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培优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历史人教必修2)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22389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培优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历史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教育)【培优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历史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教育)【培优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历史人教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教育)【培优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历史人教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教育)【培优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历史人教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培优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历史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培优练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历史人教必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培优练习一、单选题1. 1882年上海出现了外商电话公司,1907年清政府投资以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开设上海电话局,打破了上海电话通讯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不能从该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是( )A.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政府推动了通讯发展D. 电话通讯方式的普及2.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人人心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 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3. 申报在20世

2、纪30年代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包领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 )A. 交通工具趋同化B. 交通迈向近代化C. 汽车驾驶普及化D. 汽车制造国产化4. 近代中国道路同行规则是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借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通行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近代中国( )A. 被动学习西方文明B. 交通的发展带有殖民主义色彩C. 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D. 交通工具发生根本变化5. 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

3、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A. 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B. 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 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 修建铁路受到顽固势力的反对6. 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到19世纪80年代,天津出现了人力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 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 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 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 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7. 1912年上海民立报

4、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 )A.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B. 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 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8. 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B.

5、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C.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D.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9. 胶济铁路是德国在1904年修建而成,沿线村镇“虽僻处乡曲,亦各有其重要地位”。如益都杨家庄,铁路未通前,乃一偏僻小村,“固无商业可言”,修通铁路后,这个仅有60余户的村庄,就兴起了大小商号20家。这说明( )A. 德国侵略山东有独霸中国的野心B. 列强的侵略已经深入到中国内地C. 铁路的修建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D. 外国经济侵略具有客观进步作用10.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 天气预报1856年1873年1939年电话1876年1

6、882年1912年 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A. 科技传入引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B. 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C. 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D. 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11. “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司事者,以铁线之一端画字,其一端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该通讯设施在中国最早出现于19世纪( )A. 六十年代B. 八十年代C. 七十年代D. 九十年代12.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13. “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正太铁路通车

7、以后,榆次逐渐成为贸易中心,山西铁路沿钱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成为其商业腹地,带动了乡村生产的商品化,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材料主要反映出铁路的修建( )A. 改变了当地的区域经济布局B. 促进了现代人们的出行方式C. 瓦解了自然经济D. 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14. 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时间事件1909年北京邮政首先使用自行车1912年北京至上海间的火车邮路开通1917年上海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1919年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A. 邮政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B. 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C. 邮局邮路开

8、始脱离海关控制D. 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15.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 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 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 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16. 1922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的广告:“要求视野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由此可见,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 )A. 是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客观要求B. 大大加快科技转

9、化为生产力的速度C. 推动了报纸、广告等大众传媒的变迁D. 宣告旧式交通工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17. 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自1992年10月全线开工、1996年9月1日通车运营的这条铁路,仅用3年时间就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 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 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 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 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18. 1880年,淮军将领刘铭传提出:修建四条从北京通往到全国的铁路,即能够有效防御外来入侵。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已倾向同意修建,但光绪的帝师翁同龢却说:如有人谋反将朝发夕至,大清将危也!导致该计划泡汤

10、。据此可知清政府( )A. 拒绝接受新生事物B.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C.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D. 维护专制统治高于一切1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下列西方商品进入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先后顺序是( )西装电报电话电影A. B. C. D. 20. 19世纪70年代末,开平煤矿和基隆煤矿为了运煤,需要修铁路。1880年淸廷要求群臣对修铁路发表意见,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称铁路运兵“果哀朝发夕至,臣恐或有连合诡谋,使我四面受敌”;“似为外国谋非为朝廷谋也。”筑铁路会贻害耕地、房屋,坟墓,“民间必不乐从”“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以致

11、朝廷1881年发表上谕,不再讨论修铁路之事。材料表明( )A. 淸王朝沦为“洋人的朝廷”B. 清王朝内部腐败十分严重C. 淸政府内部改革决心不足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1. 90年前,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B. 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二、材料解析题22. 材料一工业革命推动下,机器的发

12、明和应用层出不穷,蒸汽机应运而生。 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使用机车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830年,利物浦一曼彻斯特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冶铁业和采矿业迅速发展,煤炭也成为铁路建设的必需品。同时催生了新的城镇,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材料二 1881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因怕反对派反对,以驴马拖载,第二年才敢用机车牵引。1887年,唐胥铁路扩展至阎庄,旋由海军衙门奏准,从阎庄延伸至大沽北岸,再由大沽拓展至天津,1888年9月建成通车。李鸿章、奕诉等人又从加强

13、京师防务出发,要求将铁路伸向北京,此议一出,立即遭到反对派反对。后经激烈斗争,1889年8月,光绪皇帝依据慈禧太后的意见,肯定了修路决策,使铁路之争宣告结束。甲午战后,铁路对加强国防惠及工商的巨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接受,清廷为抵制侵略、挽救危机,企图独立发展铁路事业。对此,列强难以容忍,它们乘清廷战后财政竭蹶之机,纷纷争当债权人,并在中国争相修建铁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答案和解析1.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

14、中国通讯工具变迁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所给材料中未能体现电话通讯方式得到普及,因此D项表述错误,但与题意相符;题干所给材料中“1882年上海出现了外商电话公司”表明,近代中国通讯工具的变迁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因此A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题干所给材料中“1907年清政府投资以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开设上海电话局,打破了上海电话通讯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表明,政府推动了通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B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由此分析,可以排除ABC,故选D。2.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利用所学知

15、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婚礼铁路”、“蜜月旅行”,说明新式交通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但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B正确,排除A;京沪铁路公司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是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显然不是对西方文化盲目效仿,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近代中国交通被西方控制,因此无法得出殖民地特征,排除D。故选B。3. 【答案】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了民国时期,西洋汽车传人中国,推动了近代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未体现出交通工具趋同的信息,排除A项;当时的汽车驾驶并未普及,排除C项;当时中国尚未建立汽车工业,排除D项。故选B。4. 【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交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能力。依据材料信息“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借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通行时必须靠路”、“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