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五设计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1270584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9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五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五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五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五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五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五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五设计(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五 教学设计,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第一章 小学教学设计原理,第一节 小学教学设计概述 一、小学教学设计概念 是一种基于现代化学习理论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等学习需求分析,设计教学目标、教

2、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是设计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向导,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和历程等,所作出的计划和安排。 主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基本问题,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确定教学目标 对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学会哪些过程和方法,培养何种态度和情感的表述。 (二)分析教学任务 具体说明这些能力、态度如何形成和获得的,需要什么过程和条件,(三)分析教学对象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学习者,建构者,教师是帮助者和促进者。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经验和准备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开发 解决学什

3、么的问题。教学内容狭义即教材,即通过分析和把握教材,将教材的内容组织和开发,以符合学生经验、兴趣,(五)教学传媒的运用 即老师运用的、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工具,各种传媒各有特点,要加以选择 (六)分析环境要求 不仅指教室课堂,还包括教室外。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心理环境),(七)教学模式的建立 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八)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策略等进行整体规划。 (九)教学成效的测评 目标是否实现、策略是否有效、过程是否顺利合理。,三、小学教学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学目标和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

4、的选择以、教学评估等子系统。各子系统协调 程序性原则:前后有序的结构排列 可行性原则:符合主客观条件,操作性,第二节 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一、小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 认知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 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和操作、准确和连贯、习惯化 注意每一种目标的常用行为动词,(二)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 对象 行为 条件 程度 如:所有学生能够根据提示流畅地复述课文,二、小学教学分析 (一)小学生特征分析 心理特征: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发展 学习特征:知识技能、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

5、态度,(二)教学内容分析 指鉴别教学内容性质及其各部分关系 学习结果五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分析是逆向的过程:终极目标和使能目标 如:运用祖国语言及相应的具体任务,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技术性能、学习任务、学习对象、教学环境 媒体选择的方法:问卷法和矩阵排列法,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 1.教学模式选择参照:教学目标、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学对象、教学反馈 2.教学模式类型: 行为系统型模式:掌握学习、程序教学、模拟训练等,信息加工教学模式:概念形成教学、先行组织者教学 个人发展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 社会性教学模式:小组合

6、作、角色扮演 3.教学模式的选择 合理选用 灵活选用,防止模式化,(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分类:按教学形式和作用途径有不同的分类(了解和熟悉)P166 2.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师条件、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五、教学环境的创设 物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空间资源,基本的、特殊的、暂时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心理气氛创建:创设问题情境、保留问题解决空间、指导困难学生、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节 小学教案的设计和撰写,一、小学教案的设计 (一)教师备课的内容与要求 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三种方案:学期(学年)教学方案、课题(单元)方案、课时教学方案,

7、(二)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的教学重难点 实用必需的教具与学具 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 突出活动的教学过程 务实灵活 的练习设计 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 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指学习中起基础性、纽带作用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学生接受起来普遍困难的知识点 判断教学难点的依据: 要学习的内容过于抽象; 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知识基础; 已有知识对新知学习的干扰作用; 教学内容本身较为复杂、综合性较强等,(三)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形式 分栏式 大纲式 “O”式 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二、小学教案的撰写,见教材例子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8、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作业和练业,补充:课型及其组织结构,新授课 基本训练-引入新课-进行新课-练习-布置作业 练习课 基本训练-检查复习-明确联系的目的要求-课堂练习-讲评与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课 复习提纲-进行复习-总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技术,板书原则: 计划性;概括性;条理性;启发性 板书的形式: 总分式(主要用于知识结构的呈现) 提纲式板书(直接体现教材结构和讲授过程) 对比式板书(呈现对立、归类等内容) 线索式板书(具有较强叙事性的内容) 图式式板书(各部分内容差异和联系),导入技术,直接导入方法(直接开始阐释新内容的目的和要求) 温故导入方法(前后内容具有较强联系性时)

