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126197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303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303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303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303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303页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3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3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胚胎学-名词解释非正式组织 组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1、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2、组织(tissue):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人体有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3、石蜡切片术(paraffin sectioning):是一种常见的组织玻片的制作方法。其步骤为:取材和固定脱水和包埋切片和染色封片4、组织化学术(histochemistry):为应用化学、物理、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或技术,在组织切片中定性、定位地显示某种物质的技术。 第二章 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排

2、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被覆在机体体表,或衬于机体内中空器官的腔面,以及体腔腔面。依功能和结构的特点可将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2、极性(polarity):细胞的不同表面在结构与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异。3、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覆盖在机体内外表面或中空性器官腔面的上皮组织。4、腺上皮(glandular):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组织。5、内皮(endothelium)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6、间皮(mesothelium)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7、杯状细胞(goblet)形似酒杯,底部狭窄,含深

3、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分泌颗粒。8、腺(gland)以腺上皮为主的器官。7、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分泌物可经导管到达体表或器官体腔的腺体。8、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分泌物进入血液的腺体。9、腺泡(acinus):泡状腺、管泡状腺分泌部。10、浆液性细胞(serous cell):核为圆形,位于细胞偏基底部,基底胞质呈强嗜碱性染色,顶部胞质含许多嗜酸性的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11、黏液性细胞(mucous cell):核扁圆形,居细胞基底部;除在核周的少量胞质嗜碱性外,大部分胞质几乎不着色,成泡沫或空泡状。电镜下基底部胞质中有一定的粗面内质网,核上区有发达的

4、高尔基复合体和极丰富的粗大黏原颗粒。12、黏原颗粒(mucinogen granule)含黏蛋白,PAS反应阳性。其中的黏蛋白可与水结合形成黏液。13、酶原颗粒(zymogen granule)由浆液性细胞分泌的,嗜碱性的分泌颗粒。14、浆半月(serous demilune)少量浆液性细胞组成的半月形结构。15、肌上皮细胞(myoepthelial cell)该细胞扁平有突起,位于腺细胞与基膜之间,胞质含肌动蛋白丝。其收缩可促进分泌物排入导管。见于汗腺、乳腺、唾液腺等。16、微绒毛microvillus)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质突起,被细胞膜所包围,电镜观察由细胞膜和

5、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中轴含有纵行微丝,微丝一端附着于微绒毛尖端,另一端伸到细胞顶部,附着与此部胞质中的终末网。功能是通过增大细胞表面,扩大吸收面积,参与细胞的吸收功能。17、纤毛(cilium):位于细胞游离面,较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可见:根部有一个基体。电镜结构为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细胞质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每根微管都与细胞质中的基体连接,纤毛的功能是能定向摆动,排出上皮表面的尘埃和细菌等物,纤毛的摆动与微管的相互滑动有关。18、纹状缘(striated border)由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的结构。19、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相邻两细胞间靠紧密蛋白颗粒重复形成的一排排的索

6、将连接起来的一种方式,多见于胃肠道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部位。20、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环绕上皮细胞顶部。相邻细胞之间有1520nm的间隙,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丝状物连接相邻细胞的膜,膜的胞质内面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组成终末网。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21、桥粒(desmosome)细胞间一种牢固的连接,在皮肤、食管等复层扁平上皮尤为发达。22、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用超薄切片术可显示相邻两细胞的连接处的细胞质膜明暗相间七层结构,细胞间的缝隙约2纳米,其内有

7、间隔的均匀排列的颗粒。用冰冻断裂电镜技术显示缝隙连接的颗粒区面积大小不等,且排列规则而密集。用X线衍射技术证明,每个颗粒由6个蛋白质亚单位构成,它们呈环行排列,中间有直径2纳米左右的小孔,被称为连接小体。23、基膜(basement membran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的膜状结构。具有支持连接作用,亦是物质通透的半透膜,由基板和网板构成。24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 folding):上皮细胞基部细胞膜折向胞质,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主要见于肾小管,扩大了细胞基底面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运转。25、半桥粒(hemidesm

