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01773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费社会理论(鲍德里亚)一、形成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着力进行经济社会的复苏,在社会结构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在所有制形式上,合作制经济开始大量出现,股份制经济和跨国公司也不断涌现。同时,在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中产阶级也逐步增多,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消费水平不断增强,服务行业日益兴盛。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的得到提升,商品数量不断增多,种类齐全,出现了物的极大丰富甚至过剩。思想渊源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思想深受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的导言中,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他指出:“不仅消费的对象,而且消费的方

2、式,不仅客体方面,而且在主体方面都是生产生产的,所以生产创造消费者”。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消费是隶属于生产的,是存在于整个生产系统的。鲍德里亚认为,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生产消费理论是适用的而且是正确的,但是到了物质相对丰富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隶属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模式。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物、人与集体和世界的关系,人们消费的也不再仅仅是物品,而是人与物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鲍德里亚还受到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和亨利勒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影响。巴尔特突破索绪尔的理论,给符号重新赋予了社会内涵,他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正在

3、对流行体系的社会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控制,进而销售这些商品。 勒斐伏尔是鲍德里亚的导师,他在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揭露出,在日常生活的消费中,社会的消费不是以消费品的实际意义进行的,而是在社会关系的交往下逐渐形成的,物的消费演变成了符号的消费。与此同时,他指出消费实则是异化了,消费社会中的主体和客体发生着改变,物的存在变成了人们的需要,人们也为了追逐社会地位和名誉,变成了物的俘虏。 二、内涵1970年,鲍德里亚出版了消费社会一书,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使“消费社会”这一说法广为流布。鲍德里亚宣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从生产社会进入到消费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消费不仅构成整个经济生活

4、的主导性逻辑,而且成为当代世界的根本特征,成为人们不可抗拒的命运。消费社会是一个以“消费”而非“生产”为本位的社会,“生产主人公的传奇现在已到处让位于消费主人公”。核心思想第一,“消费社会”根本区别于传统的生产社会。鲍德里亚将资本主义社会划分为生产社会和消费社会两个阶段,生产社会是以生产为主导组织起来的社会,“消费社会”则是以围绕商品消费为主导组织起来的社会。前工业社会属于生产型社会,处于资本主义积累时期,生产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重要逻辑。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的消费完全是出于维持生命和繁衍后代的真实需要,消费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然而在后工业社会,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消费已经不是根据商品的使用

5、价值进行,不是商品的实际有用性,而只是商品具有的符号象征意义。在这样的社会里,消费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人们消费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某种象征交换价值,“需求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需求的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包括消费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地位、品位、时尚等象征价值,从而把自己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被这种消费主导的“生产”,已经不是为了生产财富和剩余价值,而只是生产一些符号性的“标志”。第二,消费社会是个丰盛的社会,这个丰盛不是物的绝对丰盛,而是符号的丰盛。物以全套或整套的形式组成,几乎所有的物品都有一系列能够相互称呼、相互对应和相互否定的不同商品。某一商品代表的不再是本身,而是背后一

6、套一系列的符号体系。这些符号体系也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并且不仅作为对不同意义的区分,还作为法定的价值排列于社会等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消费就具有了区分群体和标志社会等级的功能了。第三,消费成了一个无主体的活动。鲍德里亚反对传统政治经济学“需求先验论”,他认为作为个体的消费者在消费中不再像传统政治经济学所认为的那样是“自为的、自主的和终极性的”,而是被动和受控制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符号化的商品逻辑统治着一切,它不仅支配着劳动进程和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性欲、人际关系,以至个体的幻象和冲动。以至于一切功能、一切需求都被具体化、被操纵为利益的话语。消费社会中真实的个人存在被内在于符号

7、化的消费者替代,“个体的存在在符号的这种组合和设计中被取消了消费者从未面对过他自己的需要,就像从未面对过他自己一样,他也从未遭遇过自己的影像:他是内在于他所安排的那些符号的。”。鲍德里亚认为资本主义正是通过新闻、广告和广播等对符号的煽情作用,控制着消费大众的需求和制造着这些需求,大众的反抗被无声无息的消解了,这就是消费的意识形态作用。第四,“消费社会”使日常生活彻底地商业化。在现代社会里,无论是消费对象还是消费活动,都具有一种强制的普遍性,一方面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东西都逃避不了被消费的命运,另一方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整个领域都被商业活动彻底地“殖民化”,人们对“一切都要尝试一下:因为消费者

8、总是怕错过什么,怕错过任何一种享受。”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论是从早到晚的“小循环”,还是日复一日的“大循环”,都是完全跟随着商业的运作进行,社会上“流行”什么,人们就追赶消费什么。特别是休闲活动的发展,更是把日常生活和消费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商业已不只是经济活动,它直接渗透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去。尤其是“文化工业”的昌盛,使文化越来越染上商业特性而陷入“无深度性”,日常生活越来越具有流行文化性质。最为明显的是,全球各大都市中商家的橱窗,它们既是当下“流行文化”的博物馆,也是引领社会消费趋势的公众示范处,又是表征日常生活变化的“晴雨表”。第五,“消费社会”造成“平等”的表象。在“消费社会”,不仅

