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0大型喷气式客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6435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10大型喷气式客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y-10大型喷气式客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y-10大型喷气式客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y-10大型喷气式客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y-10大型喷气式客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10大型喷气式客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10大型喷气式客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十客机是我国在一九六八年“轰六”喷气式轰炸机制造成功后,于一九七零年党中央决定上马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它的性能和技术水平大体上相当于当时美国已研制成功的波音707,而比刚上马研制的欧洲空中客车仅晚两年。在当时发展社会主义科技事业路线的指引下,在党的领导下,学习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从全国各地各部门调集500多名技术人员,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革命加拼命的创业精神,协作攻关,一九七八年完成飞机设计,一九八零年九月二十六日首飞成功,最大起飞重量110吨,客舱布置可达124至178座,最大巡航速度974公里。运十的试飞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掌握了制造100吨级喷气式飞机的国

2、家。这在当时世界上引起轰动,美国航空界权威认为运十研制成功一下子将中国的航空工业水平赶上来十五年,路透社则评论说:“在得到这种高技术时,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 运十是怎么夭折的呢?它为什么会夭折呢?是运十先天不足有致命的缺陷吗? 在运十研制过程中,其设计规范、适航标准、机翼气动、结构和系统综合等各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设计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相当充分,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选用新材料76项、新标准164项、新产品305项,并在国内首次将计算机用于飞机设计;试飞结果说明其高速性能比波音707还好,油耗低于三叉戟而和波音707相当,安全可靠易操纵和机场适应性好,试飞起落130次、飞

3、行170个小时,飞了北京、上海、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甚至还飞了拉萨七次,都没有发生过问题。当然,运十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任何重大技术和产品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的优越和臻于完美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发现缺点、不断改进中实现的。美国的波音、麦道飞机在大批量生产许多年后还在不断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不断通知用户更换改装部件。这在科技界已是常识,怎么能苛求于运十呢?哪一个活人在做因噎废食的蠢事呢?是国家财政困难、运十研制费用过高而难以承受吗? 运十的研制费用仅花了5.37亿人民币,而国外同类型飞机的研制费用至少几十亿美元,显然,运十的研制费用是十分低廉的。运十是由于在一九八四年国家财政停止拨款而不

4、得不停止试飞下马的。一九七零年时,用某些人的话说,是正处于“浩劫”时期,都能拿出钱来上马搞运十,那么到了一九八四年拨乱反正许多年后,而且是在试飞成功三四年后,只需要继续试飞定型就可以投入生产使用了,就拿不出这笔钱了吗?很显然,决不是这个原因。 是国家没有这种需要,市场没有这种需求吗? 也绝不是的。自一九八零年起的十八年中,我国航空运输周转总量和旅客运输量两项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0.2%和16.4%,累计花了150多亿美元买了500架飞机。据预测,一九九八年至二零一六年,中国航空业还要买1600多架飞机,价值757.4亿美元。我国飞机的购买量已占波音和空中客车世界总销量的10%,这两家飞机公

5、司已牢牢地占据了中国的干线飞机市场。社会主义中国对这种战略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在目前被国际垄断资本所完全控制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改革开放,走捷径,引进来我国航空工业的现代化吗? 在运十停止试飞以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研制国内干线大型飞机。以后几年内,从飞机选型、总设计单位定点、选择国外合作对象,从立项到拿出可行性报告,历时近三年半,直到一九九二年初,这个可行性报告上报,研制项目也演变成中美合作生产MD90。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国务院又下发文件下决心研制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最后落实的还是通过与国外合作研制100座的大支线飞机的AE100项目。在此背景下,主管部门提出“

