类 1强制审计 强制审计是指审计主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审计监督权而对被审计单位强制进行的审计。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接受审计。如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等。 2任意审计 任意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要求审计主体对其进行的审计,审计与否由被审计单位做出选择。如内部控制鉴证,经营审计等。,第一节 审计分类

10、,上一页,返回,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组织审计工作、收集审计证据采用的技术和手段的总称。审计方法是为审计的目标和任务服务的,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然要有意识的运用各种审计方法,以有效的完成审计任务。由于审计的种类不一样,审计的目标、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加之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存在差别,所以运用的审计方法也不一样。审计方法的选用是否适当,对于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审计方法的演进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审计方法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完善。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审

11、计人员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第二节 审计方法,下一页,返回,(一)账项基础审计 在审计发展的早期(19世纪以前),由于企业组织结构简单,业务性质单一,审计主要是为了满足财产所有者对会计核算进行独立监督的要求,促使受托经济责任人(通常为经理或下属)在授权经营过程中做出诚实、可靠的行为。这时审计工作旨在发现错误与舞弊,审计的重心是围绕记录会计交易的账簿、凭证、报表进行的,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 详细审计又称账项基础审计,由于早期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很简单,审计工作主要是运用检查和重新计算等简单方法对报表、账簿和凭证进行详细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上的错误,而对会计记录以外的事

12、项不加考虑。随着被审计单位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审计范围的扩展,审计人员开始采用抽样技术,只是抽查数量仍然很大,样本选择以判断抽样为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种审计方法就是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即审计的起点是检查账证表。,第二节 审计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账项基础审计模式的局限性表现在:对每一笔交易从原始凭证到报表进行详细检查,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审计成本很高,审计资源平均分配;而且审计方法简单,即使查出了错误或舞弊的情形,却不能查出内部控制系统中的缺陷,无法追根溯源,避免重犯。 (二)制度基础审计 19世纪即将结束时,会计和审计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审计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查错纠弊,而是检查企

13、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判断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也将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转向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这就要求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复杂,审计工作量迅速增大,而需要的审计技术日益复杂,使得详细审计难以实施。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必须寻找更为可靠的审计方法。,第二节 审计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在审计实践过程中,审计人员逐渐发现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对于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审计的视角转向会计信息赖以生成的内部控制,从而将内部控制与抽样审计结合起来。合理并且有效执行的内

14、部控制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将审计资源集中在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防止重大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被称作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即审计的起点是了解与测试内部控制。 制度基础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诸如会计与出纳分工,业务批准与执行职务分离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这些控制的有效性的测试,即实施控制测试(也称符合性测试);并据以确定审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方法、时间和范围(即实质性测试)。 (三)风险导向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强调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但没有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仅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第二节

15、 审计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很难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低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发生急剧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经营风险日益增加,倒闭事件不断发生。于是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应综合考虑企业的环境和面临的经营风险,分析企业经济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依据审计风险模型制定审计计划,以确保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风险时刻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然而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除了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还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

16、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财务报表项目、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此外,还受到审计人员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职业界很快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第二节 审计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以控制为基础进行审计抽样的随意性问题,把风险量化后决定抽样的样本量;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不恰当分配问题,要求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这种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即审计的起点是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所谓控制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所涉及的相关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所谓实质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所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等,为实现相关的审计目标所设计和实施的审计方法(程序);它包括对各类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