9、是一个国家内工人和老板能开同样的汽车,去同样的剧院欣赏演出,他们的孩子能够进同一所学校受同样的教育,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也都有可能消费同一种产品。尽管鲍德里亚认为这只是一种“平等”的幻觉,社会下层的人企图通过相同商品的消费跻身上流社会是极其困难的,但他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受到“消费社会”这种意识形态的支配,马克思的革命方式已经失去作用。第六,“消费社会”使人的性和肉体进行自我消费。一方面性和肉体被当作资本进行运作,另一方面又被当作消费的对象进行消费。在这种通过广告 、时装表演等商业化操作的过程中,女性模特儿始终具有优先的地位。如艾弗琳苏勒罗所说的那样:“人们向女人出售女性的东

10、西,女人自以为是在进行自我护理、喷香水、着装,一句话即自我创造,其实这个时候她在自我消费。”当女人们热衷于对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进行保养时,粗看起来是对各种化妆品、美容品这些商品的消费,而实际上却是在消费肉体自身。她们对身材的健美、对容貌的保养,表面上看似乎是她自身的需要,实际上却是为了取悦他人(尤其是男人),是对社会上“流行”和“时尚”的不由自主的附合。其结果是消费者的主体性缺失,对肉体的崇拜代替了对灵魂的崇拜,并成为消费伦理的基本原则。第七,“消费社会”使消费行为成为纯粹的象征行为。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中,所有的消费品,当它们被人们消费时,都不再是生产的产品,而是一系列的象征着某种声誉

11、、地位、欲望的符号系统。人们消费的不再是物的使用价值,而是符号赋予的意义,特定的消费体系成为一种特殊的编码系列。“消费并不是围绕着某个个体组织起来的,因为根据名望或类同的要求,个体的个人需求是以集体语境为索引的。其中首先有一种区分的结构逻辑,它将个体生产为个性化的,也就是生产为相互区别的,但是根据某些普遍范例及它们的编码,他们就在寻找自我独特性的行为本身中相互类同了”;“即共同拥有同样的编码、分享那些使您与另外某个团体有所不同的那些同样的符号”;这种“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消费一种产品就是消费它象征的意义。“人们从来不

12、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为了追求某种商品内在指向的意义,人们愿意消费那些超出其使用价值数倍的商品,这就是符号在消费社会的魅力所在。三、人物介绍简介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年-2007年)法国哲学家,现代社会思想大师,后现代理论家,知识的“恐怖主义者”。鲍德里亚生于1929年,作为家族中上大学的第一人,他在巴黎获得了社会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从1968年出版物体系开始,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并最

13、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法国知识分子。鲍德里亚的思想影响非常巨大,以至于他的影响从1996年起被称为“鲍德里亚效应”(Baudrillard Effect),同时他还是“现时代最重要和最具煽动性的作者”。从1971年至2000年前后,鲍德里亚就为他的读者们奉献了20多部专著和200多篇文章(还有选集),以其“高产”和“高质”而在当代社会思想家中位置凸显。他也是向英语圈输出知识最多的法语作者之一,几乎一有法文专著出现就尾随有相应的英译本推出。由于他的思想的原创性和冲击力,他也成为了世界上备受关注的思想。鲍德里亚的影响也是多维度的。他不仅是后现代性的先知,而且,在现代消费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方面成果卓越。从

14、让鲍德里亚论文集来看,人们对他的关注不仅包括社会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些“老问题”,而且还囊括了鲍德里亚对战争、美国、诱惑、小说与艺术等相关的“新研究”。著作物体系(1968)消费社会(1970)符号政治学批判(1972)生产之镜(1973)象征交换与死亡(1976)忘掉福柯(1977)在沉默的大多数的阴影中(1978)论诱惑(1979)拟像与仿真(1981)致命的策略(1983)冷酷的回忆(1987)恶的透明性(1990)完美的罪行(1995)四、评价理论贡献1、丰富了社会分层理论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以马克思和韦伯为代表。马克思认为划分社会阶级的核心标准是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也就是经济标准。

15、韦伯将社会分层的准则扩大到三个:财产、权利与地位。后来消费、文化资本、性别等因素相继引入社会分层视域,极大的丰富了这一理论。最早将消费与社会分层联系起来的是凡勃伦,他指出了消费在有闲阶层的身份指认上的作用,认为有闲阶级往往通过炫富性消费展示其富有程度,但他没有把消费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鲍德里亚并不把消费只看作富人炫富的手段,而是以消费作为人与人的交流体系,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更是作为社会分类和区分过程。“物和符号在这里不仅作为对不同意义的区分,按顺序排列于密码之中,而且作为法定的价值排列于社会等级”。在鲍德里亚这里,消费是包括富人在内的所有消费大众用以进行区分的方法和过程,它不仅限于富有阶层。

16、另外,由于消费是对符号的消费,而现代社会是个物和符号都以一套或全套体系呈现,符号的丰盛性使得以消费区分的社会等级不单纯只是有闲阶级和劳动大众,而是一个分类更细的社会等级结构。这一点上,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较之凡勃伦的观点更为深刻,为社会分层理论的丰富做出了重要贡献。2、对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研究的意义在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理论中,他尝试对马克思所未曾遇到的新的时代情况加以补充,并试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完善。鲍德里亚从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首先,鲍德里亚对于符号价值进行了着重的研究,将其不单单予以马克思生产学说中所提到的使用价值中,使人们理解在消费社会之下,人们对符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双项追求。其次,鲍德里亚认识到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路线,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