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05427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 特别制作:陶峰斌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并加以证明,从而得到勾股定理,然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结合此项内容介绍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81勾股定理 4 课时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1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本章知识结构框图: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

2、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发现勾股定理,尤

3、其在2000多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在第一节中,教科书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的是一种面积证法。其中的依据是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在教科书中,图18.13(1)中的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得到图18.13(3)中的图形。由此就证明了勾股定理。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由勾股定理可知,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a,b,就可以求出斜边c的长。

4、由勾股定理可得或,由此可知,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也就是说,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第三条边的长。教科书相应安排了三个探究栏目,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在第二节中,教科书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猜想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与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代数

5、运算“算”出来。实际上利用计算证明几何问题学生已经见过,计算在几何里也是很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对开阔学生眼界,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各种方法有很大的意义。几何中有许多互逆的命题,互逆的定理,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图形的特征性质,所以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学生已见过一些互逆命题(定理),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与“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等,都是互逆命题。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是互逆的命题,而且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都比较简单。因此,教科书在前面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第二节中

6、,结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的展开,穿插介绍了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为巩固这些内容,相应配备了一些练习与习题。本章学习目标如下: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二、本章编写特点(一)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勾股定理的发现从传说故事讲起,从故事中可以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再看一些其他直角三角形,发现也

7、有上述性质。因而猜想所有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 (教科书把这个猜想记作命题1,把下节“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记作命题2,便于引出互逆命题)。教科书让学生用勾股定理探究三个问题。探究1是木板进门问题。按照已知数据,木板横着、竖着都不能进门,只能斜着试试。由此想到求长方形门框的对角线的长,而这个问题可以用勾股定理解决。探究2是梯子滑动问题:梯子顶端滑动一段距离,梯子的底端是否也滑动相同的距离。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已知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的问题,这也可以用勾股定理解决。探究3是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分以

8、下四步引导学生:(1)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的问题转化为画出长为的线段的问题。(2)由长为的线段是直角边都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联想到长为的线段能否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3)通过尝试发现,长为的线段是直角边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4)画出长为的线段,从而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二)结合具体例子介绍抽象概念在本章中,结合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介绍了定理、逆命题、逆定理的内容。在勾股定理一节中,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命题1,然后通过面积变形证明命题1。由此说明,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中,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谈起,然后让学生画一些三角形(

9、已知三边,并且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因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教科书中的命题2。把命题2的条件、结论与上节命题1的条件、结论作比较,引出逆命题的概念。接着探究证明命题2的思路。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命题2后,顺势引出逆定理的概念。命题1,命题2属于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也成立的情况。为了防止学生由此误以为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一定成立,教科书特别举例说明有的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三)注重介绍数学文化我国古代的学者们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有许多重要成就,不仅在很久以前独立地发现了勾股定理,而且使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证明了它,尤其在勾

10、股定理的应用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很大,这些都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本章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有关研究成果。在引言中介绍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的记载“如果勾是三、股是四、那么弦是五”。有很多方法可以证明勾股定理。教科书为了弘扬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首先介绍赵爽弦图,然后介绍赵爽利用弦图证明命题1的基本思路。“赵爽弦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它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正因为此,这个图案被选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还在习题中安排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问题,展现我国古人在勾股定理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本章也介绍了国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如勾股

11、定理的发现是从与毕达哥拉斯有关传说故事引入的。又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引入。再如介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关于勾股数的结论。三、 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让学生获得更多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丰富,除正文介绍的有关内容外,教科书在“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中介绍了另外几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还安排了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收集一些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在教学中,应注意展现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应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

12、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育学生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为将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打下基础。(二)适当总结与定理、逆定理有关的内容本章中给出了定理、逆定理的概念,可以在小结中回顾已学的一些结论。例如,在第七章“三角形”中,“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由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推出的,这个结论也称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又如,在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中,都是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前一个结论也称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而后一个结论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这样就可以从定理、逆定理的角度认识已学的一些结论,明确其中一些结论之间的关系。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的概念,学生

13、接受它们困难不大,对于那些不是以“如果那么”形式给出的命题,叙述它们的逆命题困难较大,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是,适当复习命题的有关内容,学会把一个命题变为“如果那么”的形式。注意这些概念是第一次学习,不要要求过高。下载: 四、教学建议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是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勾股定理是解几何题中有关线段计算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本章的难点是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熟练的运用勾股定理。要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在其它三角形中不存在这样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

14、重要的定理。它是把形转化为数,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则是把数转化为形,通过计算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点回顾:(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斜边大于任一条直角边(4)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5)面积公式 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存在认知误区和思维障碍。(1)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在RtABC中,B90,a,b,c分别为三条边,a3,b4,求边c的长。不少学生会认为c5,忽视了b是斜边这一隐含条件。(2)忽视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有的同学看到三角形的两边是3和4,就会认为第三边是5,(3)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

15、漏解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4)通过添加辅助线将非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如(a)连结两点构造直角三角形(b)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c)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教学建议本章教学教师可采用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找,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本章的教学步骤可分五步:探索结论验证结论 初步应用结论 证明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1 、在探索结论阶段,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例如,教材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求出方格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比较这三个正方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