6、三步走计划”:第一步,中美合作制造装配MD80/90;第二步,中外合作研制AE100,约在2005年服役;第三步,自行设计制造180座飞机,2010年实现。但是,国外资本家不愿施舍,先是波音兼并麦道,后是欧洲空中客车单方面毁约。到一九九八年,这一个“三步走计划”完全落空,美好的梦想落得两记重拳,而中国航空工业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成果还是20年前研制成功、现在已几乎被人完全遗忘了的、孤零零地停放在厂房里的运十。 航空工业从它在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先导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集材料、机械、发动机、空气动力、电子与自动控制、武器等各最前沿技术之大成,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国防实力的象征。我国的航空

7、工业是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九五四年,第一批飞机及发动机试制成功;一九五六年歼五喷气式战斗机研制成功;在以后的二十多年中,与我国的两弹一星为代表的航天事业比翼齐飞,航空工业迅猛发展,各个系列型号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陆续飞上蓝天,而运十的研制成功,正是我国当时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集成和写照,使我国航空工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苏的第三大国。航空工业是军民两用的,象运十就可以较容易地改装成军用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指挥机,在军事上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就这样一个关乎国家战略实力与地位的重大项目,竟然连一条能摆到桌面上来的理由也没有,甚至连一个决

8、定运十下马正式文件也没有,就在大功告成之后被毫无道理地终止了,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前途和希望的已经呱呱坠地的运十被活活地饿死在摇篮里。 直接的损失是明明白白摆着的:5.4亿人民币的投资付之东流,我国航空工业在大型喷气式客机研究中迎头赶上的15年时间又退了回去,更令人痛心的是打击了自己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士气和志气,运十的总设计师马凤山因气郁而过早逝世,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实践经验的研制队伍在白白浪费消磨了十多年后,今天,正面临着最后的散失。在运十已经夭折十七年后的现在,中国的天空上,干线飞机已是清一色的舶来品,而支线飞机还是文革中研制的运七?新舟60。在军用飞机方面,靠从破落的俄罗斯那里买的几十架苏?2

9、7支撑着空防,想从以色列买架预警机也因美国一瞪眼而罢休。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的拥有几十万职工、200余家企业、20余家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30多家研究院所的我国航空工业却面临着转产民品、自身难保、没有出路、下岗分流、发不出工资的空前严峻的困难局面。 在网文中,作者披露了运十夭折的一些原因。作为国内方面,运十的主管部门和民航部门的某些人持“消极对立”的态度,在运十试飞成功数年后还诬其为“拔苗助长”、“叫人头疼”、“倾向于停止研制”。这些人的态度和当年对造船工业持消极态度的“造船不如买船”如出一辙。这毫不奇怪,从古到今,从社会改造到科技发展,在每一个有意义的进步面前,都会有消极取消派;在两

10、弹一星研制过程中不也有人曾主张下马吗?就国外而言,美国的麦道飞机公司也下决心“打倒运十”。这也也毫不奇怪,否则他们就无法进入并占领中国航空市场;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哪一点进步不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呢?但是,运十也有强大的支持力量。一九八四年六月四日,运十的研制单位?上海飞机研究所的219位同志联名上书,呼吁不要花巨额外汇去组装MD82,建议在运十的基础上发展我国的民航工业;而在一九八一年五月,主管领导部门组织的国内航空工业及经济、冶金等有关方面权威专家55人对运十实地考察后作出的评审结果也是:“工程不能停、成果不能丢、队伍不能散。”据说,上海飞机研究所也曾打报告,说一九九零年可以造出16架运十

11、。然而,这些意见没有被采纳。令人更费解的是,国务院在其后的一次常务会议、一次上海会议上明确作出的“自主研制干线飞机”的方针,甚至最高权威人士在一九八一年也两次发出了“今后国内统统用国产飞机”的指令,都没有算数。这就令人奇怪了,在那时的中国体制下,究竟是什么人说的算数?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妄为,对于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产业项目竟敢停止国家财政拨款而将运十活活饿死在摇篮里? 2- 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孤零零地停着一架外形独特的大型喷气客机,它已经14年没有升空了,它就是时至今日仅存的一架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喷气客机?运十飞机。当“波音”、“空中客车”在我们的领空满天飞的今天,我们切

