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

上传人:ta****ny 文档编号:101407574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目 录一、修编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 1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 4 -(一)指导思想- 4 -(二)规划原则- 5 -三、路线布局调整原则 - 5 -四、规划目标 - 6 -五、规划方案 - 7 -(一)总量规模- 7 -(二)结构体系- 9 -(三)命名编号- 11 -(四)规划效果- 12 -六、建设方案 - 13 -(一)现状构成- 13 -(二)实施安排- 13 -(三)投资强度- 14 -七、保障措施 - 14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 14 -(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5 -(三)加强保护、维护资产- 15 -(四)明确职

2、责、保障资金- 15 -八、附图、表 - 16 -前 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省道是指具有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省内中心城市和主要经济区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的省际间的重要公路。省道是公路网络的中坚力量,具有承上启下、衔接连通的重要功能,承担中长距离、较大运量的交通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润滑剂”,对促进城镇化和产业升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公路网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促进各层次公路网的协调发展,2012年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安徽省省

3、道网布局调整规划并由省政府正式批复发布。由于当时国家公路网规划尚未发布实施,国道规模和布局情况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省政府在批复中指出:“待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家公路网规划后,再对省道网进行相应调整”。2013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编制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实施,普通国道的布局发生了重大调整,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线位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1516号),我省普通国道的净里程约为7641公里,较之前的2433公里增加了5208公里,较大程度的突破了原布局调整规划中对普通国道规模的预期,且新增的国道绝大部分占用了既有或规划的省道,导

4、致普通省道网原编号体系无法沿用。另一方面,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相继出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格局的演变都对省道网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鉴此,省交通运输厅于2014年6月正式启动了普通省道网布局调整规划的修编工作,规划期调整为2016年-2030年,规划范围为普通省道(不含省级高速公路),修编后的规划名称为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一、修编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一)是贯彻5大发展理念,落实“调转促”行动计划的重要工作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

5、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5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提出了“4105”行动计划。在安徽省公路网具备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启动普通省道网规划调整工作,主要的目的在于打造网络布局、功能结构更加合理的干线公路网;更好的促进片区间协调联动发展并显著提升与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让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多的群众。另一方面,由于普通省道在路网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普通省道网规划调整也是全省公路网调结构的重要部署,同时通过在规模、网络、布局、结构方面的优化,将进一步凸显干线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

6、此,开展普通省道网规划调整工作,既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交通运输系统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二)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长江在安徽省的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沿江区域也是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既需要高等级的航道,布局合理的港区、码头,更需要便捷的集疏运体系支撑,而公路运输则

7、是集疏运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和其他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随着新一轮国家公路网规划的发布实施,区域国道的规模和布局已经较为确定,但由于国道只能覆盖到县(区)一级的节点,无法实现对重要经济节点、交通节点的全面覆盖,这就需要其他层次的路网来实现这一功能,普通省道由于具有承上启下、衔接连通的功能,在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普通省道网,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发挥综合运输的效益,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三)是提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格局演变的需要在国家长江经济带、一路一带、中部崛起等发

8、展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城镇化进程明显提速,城镇格局加快演变。根据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年-2030年),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8%,城镇人口接近3900万人。全省将发展形成“一圈一带一群”城镇空间结构,今后一段时期,安徽城镇规模及区域分布将发生重大变化,形成多元化、多极化、多中心的城镇体系。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规模扩大和城镇数量增加,交通节点数量相应增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数量和集约化运输提出更高的要求。普通省道作为服务中小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布局,以满足我省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四)是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交通运输部“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

9、出:“十三五”期间要集中力量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着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切实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正进入综合交通“加快形成、格局演变”的关键时期。综合运输体系的加快形成,对作为路网中间层次的普通省道网的布局和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普通省道应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合,连接新增的各类经济节点和交通节点,加大覆盖广度和连通深度。(五)是适应国道网调整、优化干线公路网布局的需要新一轮国家公路网规划中,我省普通国道的规模里程显著增加,由2433公里增加

10、到7641公里。从路线构成上分析,新增国道优先选择了行政等级高、技术等级高的普通省道,涉及里程约5000公里,导致原规划的普通省道网在路网结构和规模里程上明显不足,难以发挥其作为国道和县乡道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与普通国道网共同形成干支相连、结构合理的干线公路网络,应尽快对普通省道网进行调整。(六)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区域发展新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我省大别山区、皖北地区都是全省经济的洼地,交通支撑和引导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普通省道网的规划调整

11、,增加相关区域内省道里程,优化布局,对于加快形成覆盖更加广泛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好的发挥交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交通出行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满足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适应我省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和综合运输格局为前提,以推动两个公路体系建设、实现国省道协同发展为理念,在原布局调整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修编,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内外通畅的普通国省道网络,为创新型“三个强省”、“美好安徽”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公路网支撑。(二)规划原则1、统筹全局。贯彻国家和

12、省确立的战略方针,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服从于全省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规划,服从于国家公路网规划。2、适度超前。坚持“规划引领、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公路交通长远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3、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形成与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省道网。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周边省、市路网的衔接,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益。4、注重效率。坚持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路网布局、建设等级和建设时序,提高路网运营效率。5、绿色发展。坚持公路网发展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

13、环境并重,在资源和环境可承受条件下实现全省公路网的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三、路线布局调整原则(1)响应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完善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大别山区的普通省道网。(2)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一主一备”的路网格局。提升重要交通走廊的运输容量和路网整体运行可靠性,促进省道公路集约发展。(3)强化与邻省(市)干线公路网的衔接,重点完善省际通道,继续强化“东向联系”,有效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4)加强对建制镇、乡、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4A级以上景区等经济节点的覆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对高速一般互通、主要港区、机场、

14、高铁站等交通节点的衔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5)充分考虑道路功能属性,将已经建成且实际承担省道功能的道路纳入普通省道网,对于部分不再具备干线公路功能的现有省道,调整为县、乡道路或城市道路。(6)充分考虑国防战备需要,加强国防战略通道、战役通道和汽渡连接公路交通建设,保证战时交通畅通、军事行动快速,保障国防安全。四、规划目标适当提高普通省道规模和比重,与普通国道共同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内外通畅的干线公路网,调整后的普通国省道网具备如下特征:(1)网络更加完善。普通省道将和普通国道共同构成横贯东西、贯穿南北、覆盖全省、连接周边的干线公路网络。(2)布局更加合理。普通国省道

15、网相邻平行道路的平均间距基本控制在10公里左右,实现“国道通县区,省道通乡镇”的目标;增加省际出口,实现与邻省的无缝对接;优化省内重点发展地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大别山区)的普通省道网络。形成“省际对接、市际畅通、连接县区、沟通乡镇”的合理布局。(3)衔接更加紧密。普通国省道网与重要的水路、铁路、航空枢纽以及高速公路一般互通的联系更加高效便捷,有力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升综合运输效率。(4)体系更加清晰。依据打造“两个公路体系”和强化“运输通道”的理念,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一主一备”的路网格局,部分主要通道将实现“一主两备”、“一主多备”的路网格局。五、规划方案(一)总量规模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省普通国省道里程达到23320公里。其中普通国道7641公里,普通省道15679公里,普通国省道的比例为1:2.0。和周边省份相比,普通国省道的总里程仅次于湖北、河南,高于浙江、山东、江苏和江西;从普通国省道的比例来看,我省和湖北、浙江、河南、江苏4省相当,普通省道在干线公路中的比重高于山东和江西。表1 周边省份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规划指标情况省份国道里程(公里)省道里程(公里)省道相对国道比例湖北9377188661:2.0浙江5000100001:2.0山东8500117001:1.38河南9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