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事故案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176336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事故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安全事故案例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一:内容:亡抱省事心理违章作业不幸挤压身:发生时间:2001 年 1月 28日发生地点:四川省某磷矿化工厂磷铵车间磷酸工段伤亡人数:1 人死亡经济损失:0(万元)事故行业:石油化工事故性质:重大伤亡事故事故类别:机械伤害起 因 物:其它机械事故原因:玩忽职守、违反安 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一事故经过2001 年 1月 28日 0时 30分,确铵车间化工一班值长陈某、班长秦某、尹某、王某等人值夜班,交接班后,各自到岗位上班。陈某、秦某俩人工作职责之一包括到磷酸工段巡查,尹某系盘式过滤机岗位操作工,王某系磷酸工段中控岗位操作工,其职责包括对过滤机进行巡查。5 时

2、30分,厂调度室通知工业用水紧张,磷酸工段因缺水停车。7 时 40分,陈某、尹某、王某 3人在磷酸工段三楼(事发地楼层)疏通盘式过滤机冲盘水管,处理完毕后,7 时 45分左右系统正式开车,陈某离开三楼去其它岗位巡查,尹某在调冲水量及角度后到絮凝剂加料平台(距二楼楼面高差 3m)观察絮凝剂流量大小,尹某当时看到王某在三楼过滤机热水桶位置处。经过一分多钟,尹某突然听见过滤机处发生惨烈的叫声,急忙跑下平台楼到操作室关掉过滤机主机电源,然后跑出操作室看见王某倒挂在过滤机导轨上。尹某急忙呼叫值长陈某和几个工人,一齐紧急施救。当时现场情况是:王某面部向上倒挂在盘过导轨上,双手在轨外倒垂,双脚在导轨(固定设

3、施)和平台(转动设备,已停机)之间的空档(200mm)内下垂,大腿卡在翻盘叉(随平台转动设备)与导轨之间,已明显骨折。施救人员迅速倒转过滤机后将王某取出,并抬到磷酸中控室(二楼),经紧急现场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 8时 25分死亡。二事故原因与性质(1)死者王某自身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一是王某上班时间劳保穿戴不规范,钮扣未扣上,致使在观察过程中被翻盘滚轮辗住难以脱身,进入危险区域;二是王某在观察铺料情况时违反操作规程,未到操作平台上观察,而是图省事到导轨和导轨主柱侧危险区域,致使伤害事故发生。(2)王某处理危险情况经验不足,精神紧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当危险出现后,据平台运

4、行速度和事后分析看,王某有充分的时间和办法脱险。但王某安全技能较差,自我防范能力不强。三企业安全事故案例二:一事故经过检修中心能源作业区早会正常安排工作,宋某、刘某二人去水源地焊接 11#井泄水阀门,更换 9#井逆止阀。宋某、刘某二人在 8:50 分同外水源岗位工李某乘坐能源中心指派的双排座来到外水源 9#井,来到 9#井后把室门井盖打开,停留 5分钟后,刘某先下井,下到一半时一脚踩空,后仰跌倒在井室内,宋某及时下井救他,这时发现井室内缺氧并告知岗位工,岗位工李某急忙用衣物对井口来回扇动,加快空气的流动,宋某把刘某用绳绑住和岗位人员两人合力把刘某拽出井外,抬到室外,煤气防护站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伤

5、者进行输氧,待120救护车到达现场送往人民医院救治。二、事故原因与性质1.直接原因员工刘洪斌对工作现场安全确认不足,抱有侥幸心理,在没有采取通风、检测氧含量的情况下便到密闭井内工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间接原因(1)能源中心检修作业区班长王某在布置检修工作时没有对两名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安全交底。(2)能源中心点检员徐某在下发检修工作票后,没有协同检修人员进行三方现场安全确认,岗位工李某也没有对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提醒或告知检修人员。3.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1)按照员工在密闭空间作业规定,落实好安全措施,做好仪器检测、通风时间达到要求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工作。(2)作业区班组负责人要在以

6、后安排工作中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安全交底,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3)各单位要针对此次事故认真传达,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开展反违章活动,对于“三违”人员进行待岗学习处理。 企业安全事故案例三:内容:2005 年 10 月 12 日 19 时 50 分,某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第三修井分公司 306 队在沧州小集油田小 6-3 井进行除垢作业前的配液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 3 人死亡、1 人受伤。一事故经过第三修井分公司主要从事油气水井维护性作业、大修及措施井作业等工程技术服务。1995 年以来,在沧州小集油田一直采用氨基磺酸除垢工艺从事油水井的除垢作业。2005 年 1

