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货币政策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02577894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货币政策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十四货币政策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十四货币政策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十四货币政策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十四货币政策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货币政策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货币政策金融理论与实务自考(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 货币政策,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目标 (一)四大目标的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二)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菲利普斯曲线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一)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几种做法 1、多重目标 2、双重目标 3、单一目标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三)基本目标的选择原则 统筹

2、兼顾,力求协调 侧重于权衡和选择:视经济环境需要突出重点 (四)通货膨胀目标制,三、货币政策规则,1.货币政策规则的内涵 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基础货币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 系统性是货币政策规则的中心内容。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规则是一个表明工具设定、目标变量以及路径选择的公式。就实践而言,以行之有效的目标变量表达的规则是理想目标的主要内容。,所谓按规则行事,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以前,事先确定操作政策工具的程序或原则并据以进行实际的操作。 弗里德曼认为应该按国民收人平均增长率来规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并公开宣布(即承诺行动),这是货币政策唯一的最佳选择 。

3、这一政策建议,被称为单一的政策规则或常数增长规则 其理由是:在长期内,中央银行所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只能促使通货膨胀率一步步上升,导致经济的剧烈波动,却无法提高就业和产出 ;即使政府能准确判断经济形式而实施一定的政策,其中还存在一个政策的时滞问题 ,些时滞的存在极可能使经济波动得更加剧烈;另外,由于政府不可能完全了解经济结构、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经济形势,容易低估长期政策的经济效应 。,2.货币政策规则的设定,货币政策规则设定应考虑:公众对央行未来行动的预期;货币政策决策如何改变市场利率;市场预期和投机的作用。 典型的货币政策规则有: 货币数量规则 利率规则(也叫泰勒规则) 名义收入规则 通货

4、膨胀目标规则,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等国对货币政策规则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 此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接近于泰勒的上述线性方程。中央银行如果采用泰勒规则,就可以考察在过去的阶段里,货币政策工具(如联邦基金利率等)对政策规则设定的偏离程度,并将这种偏离看成政策失误,进而判断出这种失误对经济是否产生不良影响。,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 和中介指标,一、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传统的、经常运用的、能对整体经济运行发生影响作用的工具

5、。 存款准备金政策:最猛烈 1、作用机制 影响货币供给 2、 局限性 (1)对经济的震动太大 较少调整 (2)给中央银行带来一定压力,影响准备金结构,影响货币乘数,再贴现政策 1、内容: 贴现率的调整;贴现资格的规定 2、作用机制: (1)影响货币供给 (2)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 (3)告示效应 3、局限性: (1)中央银行不能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 (2)再贴现率的高低有一定限度 (3)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缺乏弹性,公开市场政策:最灵活、最具弹性 1、定义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的政策措施。 2、优点 主动出击 效果和缓 反向操

6、作 方便快捷 影响利率结构,公开市场政策的局限性,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广度,深度,流通中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以供有选择地买卖,并且大量买卖不至于对有价证券价格造成剧烈冲击;另一方面是指央行应持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原理,(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不动产信用控制 2、消费者信用控制 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4、预缴进口保证金 5、优惠利率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 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间接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

7、作用过程 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总和 主要有三大理论流派: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理论以及银行信用传导机制理论。,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特点:强调利率的核心作用,(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特点:强调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相互替代。,(三)信贷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侧重于紧缩效应。 1

8、.对银行传导机制的研究 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方式所替代。如果中央银行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影响贷款的供给,就能够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影响总支出。假设中央银行决定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售出债券,商业银行可用的准备金相应减少,存款货币的创造相应减少,其他条件不变,银行贷款的供给也不得不同时削减。结果致使那些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特定借款人必须削减投资和消费,于是总支出下降。全过程的特点是不必通过利率机制。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2.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研究 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将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利率的上升直接导致利息等费用支出的增加,会减少净现金流;同时又间接影响销售收入下降,也会减

9、少净现金流。同时,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并且也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由于这种情况,使贷款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趋于严重,并促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以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把他对货币需求的分析纳人到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框架中,形成了关于货币活动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途径,即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析 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递机制,如下所示: M r I E Y 希克斯的ISLM模型 Ms r I DS(Q、P) Md r I D S Mdr 特

10、点:强调利率的核心作用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M E Y 特点:强调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相互替代,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利率对投资的效应 MrIY:可能受阻陷阱和弹性低。 托宾的q理论 q=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 MPsqIY 信贷观点 M贷款IY 非对称信息效应 (也叫公司平衡表效应) MPs企业资产净值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IY 长期以来信贷传导途径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或者说只有信贷政策,而没有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Mr耐用消费品支出Y 财富效应 M股票价格金融资产毕生财富消费Y 流动性效应 MPs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耐

11、用消费品支出Y 国际贸易渠道 Mr物价水平汇率货币贬值净出口Y 西方国家货币传导渠道的最新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货币 供给量,利率、金融 资产价格,投资 消费,国民生 产总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操作图示,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 政策目标 近期指标 远期指标 公开市场业务 充分就业 再贴现率 超额准备金 利率 经济成长 法定准备率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量 稳定物价 其他工具 平衡国际收支,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或中间目标。中央银行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

12、达到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选取标准 可测性:有明确定义、便于观测 可控性:中央银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 相关性:作为中介指标的变量与最终目标之间要有密切的联系。 抗干扰性:应选取那些受外来因素干扰程度较低的中介指标。 适应性: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利率作为中介指标的分析(监控市场利率水平):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不足: 抗干扰性差,利率的变动难以区分是经济变动还是政策引发的; 可测性:观察到的是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如何从大量数据中得出一个代表性利率则并不容易 ; 可控性:中央银行所能影响的

13、主要是几种短期利率和名义利率。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分析: 可测性、可控性、抗干扰性强 不足: 相关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哪一指标更能代表一定时期是社会总需求的购买力 可测性:金融创新导致原有的货币各层次的界限变得模糊,使中央银行越来越难以观察、监测和分析这些变量。 可控性:受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不可同时作为中介目标,r1,r2,E1,(M/P)2,(M/P) 1,L1,L2,当IS曲线较不稳定时,则盯住货币供应量; 当LM曲线较不稳定时,则选择利率,利用IS-LM模型分析表明,为达到经济稳定,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的选择,主要以该社会的货币需求函数与投资函数究竟何者较为稳定为依据。

14、在一个流动性偏好函数波动很大、货币需求函数不能预测,而投资函数稳定的社会,货币当局应以利率为政策指标。相反,在一个货币函数稳定,而投资函数由于消费倾向或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而波动很大的社会,货币当局应选择货币供给量为政策指标。 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操作的对象称为操作指标,可供选择的主要有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基准利率等。选择操作指标必须考虑中介指标。如果中介指标为货币供给量,那么操作指标一般就应为基础货币或准备金;如果中介指标为利率,那么操作指标就应选择基准利率。,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一、配合的基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表现在: 这两大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 这两大政策均由国家制

15、定 最终目标一致:都是需求管理政策,都作用于总供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表现在: 政策的实施者不同 作用过程不同 政策工具不同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的客观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又导致了它们之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这就产生了如何协调这两类政策的问题,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配合,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 就宏观调控而言,它包括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两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些是针对总量调节而设,有些是为结构调整所需。为保证一国经济长期内平稳、健康的发展,必须做到总量调节中的结构优化以及结构调整中的总量控制 3大政策工具都是针对总量调控的,通过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储备,从而达到对社会信用总量的控制。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则是偏重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或者对特殊行业的保护。这两类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可以同时兼顾到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 其他补充性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