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1269602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第15卷第4期1996年l2月许昌师专3ourofxtlchangteacherscollegeVd.15N0.4Dee.1996午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争一f?7蔡子盘盘(许葛石o)(许昌县i莩校,461000)摘要本文以中国文化的母体黄河文化为线索利用已有的考古学资料和文献记录.论证了古代华夏民族在物理学领域的辉煌成就,井从踩层次上论证了物理学革命末朗发生在中国的原因.关键词物理中国1物理的由来物理学简称物理,原词出于希腊文physis,即自然.在欧洲古代,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统称.公元前2世纪,中文物理一词开始出现,如淮南子?冥南训中写道;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这里

2、的物理一诃泛指一切事物的道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物理学,明清之际的着名学者方以智,曾着物理小识一书,这时的物理一词实际包含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甚至还包括人文科学的某些分支清代晚期,物理学包括在格物学和格致学之中,格物与格致是我国古代格物致知一诃的简称它包括除数学,天文学,医学以外的所有科学.如动物学,植物学,化学,博物学,地学等.明末清扔,随着外国传教士米华,西方物理知识开始传播到中国,最初,曾按西方文字音译为费西伽.1900年,日本人藤田平把饭盛挺造编着的物理学译成中文我国学者王季烈对该书进行文字润色和重编,并由江南制造局刊行,这是我国第一本具有现代物理学内容和系统被称为物理学的书.清光绪二十

3、七年八月(1901年9月)山东巡抚袁世凯奏办山东大学堂折中,首次提出了大学堂中系统开设自然科学的建议,其中以物理学为主体的格物学亦在开设之中,从袁的奏折看,此时格物学包括由分子学,力学,汽学,热学,声学,光学,磁学,电学八目.已初具近代物理学的雏形在现代,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和最一般的规律,以及物质的基本结构.通常根据所研究的物质运动形态和具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力学,声学,热学,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科目2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着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又不断地用这些经验和技能改进工具和其他劳动资料,这些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积累过程,生产工具和

4、劳动资料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过程,就是技术发展的过程,而人类在实践中积累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理论上的不断总结和概括,就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物理学同所有的自然科学一样,都有起萌芽.发收稿日期:19961018第15卷第4期蔡子亮: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展,壮大的历程,无论是尼罗河,印度河,恒河流域,或者是黄河,长江流域,到处都留下了古人类在物理学领域攀登的足迹,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到处都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的业迹.2.1黄河文化黄河被尊为四渎之宗,百泉之首.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向东流经青海,四Jil,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沿途汇集渭水,泾水,汾水,沫水,伊水,

5、洛水,漳水,洹水等大小数百条支流,浩浩荡荡,汹涌澎湃,辟山穿谷,经过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奔流人海.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它产生的地域相结合的.黄河流域的文化与其地质,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点密切相关.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像大地母亲般孕育了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博大精深,犹如黄河水系一样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她萌发,成长壮大,又逐渐融合了黄河支流上多民族的地方文化.随着黄河文化的东迁南移,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汇聚融合,最终形成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民族文化.从考古学的发现来看,自旧石器时代的蓝田文化,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大荔文化,河套文化,峙峪文化,小南海文化,下川文化到新石器时代的磁山文化,斐

6、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龙山文化等,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原始文化,物理学作为原始遗产的一部分,放射出灿烂的光辉.2.2原始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和动植物方面的初步常识,尽管这些知识非常的贫乏和幼稚.甚至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但现代科学确实是从这里起步的.我们的先祖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首先考虑的就是发生在她们身边的与自己生存犹关的事情.天体的运转,黑夜白昼的轮回.自然界的山川河海等.可以肯定地讲,对光的照射,太阳照射下的阴影,清澈水底的映像,是原始人类很早就巳觉察到的

7、,但原始人把这种神秘的现象用来为人类服务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古学发现,黄河上游青海贵南尕马台25号墓(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现一件保存较好的铜镜,放在死者的胸部.它清楚表明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已初具平面成像的一般常识,并且有了一定的制镜技术,半坡遗址(距今6700年前)出土的汲水器小D尖底瓶,其造型设计是完全符合重心下垂原理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出土的石箭头(距今两万八千年),狩猎时可以起到威力强,速度快,射程远的效果,它说明几万年前,黄河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对力,速度,加速度,射程等有了一些感官上的认识.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文化的大量考古发现看,黄河流域的人们同其它大

8、河流域的原始人类一样,对力,摩擦力,压强等自然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早期的原始石器,到类型各异的打制石器,从术器到骨器,从石器到青铜器,铁器,尽管人类不清楚此为何种神秘的力量,但尖锐,光滑,坚固的生产器具确能提高生产率.人类就是在劳动中这样一步一步提高技术的.靠近黄河岸边的人类,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水患一直是她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远古中国就有许许多多治水的神话,传说,黄河人对水力,浮力的认识,最初应当是水中漂落的树叶,游泳时的上浮感觉,这种原始的认识维持了数万年之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基础上,黄河人将巨大的树木中体掏空,作为独木舟泛河行驶,考古学的这一伟大发现,证明五千年前的