9、 悬念导入方法(通过问题) 情境导入方法(创造更加接近学生感知的类真实场景) 故事导入方法(使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学习内容) 游戏导入方法(通过游戏活动引入学习内容) 图示导入方法(用视角图像开始课程),补充:数学课教学设计,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认知特点 1.依赖于直观或操作 2.依赖于生活经验 3.偏重于明显要素与局部 4.渐进性 5.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新学习的重要资源或途径。学习新的内容,已有的知识起着“中介”作用,“以旧引新”,通过前、后的知识之间的某种联

10、系或逻辑使学生粗略地了解新学知识的背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某些相似性进行类比,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理解知识的“支撑点”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景,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新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原有知识学习中曾经碰到的问题可作为先行组织者,深化对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生活经历作为新的学习内容的伸延学习资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直观辅助,促进数学理解; 2、启发性提问,促进数学思考; 3、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数学问题; 4、联系实际,经历数学化; 5、渗透数学思想,提高思维能力。,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理解课程标准 关于教学目标、教学实

11、施和教学评价的论述。 (二)分析教材结构 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分析教材内容 1、从科学性角度分析 知识的内容、意义、相互关系。 2、从思想性与智力性角度分析 思想性两层: 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与社会、自然的联系;科学精神则体现为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 数学知识的人文内涵与德育意义。,智力性,指在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展开智力活动,比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哪些地方可以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探索。 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所谓教学重点,指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或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

12、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那些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和错误的内容。,怎样确定重难点? 深入了解学生,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 确定哪些知识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障碍,造成大的认知冲突,这就是难点; 承前启后不可少的内容是重点; 转化的思想是教学重点。,二、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目的:了解学生进行学习所必备的内部条件;确定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为学习打好知识基础并做认知上的准备。 (一)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 客观地了解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储备和能力水平。 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课堂提问和观察等了解学生的基础。,(二)对学习特征的分析 1、数学概念的发展 整数小数分数 2、运算技能 能正确地、快速

13、地、合理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进行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能对数和式进行丰富而熟练的恒等变化;基本数量关系的等价变化。,小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 3、儿童几何概念的发展 阶段性:具体水平、同一性水平、分类水平和形式水平。形式水平阶段表现出辨认、描述、评价、下定义。,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重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目标设计的要求 1、考虑全面,富有层次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2、表述明确,具备弹性 目标的设计要对学习的行为主体、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和行为标准等因素做主明确而具体描述。教学目标以具体

14、为好。 目标设计应具有弹性,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可能性。 3、切实可行,便于实施 目标恰当、适度、可行,最近发展区内;重点难点突出,防止过多而分散。,4、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重在明确规定学生应参与和经历的活动情境,描述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行为和态度。主要用于复杂的智力性活动或情境。 先说明学生参与什么样的活动或情境;选用某一目标水平下的行为动词,明确对应的教学内容。 在活动中,学生感受 在过程中,学生体验,二、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主要指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的设计,解决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预设:指预先的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

15、的设想和安排; 生成:指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交往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一)概念的教学策略设计 1、概念形成的策略 (1)概念的引入: 直接导入法:指开始上课时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交代本课的学习任务和程序。 问题导入法: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的方法。,历史故事导入法:从与新课有关的名人趣事、历史典故、趣味数学等事例出发,引入新课的教学。激发兴趣,品德教育。 游戏导入法: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设计游戏导入。注意:游戏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使学生过于兴奋,转移注意力;游戏内容和形式要与新课紧密相连,不能牵强附会。,(2)概念的形

16、成 分化出概念例证的各种属性;概括出概念例证中共同的本质属性;检验假设,确认关键属性;用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或定义。 (3)概念的理解和转化 使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4)概念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2、概念同化的策略:比较 (二)规则的教学策略设计 1、例规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给出规则,而是有意识地给出一组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若干例证,然后概括出规则。例如乘法分配律规则的习得过程。,步骤: 呈现例证,引导观察;注意:例证均为正面例证,否则会给学生带来认知归纳上的冲突;正例的数量要充分,具有代表性。 比较分析,概括规则; 利用正反例,明确规则使用的条件; 变式练习,巩固规则。,2、规例法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然后通过例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复习久知识,激活新规则; 第二,利用迁移,引入新规则; 第三,呈现例证,支持新规则; 第四,尝试运用,练习新规则; 第五,变式练习,巩固新规则。 通常都是“例-规-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