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品牌农业”规划计划实施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1747980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品牌农业”规划计划实施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互联网+品牌农业”规划计划实施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互联网+品牌农业”规划计划实施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互联网+品牌农业”规划计划实施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互联网+品牌农业”规划计划实施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品牌农业”规划计划实施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品牌农业”规划计划实施资料(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互联网农业发展环境1一、互联网农业现状分析1二、互联网农业发展优势2(1)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2(2)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2(3)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2(4)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3(5)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3(6)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3第二章规划思路及发展规划4一、规划指导思想4二、发展定位与目标4三、打造新型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体系4四、发展标准化品牌农业生产方式5(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6(二)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

2、产品,加强质量认证工作6(三)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品牌农业建设保障能力6(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品牌农业经营主体7(五)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7(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业影响力7(七)完善要素保障机制,营造品牌农业发展良好环境7五、实施品牌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8(一)构建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8(二)、 构建市级和生产基地、市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9(三)、构建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和安全追溯体系10(四)、构建规范的市场流通体系11(五)、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13(六)、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14(七)、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体系15六、创

3、新发展品牌农业电子商务15(二)、 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标准化进程15(三)、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15(四)、 完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运输16(五)、 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16(六)、 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17(七)、 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17第三章 保障措施及实施政策17一、提升协调推进能力17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18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18(一)、顶层设计,尽快制定我市“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18(二)、优先布局,推动落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8“互联网+品牌农业”实施方案第一章互联网农业发展环境一、互联网农业现状

4、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积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然而,千百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农业产出将从强调数量、解决温饱向强调质量、满足品位转型。目前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就在各界都在热议互联网+的同时,今年6月在食品安全周到来的背景下,互联网+农业成为率先示范的行业,互联网+农业正在改

5、造农业领域的上中下游的产业,已经深入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领域,都有互联网+的身影。二、互联网农业发展优势(1)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 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

6、创新,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3)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

7、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4)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互联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加速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业门类范围拓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打造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新业态,提供信息网络支撑环境。(5)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以互联网+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环境,使农业科技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协同式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

8、新。(6)互联网+助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大发展。互联网+具有打破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等优势,互联网+农业能够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务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能够提供跨城乡区域的创新服务,为实现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稀缺资源的城乡均等化构筑新平台。第二章规划思路及发展规划一、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服务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培育产业为重点,以保障安全为前提,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标准规范,合理规划布局,加强

9、资源共享,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互联网产业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国上下正在谋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新引擎,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引领、支撑作用的新业态、新产业。农业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二、发展定位与目标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以互联网+农业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三、打造

10、新型互联网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培育多样化网络化服务模式。着力突破农业互联网技术瓶颈,加快农业互联网应用基础平台、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核心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基于农业互联网能力开放的应用聚合及业务创新体系。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攻关,推进农业物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发展,建设农业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技术、测试、资源管理、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鼓励开放第三方应用开发程序接口并形成跨终端平台的应用商店,推动大规模协作的应用创新。利用移

11、动互联网的移动、实时、定位和双向互动等优势,构建跨越时间、空间、物理障碍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平台,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平台,电子商务扶贫平台,实时化、精准化农业科技服务系统,快捷高效推广农业农村实用技术。积极促进移动互联网企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特色基地对接,利用移动互联网整合业务链、价值链、产业链,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特色基地的集聚力。四、发展标准化品牌农业生产方式标准化品牌农业建设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实施以优化品种结构、改善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三品战

12、略。(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把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二)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质量认证工作按照一个标准,两个市场的原则,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行政区域和生产区域的一体化认证,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带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加快发展绿色

13、食品,着力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带动能力。(三)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品牌农业建设保障能力在提升品牌农业建设中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监管要求,以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为基础,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同时,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检测设备,加强生产环节质量监控,为品牌农业创建提供保障。形成以市级中心为龙头,以市场、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品牌农业经营主体围绕畜牧、蔬菜、林果等主导产业,以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农业品牌经营

14、主体,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五)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品牌上市整合现有农业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六)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提高品牌农业影响力对认定的名牌农产品,通过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及运用各种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形成了政府重视、企业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推进品牌农业建

15、设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品牌农业输出,扩大了名牌农产品知名度。同时,积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农业的辐射面。(七)完善要素保障机制,营造品牌农业发展良好环境在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等项目安排实施中,积极扶持鼓励品牌农业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农业、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推进品牌农业建设。五、实施品牌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构建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由城区向乡镇、村,由蔬菜猪肉向所有农产品逐步展开,对进入中心城区市场的批量农产品坚持凡进必检,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站检测合格并规范标识后方能进入市场,不合格的产品依法禁止销售。1、入市免检制度对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