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884204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金属性是指气态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气态阳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离能来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离能数值越大,它的金属性越弱。二、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越易形成阳离子)1、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除外)。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2、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与水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3、常温下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与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4、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极少数除外)。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6、(氢氧化物)最高价氧化

2、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金属性弱的金属,如铝热反应。8、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大,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大,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三、非金属性非金属性是指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能力的性质。我们常用电子亲核能来表示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元素的电子亲核能越大,它的非金属性越强。四、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越

3、稳定,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2、与H2化合的条件。反应条件越容易,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4、(最高价的含氧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F、O除外)。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5、非金属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弱。6、与同一可变价金属反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价态的高低。金属元素在该产物中价态越高,则说明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7、 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大,非金属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原子的非金属性增强。8

4、、 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减小,非金属原子得电子能力减小,原子的非金属性减小。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电子层 1 2 3 4 5 6 7符号 K L M N O P Q能量 低 高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 低 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 较高 的电

5、子层排布。3.小概念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数和一定数目的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 而 中子数不同的 同种元素的 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三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化学性质相同()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4.原子的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 1 ,电子的质量可忽略。()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 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

6、X原子。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化合价(O F 除外) 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 3个 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周期: 7个(共 7 个横行) 3 个 长周期(第 四、五、六周期)周期表 1个 不完全周期(第 七 周期)主族 7 个:族:16 个(共 18 个纵行)副族 7 个:第族 1 个:( 8、9、10 3个纵行)零族( 1 个):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周期表最右侧一离子键离子键: 阴阳离子 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1) 活泼金属 与 活泼非金属 形成的化合物。如

7、NaCl、Na2O、K2S等 (2) 强碱 :如NaOH、KOH、Ba(OH)2、Ca(OH)2等 (3) 盐 :(除AlCl3)如Na2CO3、BaSO4(4)铵盐 :如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一般规律)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原子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2、X2 、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

8、O、 CO2 、SiO2、 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A-A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A-B三、.电子式 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的式子。 书写: 原子:元素符号 + 最外层电子 简单的阳离子:离子符号 简单的阴离子: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包括得到的)+ +电荷数 离子团:所有(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 包括得失的电子)+ +电荷数 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 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结合(

9、共用电子对各自形成2或8电子稳定结构)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原子的电子式 化合物的电子式(1) 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2)不能把“”写成“”; (3)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四、化学键:使离子聚集 或 使原子聚集 的作用力。包含离子键、共价键。 稀有气体单质中没有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力。又称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弱的多。无方向性。无饱和性。影响物质熔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沸点越高。如:卤族单质,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沸点增大。 氢键:得电子能力很强的O

10、 F N原子 与 另一个分子里的H原子 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形成氢键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如:NH3.H2O.HF的沸点与主族其他氢化物的沸点的反常现象。(教材24页)作用力大小: 化学键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即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一定不相等。2.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化学键_结合的。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也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断开旧的化学键要_吸收 能量

11、,而形成新的化学键要_放出_能量,因此,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向环境中释放能量,使自身体系能量降低。即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3.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宏观上:反应物的总能量 与 生成物的总能量 的相对大小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12、 放出能量 放热反应 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收能量 吸热反应 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微观上:反应物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与 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的相对大小反应物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吸收能量 反应物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放出能量 4.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燃烧 中和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酸反应铝热反应(Al+高熔点金属氧化物 = Al2O3+高熔点金属)缓慢氧化反应(发酵、消化、腐烂)5.常见的吸热反应:强碱与铵盐 氢氧化钡+氯化铵晶体 大多数分解 C+CO2 =2CO 高温 工业制水

13、煤气C+H2O=CO+H2 高温C. CO. H2 高温还原金属氧化物6. 对相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一个放热反应的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且放出热量与吸收热量的数值相等断开与形成相同的化学键所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也相等一个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参与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生成气态产物放出的热量生成固态的热量,物质从气态到液态放热。生物化学过程(人体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利用“能源”上更为合理、有效。(能量转化率和利用率都很高)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树枝、杂草 化石能源时期:煤、石油、天然气 多能源结构时期: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_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氢能等。二、化学电源1、原电池:将 化学能 转化为 电能 的装置。2、形成条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闭合的回路,电解质溶液。3、电极名称:负极:一般为活泼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电流流入,本身溶解变细。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电极周围的阳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电流流出,电极上有气泡(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