9、中国人已经在对浮力认识的基础上,增强了对水的驾驭能力.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燧人氏钻燧取火的传说乃是这一成就的反映.许家窑遗址的烧骨就是人工取火的证据.太阳,火,热,冶铜,冶铁,它使原始的黄河人对热技术,热现象的认识和应用水准上一浪高过一许昌师专(自然科学版)1996年12月浪对原始的黄河人来讲,生存是他们的第一要务,至今为止的考古学发现,除了对电磁现象l的认识停留在雷鸣电闪基础之外,黄河人在力,速度,射程,浮力,光,热等许多物理现象已有r粗浅的认识,正是这些原始的,幼稚的,神秘的认识,奠定了古代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基础a它使得在一个

10、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物理学尤其是光学和磁学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2.3古代中国袖理学的辉煌成就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的建立,到公元一九一一年大清王朝的覆灭,物理学同黄河文化一样目睹了华夏大地的沧桑变化,经历了成长,繁荣,退化的过程.在随着黄河文化东迁南移的大潮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物理学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尤其在光学和磁学方面,是世界其它文明古国所望尘莫及的这些成就集中体现在墨子,考工记,韩非子吕氏春秋,梦溪笔谈,革象新书,镜史)等古代着作中,由于本文不是一部物理学发展史的着作,仅将其主要方面的主要部分予以介绍,从中可窥一二.我国的墨子一书是由墨翟的弟子将墨家在物理学及其它学科的成就和政治学说辑录而

11、成.书中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知识,其中经下篇有八条关于光学的记载,叙述影的定义及生成,光的直线传播性和针孔成像,并讨论了在平面镜,凹球面镜和凸球面镜中物和像的关系.虽然全支仅300余字,却构成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八条叙述不但全是实验的忠实记录,而且前后安排合理,逻辑严密,浑成一体,这是2000多年前世界上最早的系统的几何光学论述以致于后中国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未黯突破这个水准.墨子?经上篇最早把力定义为形之所以奋也,即形体运动的原因.在经说上篇进一步指出t物理的重量也是力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则垂直下落.可见墨家已认识到力?重力.运动之间的一定关系.在经说下篇记述了等臂杠杆与不等臂杠杆的两种情

12、况.指出杠杆的平衡不但取决于加在两端的重量,还与本(重臂),标(力臂)的长短有关,进而认为长,重者下,短,轻者上.这是有关力和力矩概念的定性总结.在经上,经下篇中对物体的沉浮,圆球的随遇平衡作了规律性的说明,还给鼬闻,空间下了定义,讨论了空间,时问以及时空关系,阐明了物体运动必在一定时空等观点.墨家在贡献是巨大的,墨家在物理学等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考工记为古代又一百科全书式着作.在考工记?弓人篇与考工记?矢人篇中对弓的材料,制造,弓千的弹力,射程,射速等材料力学问题进行的讨论以及对不同箭矢的用途,重心,形状同重力,空气阻力,飞行轨道等进行的探讨,将原始的黄河

13、文化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考工记,中不但记述了钟,鼓,磬等乐器的制做技术,还明确指出了许多声学问题,并指明振幅与声音响度之间的关系t钟太而短,振幅小,声音急而小,不能远离;钟小而长,振幅大,声音宽而大,能够远闻,这是我国振动声音规律的最早论述.历代王朝特别汉,唐时期,国力强盛,由于宫廷音乐的需要,对声学的研究曾经达到很高的境界.考工记中还最早记录了惯性现象,(马力既竭,车舟犹能一取焉)分析了车轮大小与拉力关系,总结了斜面受力的情况,车上坡相当于加倍重量等.考工记的科学价值极高,它不但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技术和工艺的规范,而且是我国古代科学史的重要典籍,东汉郑玄洼,唐代贾立彦疏,清代戴震考工记囤和清

14、代程瑶田考工剖物小记等,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文化,并将其推到了一个辉煌的水平.物理学在秦汉至隋唐时期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地动仪的发明与弹性定理的发现是两项最重要的成果,地动仪是东汉的张衡创制的,叫做候风地动仪,用于测定地震的方位,它创制第15卷第4期蔡子亮:黄河文化与物理学的起源4:7于东汉阳嘉元年(132)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载:地动仪以精铜制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洒樽遗憾的是这件世界宝物已经失毁而未能留传下来.弹性定理的发现者是东汉的郑玄郑玄在为考工记?弓人一文量其力,有三钧(古代重量单位,以30斤为一钧)一句作的注释中写道: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驰其弦,以绳缓撮

15、(揎)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这就正确地揭示了物俸受力时,如果应力在极限范围之内,则应力与变形成正比的线性关系过了1500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才根据弹簧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这一定理,西方科学家称它为胡克定理我国学者认为应当把它改称郑玄胡克定理.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它由北宋着名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1031-1095)编着而成.笔谈中物理学条文40条,其中属于普通物理学各分支的19条,属于乐律方面的二十一条,对光学仪器,大气光象,磁针,声学共振等很有研究,对雷电,潮汐和晶俸结构等也有论述.沈括对磁学的研究成就尤为卓着,明确地谈到了磁针的偏角问题指出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磁针能够指示南北的道理,一直到公元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1540-1603)才作出解释其实,对磁现象的研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了记录.据韩非子?有度篇记载:故先生立司南以端朝夕吕氏春秋中亦有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