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初探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6588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初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发展规划之初探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又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是从前三十年的第一轮体制转轨向未来若干年第二轮社会转型的过渡,“二次转型目标更高,要使中国成为经济强国,必须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为更长期更可持续的发展创造条件,这是第二轮转型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因此,“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加快推进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转型,奠定未来年中国富民强国的基础”。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部分,县域发展规划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发展规划,但又必须着眼于地方的现实基础。现就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规划指标体系的选择 根据过往经验,发展目标不宜定得过高,而要适

2、度。定高了就会变为“贴在墙上、写在书里的”的口号,成为“无本之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汝城十一五”规划中全县生产总值的目标值定为43.72亿元,结果只有20余亿元,差了几乎一倍,年均增长速度为负2.39%,与年均增长12.5%的发展目标南辕北辙。其中固然有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同时也有期望值过高的集中表现。面对新的形势,对新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在充分评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切实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及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立足于限制开发区的现实基础,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为宗旨,“十二五”规划应考虑以改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努力克服以GDP

3、为导向的行为,在指标体系的选择上,应着重建立人民福祉指标体系为主,集中反映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居民生活体现在收入与消费上,不仅要看居民的收入、消费水平,还要看居民的收入、消费结构及生活质量,社会环境保证安全感和政府治理,以群众安全感或对政府满意度、群众幸福指数等民意指标来体现。公共服务包括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设施等等。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经济指标要作合理的安排。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一)经济发展振荡而行 “十一五”期间,汝城的经济社会发展虽历经风雨,但总体趋势仍是稳步向好,为十二五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积累了经验,也展现了严峻的挑战。经济总量触底回升。

4、根据经济普查结果修正的地区生产总值2009年为万元,预计2010年为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十一五”时期年均略降2.39%。期间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剧烈波动,到2009年9月才开始回升。 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1537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8207万元,年均增长12.9%;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673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5428万元,年均增长18%;税收收入由2005年的1399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6954万元,年均增长14%。 从2005年到2009年,人均生产总值由8534元调为5708元,预计2010年为6755元,区间波动明显。人均财政总收入由427元增加

5、到2009年的650元,预计2010年达749元,增长了75.4%,年均增长11.9%。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187元增加到2009年的356元, 2010年达409元,年均增长16.9%。 工农业生产走出困境。2009年,粮食产量吨,预计2010年为吨,比2005年增长12.7%,年均增长2.4%,五年内粮食播种面积递增0.9%。克服2006年大面积的蓝耳病役情后,2009年牲猪出栏达至17.1万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86508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了4.6%。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万元调整到2010年的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7年11月

6、始经历了22个月的下滑后,2009年9月转负为正,全年实现增加值45876万元,比上年增长7.6%。预计2010年将达6.3亿元。 社会需求温和放大。从2005年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3.59亿元增长到30.69亿元(不含高速公路投资),增长125.9%,年均增长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8579万元增至72120万元,增长92.56%,年均增长14%。 经济结构显著变迁。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7551.0229.23,以矿业、水电产业为支柱的第二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48.24%。受金融危机及自然灾害的共同影响,产业结构剧烈变迁。20

7、09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5.2127.1747.62,其中工业占GDP的23.25%,工业的比重大幅下降。预计,2010年的产业结构比为22.4330.5247.05,工业占26.3%。 (二)人民生活水平低位突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至2000元间徘徊,预计2010年将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达2035元,年均增长0.7%。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由2005年的14714元增加到2010年的24310元,年均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524元增加到2009年的9597元,2010年首破万元大关达10557元,年均增长7%。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也逐步提

8、高。2005年到2009年,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由1494元增加到1891元,2010年达到1997元,年均增长6%。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由5201元将增加到6468元,年均增长4.5%。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由1787元增加到3581元。 农村居民的住房结构显著改善。2009年,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1.17平方米,钢混砖木结构占84.41%。城镇住房的紧张局面大为缓解,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达33.18平方米。 (三)社会事业建设加速推进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汝城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一直致力于打破制约汝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展交通、城镇建

9、设大会战,行政中心南移项目进展顺利,城建十大工程及厦蓉高速、岳汝高速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同时有效实施了通讯、电视等“村村通”工程及“万村千乡”工程,使得汝城的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县公路里程拓展至2009年的1675.5公里,通村水泥路通畅率达83%。2009年通公路的村306个,占99%。村通电率达100%。自来水受益的村达到291个,占94.2%。通电话的村307个占99.4%,电视覆盖率达89.8%。近五年,移动用户、宽带网络用户广为普及。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快,全县城镇人口比重达28.09%。 科技成就令人瞩目,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2.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0、升至40%以上。教育事业结硕果。学校调整布局基本完成。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初中教育完成率达98.5%。青壮年文盲基本消除。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并稳居全市前列。文化体育事业争妍斗艳。汝城香火龙、濂溪书院等一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获国家、省、市、县的保护,福泉山庄、九龙江森林公园获批为国家级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县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民间自发形成的全民健身运动正焕发蓬勃生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得力,防控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助率达45.95%,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日趋增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全国农村低保

11、之先河,由“五保户”逐步扩及到生活特困户、伤残户。“十一五”期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正式启动。至2009年底,全县实际参加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25330人、20913人、8849人、16279人。城乡低保人数共18669人,新农合参合率达85.64%。 (四)民主法治进程逐步加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听证、政务公开等进一步规范。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民主议政机制进一步健全。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化。基层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社会公众安全感及对政府工作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三、“十

12、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 国际环境“多空”交织。一方面世界经济将逐步走出危机阴影,并开始缓慢复苏,和平发展的国际格局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趋势持续增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趋于突出,贸易争端加剧将对我国的出口经济形成阻滞。 在国内,有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积累,国家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增强,调结构、促转变的步伐将一步加快,保民生、缩差距、促和谐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但国家防通胀、防通缩、控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防控举措对地方的投资冲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县内,“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进一

13、步明确了未来汝城的发展方向,正在开展的交通建设大会战、城镇建设大会战及融资平台建设将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建设的瓶颈制约。新一波的思想解放又将激发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活力。但与此同时,革新的进程与居民求变的斥求矛盾突出,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社会保障水平弱、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发展结构不尽合理等等,协调发展的任务迫切而艰巨。 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汝城的现实基础及过去的发展经验,需要适度考量GDP的增长,加强对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关注,健全社会保障,注重社会协调

14、发展。 经过初步评估,“十二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内,总量由2010年的24.3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4.31亿元。人均GDP由2010年的6755元增加到12057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5年达4.4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2015年达2.7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5年达49.27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2015年达15108元。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9%,2015年达2926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递增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递增8%,2015年分别达9344元、2779元。 农民收支的快速增长必须建

15、立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之上。社会保障必须破除目前城乡差别二轨制,实现城乡同命同价,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防疫等社会保障按总人口全覆盖,社保支付水平达80%以上。改登记失业率为社会调查失业率,应控制在3%以内。实现公平教育,达到教育兴县的目标,教育成果应以社会适龄人口升学率或相应文化程度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考量,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2年。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结合我县能耗水平偏低、生产水平较弱的特点,万元GDP能耗下降率目标不宜太高,要向上争取定在年均下降4%以内。根据山区特色及目前植树造林的政策力度,森林覆盖率要突破80%。各种废气、废液、废渣处理率达95%

16、以上,实现生态汝城的目标。而在反映社会环境方面,应增加群众安全感或对政府满意度、群众幸福指数等民意指标。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的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rural areas by the end of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complete with warning signs, isolating network protection faciliti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