12、不要忘记,在这架飞机身上,记载了中国航空工业曾经一度辉煌的过去,却也反衬出今日的消沉。 80年代初,为了运十的试飞成功,新闻媒体曾经作过许多报道,但到了现在,除了业内人士,运十几乎完全被遗忘了。谁能想象得到,我们自己的大型喷气客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0年立项,仅比欧洲“空中客车”晚两年上马的呢?30年来,空中客车已经成为挑战美国波音垄断地位的巨人,我们的运十却半途而废。而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研制的运载火箭,今天却在送美国的卫星上天,在为国家赚外汇,是国威军威的象征。 人们不禁会问:中国自己造的飞行器都快要把人送上太空了,怎么造不出自己的大飞机?十年磨一剑,新中国的航空制造业,是从无到有

13、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中央领导,对发展空军、发展航空工业高度视。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战争创伤还没有来得及医治,中央就下决心成立空军。毛主席说过:没有裤子穿也要办空军。 “一五”期间上156项工程时,毛主席说:我国是一个大国,世界上有的东西,我们不能样样都有,但是重要的东西如飞机和汽车,我们就一定要有。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中国首次试制的歼五喷气飞机获得成功,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还在1968年,我国轰六飞机(仿制前苏联图?16喷气轰炸机)试飞成功后,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能不能在轰六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喷气式客机?

14、”陈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出国不能坐自己的飞机,地位就与别的国家不同。”1970年8月21日,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向上海市下达了大型旅客机及其发动机的研制任务,这就是运十飞机,代号708工程。和708工程立项的同时,先后还有701(长征4号火箭基础)、718(“远望”号导弹卫星发射测量船)、728(秦山核电站)工程。这些项目有的开始时研制情况比708稍有逊色,但后来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根据毛泽东的提议,708的研制和协调总装基地放在上海,因为上海工业基础好,要充分利用。1970年9月,三机部首批支援人员到达上海,由熊焰、马风山为设计组负责人。 1972年重月,在军委听取航空工业小组汇

15、报的办公会上,叶剑英同志就指出,搞708,上大客机,“这是全国人民的事,是中国人民的光荣”,“这是第一架大飞机,要从全国的设计人员中挑选出比较好的,来审查计”;“在军事上也有很大用处”;“缓办远轰,集中力量先搞708。1973年,当有人提出买英国的VC?重0大型客机专利进行试制,周总理在1974年2月批示:“同意不买这种专利,我们进口飞机品种已够多了”,从而保证了自行研制运十不受干扰。 运十是中央直接指挥协调、中央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262个单位集体创作、密切协同的产物。叶剑英同志非常关心工程的进展。1971年12月,巴基斯坦一架波音707飞机在新疆着陆时摔坏。1972年1月13日

16、,叶帅指示要迅速去剖析残骸,“弄清楚关键部位,并测绘下来”。上海708工程组负责人熊焰带队前往新疆工作3个多月。前后去新疆的有32个单位,约500人次。708工程的具体组织者、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同志每周都要听取他们的汇报,有时直接用电话向他们传达叶帅的指示和要求,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都能及时得到解决。由于对这架残骸的剖析和研究,对波音707的主要数据有了基本了解,并对此作了多项重要的改进,还采用了“三叉戟”等喷气式客机技术,才使我们的飞机设计跃上了60年代喷气客机的水平。运十开始试飞用的发动机是波音707使用的JT?3D,708工程进行过程中已初步将这种发动机仿制出来。 运十的研制采用了近百项新材料,100多项新标准、新工艺,获得了研制组织工作的宝贵经验。它的研制突破了苏联飞机的设计规范,是我国第一次参照美国适航条例FAR?25部标准研制的。事实上,运十大量引用了国外技术,绝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是“闭关自守的产物”。可以说,708工程的实施,给我国航空科研设计带来了一个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