7、 0 月 5 日至 1 2 日,306 队按照甲方设计要求在小 6-3 井进行换管柱作业。起管柱过程中发生油管断裂,并进行打捞施工。发现井内结垢严重,12 日上午向甲方进行汇报。甲方决定先进行除垢作业,并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 。井下第三修井分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编写施工设计,经审核、审批后,交作业队组织施工。10 月 12 日下午,该队接到设计后,由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温某(男,38岁,副队长)组织现场施工。按设计要求清理储液罐内井下返出物,将 40 袋除垢剂搬至罐顶平台上,副队长温某带领其他 3 名员工站在平台上向罐内倒除垢剂。19 时 50 分,当倒至第 24 袋(每袋 25 千克)时,4 人

8、突然晕倒。其中,温某、陈某(男, 29 岁,作业工)和任某(男,25 岁,子女工)3 人掉入罐内,另 1 人倒在平台上。现场人员发现后,立即将倒在平台上的人员抢救到安全地带。感觉有难闻气味,怀疑是有害气体中毒,未冒然入罐抢救,立即向分公司汇报,并向周边作业队求救。第三修井分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20 时 20 分应急抢险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戴正压呼吸器将掉入罐内的 3 人救出,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掉入罐内的 3 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倒在罐顶平台上的 1 人经抢救脱离危险。二、事故原因与性质1.直接原因配液原料除垢剂中含有的主要成份氨基磺酸与配液罐内残泥中的硫化亚铁发生化学反应,生

9、成硫化氢气体,造成人员中毒(该井长期停止注水,井筒内硫酸盐还原菌和电化腐蚀综合作用产生硫化亚铁,分析结果见附件)。2.间接原因(1)配液罐底存有残泥。配液罐内残留该井洗井时返出的黑色泥状物,配液前没有清理干净。配液前,尽管现场人员将罐内的残液倒走,并用铁锹对罐底的淤泥进行清理,但由于没有明确规定谁负责清理、按什么程序清理、清理到什么程度,致使罐底的淤泥没有被彻底清理干净,仍残留含有硫化亚铁的黑色泥状物。(2)配液罐结构不合理。敞口罐上方只有不足四平方米的工作面,面积小且无防护设施,致使人员昏倒后掉入罐内(事故当日工作面上放置了数十袋除垢剂);此配液罐是由储液罐代用,罐底内侧底面焊有三道加强筋,

10、凸起底面 10 厘米,不易于罐底清洗,且只有一个排放口,致使部分残液无法排除,罐内残留部分含有硫化亚铁的黑色泥状物。(3)现场人员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在配液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对异常气味没有分析判断其来源及是否有害,没有停止作业,也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3.管理原因(1)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该公司制定的井场配置修井液质量控制办法 、井下小修作业指导书和施工设计书等,明确规定配液作业前要将配液罐清理干净,但作业人员对罐内仅进行了简单清理,没有将罐底泥状物清理干净。基层干部没有进行检查,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3)设备管理存在漏洞。该公司对储液罐当配液罐使用没有明确规

11、定,对储液罐当配液罐使用的合理性也没有进行过论证,管理上存在漏洞;罐体本身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多年存在,工作平台面积狭小、没有安装防护设施、罐底加强筋影响清罐等问题长期没有得到重视和改进。基层既没有及时进行反映,公司在设备检查时也没有发现,致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和改进。(4)安全检测与防护设施配备不足,现场没有配备硫化氢气体检测仪和空气呼吸器,延误了人员抢救时间。3、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风险意识不高,识险、避险能力不强。尽管该队作业人员都经过了操作规程、安全基础知识,以及防范措施、应急措施等方面知识培训,但动态危害防范意识明显不强,对硫化氢产生初期的异味,没有引起警觉,没有及时采取避险措施,说明风险管理培训不到位。4、副队长带头违章。干部安全意识不高,对习惯性违章不以为然。带班干部基本素质不高,对配液罐清洗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熟视无睹;对清罐情况没有进行认真检查验收;而且在罐顶平台仅有 4 平方米且无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带领其他 3 人进行作业;在配液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不闻不问,仍然强行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