8、osomes) 在桥粒连接中如果跨膜糖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同与细胞外基质相连,形态上类似半个桥粒, 这种连接称为半桥粒。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的底面,作用是把上皮细胞与其下方的基膜连接在一起。 第三章 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组织液,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2、间充质(mesenchyme)由间充质细胞和细胞间基质组成,不含纤维。3、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是分化程度很低的细胞,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是各种结缔组织的共同祖先,分化和发育成血管的内皮及平滑肌等组织。

9、在成年的动物的结缔组织中仍然可以看见一些具有发育潜力的间充质细胞。4、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血管丰富的一种结缔组织。主要功能为支持、连接、防御、修复。5、趋化性(chemotaxis):巨噬细胞的聚集到细菌产物或炎症蛋白的运动。6、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引起巨噬细胞聚集的化学物质。7、抗原提呈作用:指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加工后以免疫性肽的形式呈现于提呈细胞表面,最终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的过程.8、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不溶性黏多

10、糖,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9、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10、肝素(heparin) 是一种酸性黏多糖,主要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在肺、心、肝、肌肉等组织中含量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肝素的抗凝作用都很强,故临床把它作为抗凝剂广泛使用。11、 组胺(hist

11、amine):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当机体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它可使毛细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12、白三烯(leukotriene)在体内含量虽微,但却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并且是某些变态反应、炎症以及心血管等疾病中的化学介质。可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13、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分布在小血管,尤其是在毛细血管周围,是结缔组织内的干细胞,保留着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炎症和创伤修复时大量增殖,可分化为成

12、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的创伤修复。14、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在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多,新鲜时呈白色,故又名白纤维。在HE染色中嗜酸性,呈波浪形,有分支并交织成网。电镜下有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其韧性大,抗拉能力强。15、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在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新鲜时呈黄色,故又名黄纤维。在HE染色中嗜酸性,较胶原纤维细。能被醛复红染成紫色。末端常卷曲,有分支并交织成网。电镜下无周期性横纹。弹性好。16、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含量较少,纤维较细,有分支,彼此交织成网状。在HE染色中呈淡红

13、色,较难分辨。用浸银法可将其染成黑色。主要存在于网状组织。17、组织液(tissue fluid):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体液,为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管壁而生成的,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大部分又透过管壁吸收回血液,小部分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它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8、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细胞少,纤维多,排列紧密的一种结缔组织,主要功能为支持和连接。19、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由大量脂肪细胞群集而成的组织,有维持体温、缓冲、保护和填充等作用。可分为黄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20、网状组织(r

14、eticular tissue):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在机体内不单独存在,而是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支架,网孔内细胞和液体可以自由流动,为血细胞的发生和淋巴细胞的发育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第四章 血液1、血象: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2、红细胞(red blood cell)胞体为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形态的可变性。功能是供给全身需要的氧气,带走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布于血浆。3、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特点: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核深染,为弯曲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纤细

15、的狭窄部相连;胞质呈极浅的粉红色,含浅紫色的嗜天青颗粒和浅红色的特殊颗粒。 分布:骨髓,血液,结缔组织功能: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作用,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也吞噬异物。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特点:是数量最少的白细胞;核浅染,分叶,为S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含有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可将核掩盖。分布:骨髓,血液,结缔组织功能:过敏反应6、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c granulocyte)特点: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的嗜酸性颗粒。分布:骨髓、血液、结缔组织(尤其是肠道结缔组织)功能: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7、单核细胞(monocyte)特点: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核浅染,呈肾形、马蹄形或折叠扭曲的不规则形;胞质丰富,弱嗜碱性,含淡紫色的嗜天青颗粒分布:骨髓、血液、结缔组织功能: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8、淋巴细胞(lymphocyte)特点:小淋巴细胞的胞体小;核圆,深染;胞质少,嗜碱性,在核周围成很薄的一圈,含嗜天青颗粒。中淋巴细胞胞体大;核浅染;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