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技术规范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1407166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样技术规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采样技术规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采样技术规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采样技术规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采样技术规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样技术规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样技术规范资料(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测技术规范,目录,一、地表水采样 二、污水采样 三、水样的保存 四、有组织废气采样 五、无组织废气采样 六、噪声现场监测,监测的五个要求,1. 代表性 要充分考虑污染物的空间、时间分布,优化布设采样点位,在有代表性的时间、地点,按照规定的采样要求采集有效样品,能代表现场的环境状况。,监测数据的五性,2. 准确性 是指测定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准确性受到样品的现场固定、保存、传输,到实验室分析等环节的影响 3. 精密性 主要表现为测定值有无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监测数据的五性,4. 可比性 是指用不同方法测定用一种污染物时得出的吻合程度 5. 完整性 即按预期计划取得由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有效

2、样品,并且无缺漏的地获得样品的监测结果及有关信息,水质采样的标准,HJ 494-2009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493-2009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 495-2009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J 52-1999 水质 河流采样技术指导 HJ/T 91-2002,地表水的采样-断面设置,1. 背景断面 指为评价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不受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 2. 对照断面 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地值的断面,地表水的采样-断面设置,3. 控制断面 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

3、面 4. 消减断面 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水被稀释、降解,主要污染物有明显降低的断面,地表水的采样-断面设置,断面的设置根据目的不同而异,如行政区域的交界断面,河流交汇的河口处,反映某个区域或某段河道水质的中心断面 原则:避开死水、回水、排污口,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浅滩。,地表水的采样-采样点设置,采样工具的选择,地表水采样可以使用聚乙烯桶,也可以将采样瓶直接放入水中取水,但要采集一定深度的水样时,需使用有机玻璃采样器。 规范中没有明确禁止使用铁桶等金属工具,但在需要检测金属项目时不使用为宜 在水流较快,水深较深时要配备坠子、铅鱼、绞车,

4、地表水的采样-注意事项,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测定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的水样必须注满容器。 测定油类、 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 如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则应分离除去。方法为静置30min后转移,地表水的采样-注意事项,测定油类水样,应在水面下30cm处采集柱状水样,采样瓶不能用水样冲洗。 用船只采样时,采样船应位于下游逆流采样,采样人员应在船前部并尽量远离船体。 除细菌、油类、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等有特殊要求的外,采样前用水样荡洗采样器及容器23次,污水采样-点位,一类污染物是指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注表1列出的污染

5、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 一类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放射性、总放射性 一类污染物的环境危害性较强,通常产生于特定的生产工艺,因此不允许稀释排放 二类污染物可以在总排口采集,污水采样-频次,对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的项目,为23个生产周期,每个周期35次监测,同时不应少于执行标准中规定的次数。 生产周期在8h以内者,至少12h采样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者,至少每24h采样一次,综合样及混合样,地表水和污水采样时为了反映较完整的情况,都可以将同一点位不同时间的样品混合,或者将同一时间有关联的点位的样品混合 主要目的是

6、为了减少样品数量,比如地表水采样中,一个断面不同深度和轴线的样品可以混合;废水样品可以根据流量等比例混合,样品保存,导致水质变化的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会导致多种指标的变换 化学因素:部分指标容易被氧化还原或溶解状态发生变化 物理因素:水样中的物质会吸附在采样瓶上,或者容易挥发损失而硼、钾、钠等元素容易从玻璃中被析出。,样品保存,有机物类监测项目均需使用玻璃瓶采样,包括COD、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油类等 硼、钾、钠等元素容易从玻璃中被析出,因此必须用塑料采样瓶 挥发性有机物需要注满采样瓶 样品应冷藏或冷冻保存,采样后应尽快测定,样品保存,样品中加入

7、保存剂使被测物质保持稳定状态,保存剂的作用包括调节pH值、控制氧化还原、抑制生物活性 为防止生成沉淀,测定阳离子时加酸,金属离子通常加硝酸。COD加硫酸 为防止生成易挥发性弱酸,测定部分阴离子加碱,如硫化物、氰化物等 对于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物质应加以抑制,比如六价铬应加碱抑制其氧化性,硫化物应加抗坏血酸防止其被氧化。,对规范的把握,HJ 493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的原文:“样品的保存时间,容器材质的选择以及保存措施的应用都要取决于样品中的组分及样品的性质,而现实中的水样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下表所列的要求不可能是绝对的准则。因此每个分析者都应结合具体工作验证这些要求是否适用,在制定

8、分析方法标准时也应明确指出样品采集和保存的方法。” 在采样的标准规范中,比较少有“必须”、“禁止”这类的词语出现,而较多使用“可以”、“需要”这样的词。因为采样现场情况多变需要采样者自己把握。在容器材质、保存剂添加方面现实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自由度,但以尽可能减少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为原则。比如对于能在当天送至实验室分析的样品可以不加保存剂,但需要保存较长时间的就必须加保存剂。,有组织废气监测,HJ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有组织排放废气就是通常所说的排气筒 日常监督性监测应在正常生产工况时测试,“三同时”验收监测应在设计生产能力的75%以上符合进行监测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

9、,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处,有组织废气监测,关于工况的监控 对于燃烧设备,如锅炉、炉窑等,可以通过含氧量、烟温等参数有效地监控其工况 对于非燃烧设备,如盐酸雾、有机废气排气筒等,需要对其生产负荷实时进行监控,并进行记录,无组织废气监测,HJ 194-2005 环境空气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采样时要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监控点最多设4个 监控点要设置为边界周围的最高浓度点 由于气体飘移的不确定性,所谓边界并不一定指厂界,但距无组织排放源的距离一定要大于2米 监测期间的风

10、向变化、平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三项指标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影响很大,应选择较适宜的监测日期 监控点测值是指1小时连续采样或者等时间间隔采样4个样品的1小时均值。如果连续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则采样时间可以相应缩短。,无组织废气监测,恶臭污染源测定 连续排放源相隔2h采一次,共采集4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间隔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最大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不少于3次,取其最大测定值,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的布点及采样,监测点,参照点,风 向,在稳定的风向下,监测点的设置如右图 但如此理想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情况下设 置监控点的方法,无组织排放的 污染物处于涡流区内,排放源处于侧背风区的 监控点设置示意图,排放源处于

11、正迎风面的 监控点设置,排放源处于建筑物侧风面时的监控点设置,无组织废气监测,如果考虑到气体的垂直流动,情况会更复杂 无组织废气监测规范中提到最大浓度点,以及合理的测量时间,都需要靠监测人员自己去寻找判断,因此要获取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难度比较大,经常需要反复踏勘甚至反复监测,噪声监测,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5-19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噪声监测,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以下 测量应在被测声

12、源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并注明当时的工况 尽可能避开其它声源干扰 6:0022:00为昼间,22:006:00为夜间,噪声监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点布设根据企业声源、周围噪声敏感建筑布局。厂界噪声应距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有围墙应高于围墙)、距反射面不小于1m。 敏感点一般布点于户外1m处, 当厂界与敏感建筑物距离小于1米时于室内测量,距反射面至少0.5m,离地1.2m,开窗测量,并按限值减10分贝评价 当固定设备排放的噪声通过建筑结构传播至室内时,须在室内测量结构传播噪声及不同频率下的噪声,噪声监测,比较常见的情况,冷却塔,百页窗,百页窗,厂房,厂界,高 层 住 宅 楼,噪声监测,背景值的修正 在受背景噪声影响的情况下按下表修正 在差值小于3分贝的情况下需要降低背景噪声再进行监测 可操作性比较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