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521184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品德及其结构;(2)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4)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考纲链接1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各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3品德的实质:品德是社会

2、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3)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1)直觉式道德情感;(2)想象式道德

3、情感;(3)伦理式道德情感。6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理论;(2)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论;(3)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7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在l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2)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8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9尤尼斯

4、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强调青少年期的社会参与经验对其道德发展的持久影响。10社会参与经验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1)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从而改善道德观念和行为;(2)可以影响其若干年后自愿参与社会的行为;(3)可能提高成年期参与政治活动和各种社会团体的可能性。11道德同一性具有两个基本的要素:(1)对他人的尊重;(2)对社会的尊重。1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13品德学习的两种形式:(1)亲历学习;(2

5、)观察学习。14品德学习的形成过程:(1)依从;(2)认同;(3)内化。15品质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16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澄清;(5)奖惩控制。17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1)选择阶段: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赞赏阶段: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阶段: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18利用群体约

6、定的操作程序:(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班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7、。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斯腾伯格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8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A内化了的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态度的核心成分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向D道德行为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9、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认知性道德情感15()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6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A依从B认同C内化D参与17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8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A顺从、认同和内化B顺从和认同C逆反、认同和内化D认同和内化1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

10、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20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21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2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好孩子”取向阶段23学生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

11、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其价值内化程度处于()水平。A组织B反应C接受D性格化24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A比较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不稳定的25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A认知成分B评价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2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A自律道德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D依存性道德27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A品德B态度C意向D个性29根据自己的人生

12、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普遍伦理取向阶段B社会契约取向阶段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30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青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31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A权威阶段B可逆性阶段C公正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32()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A班杜拉B柯尔伯格C加涅D皮亚杰3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A05岁B68岁C810岁D10l2岁3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的外部条

13、件,不包括()。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35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形象的道德情感36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A依从B认同C同化D内化3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39认同的出发点就是()。A得到他人认可B试图与榜样一致C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D与他人相接近4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A品德B态度C意向D技能41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42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4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A避免学生观看类似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服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