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109140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宁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宁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宁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宁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宁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宁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宁区2008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宁区 2008 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卷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1 分,共 30分)1、2008 年 1 月 22 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宣布,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许昌灵井遗址发现了可完整复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距今 8 万-10 万年左右,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许昌人”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2、币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下列货币在历史上广泛流通的先后顺序是半两 开元通宝 西汉五铢钱 纸币A. B. C. D.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影响社会 发 展的重要因素

2、。 请回答 3-4 题:3、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4、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5、下列历史人物中曾对中外友好交往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有:王昭君玄奘郑和鉴真A、 B、 C、 D、珍贵的历史书籍既是我们了解历史、研究 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据此回答 6-8 题:6、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A、武王伐纣B、齐桓公称霸

3、C、班超经营西域D、焚书坑儒7、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经运河去杭州游览B、去江南贩运棉花C、友人送给他一本本草纲目D、购买景德镇的瓷器28、下列书籍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清明上河图九章算术天工开物水经注A、 B、 C、 D、9、下列关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A.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B.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C.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D.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0、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大战C左宗棠洋务运动 D陈独秀戊戌变法11、2007 年 6 月 26 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

4、海大桥全线贯通。在近代史上杭州曾被辟为通商口岸,该条约是A、 天津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南京条约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是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努力奋斗的过程。 请回答 12-15 题:12、2008 年 3 月 12 日,首都各界人士聚集在中山公园中山堂,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 83 周年。据此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孙中山的活动A、中国同盟会 B、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民国13、下列推论中正确的选项是大前提:近代史上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主张向西方学习小前提:林则徐和康有为均主张向西方学习结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一样的A、正确,错误 B、都正确

5、 C、正确,错误 D、错误,正确14、右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一处会议旧址照片。如果让你为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A.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C.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15、为纪念周恩来诞辰 110 周年,某历史小组制作了一期历史小报专刊,在周恩来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活动版面中,以下不能选用的素材是A南昌起义 B西安事变和平谈判 C万隆会议 D重庆谈判16、有一座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最早的一批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是最先设立的一批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A、广州 B、厦门 C、 上海 D、南京17、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

6、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王文革 马援朝 刘跃进 李开放A. B. C. D.318、2008 年 2 月 23 日,第四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广州天河体育场开幕。历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是指发生于哪两国之间的一段外交佳话?A、中国与英国 B、中国与美国 C、英国与美国 D、美国与法国19、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1976 与 1979 年收入对比表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1976 年 35000 斤 230 斤 32 元1979 年 132300 斤 800

7、 斤 200 多元A、土地改革完成 B、大跃进运动开展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2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改革开放前,人们穿着千篇一律,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B、改革开放后人们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1995 年国家在农村启动了”安居工程” ,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很快,乘坐飞机已不是稀罕事在世界历史上有很多曾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过贡献的国家或民族。据此回答21-22 题 :2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国王与武士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22、下列对阿拉伯数

8、字的发明与传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古代印度人 中国人 阿拉伯人 古代希腊人A B C D23、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是因为他A1862 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颁布了宅地法C维护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24、 权利法案 、 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其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C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D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推动人类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世界 历 史上有些科学家的成就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据此回答 2

9、5-26 题:25、1931 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病重期间,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A瓦特 B法拉第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26、1859 年,他出版了一部著作。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这里的“他”是 ADarwin BWatt CEinstein DNewton427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的标志是 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B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C优先发展农业 D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历史得出的结论 ,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10、。请回答 28-30 题:28、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说法错误的是A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B战争都是由德国挑起的 C对战后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D战争中都使用了新式武器29、下列国际会议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共产国际七大 B雅尔塔会议 C亚非会议 D开罗会议30、“这是一块诞生过早期人类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聚居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陆。 ”这块大陆宣告欧洲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的事件是A1947 年印度独立 B.1952 年埃及独立C1960 年 17 个非洲国家宣告独立 D.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卷 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11、 30 分)31、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之邦。古代日本曾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但近代日本强大后,也曾经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灾难。日本的发展带给我们宝贵的历史经验,同样也有值得记取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 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使团规模庞大,少至二百人,多至五六百人。使 团 成员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材料二 1868 年,一支近百人的日本政府使 节团,由岩仓(日本政府高级官员)率领,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

12、国进 行考察。在一年零十个月的 时间 里他们考察了欧美 12 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他 们看到西方发达的制度后,下决心向西方学习。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材料三 2007 年 12 月 13 日上午 10 点,南京市上空防空警报长鸣,第一次警报响起时,全市所有中小学生就地肃立,默哀一分 钟,悼念南京大屠 杀 遇难同胞。摘自扬子晚报材料四 2008 年 5 月 10 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结束对日本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后,乘专机抵达北京。胡锦涛从 6 日开始访问日本。 访问期间,胡锦涛会见了日本天皇明仁。胡锦涛同福田康夫首相就中日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5识。

13、 中国国 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了什么政治改革?(1 分)这场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1 分)(2)材料二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又进行了什么改革?(1 分)它使日本逐步转变为什么性质的国家?(1 分)三十年后,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日本这场改革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 分)(3)材料三中,200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市中小学生全体默哀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多少周年?(1 分)早在 1894 年日本就已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名称是什么?(1 分)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1 分)该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1 分)(4)

14、结合材料四,你认为中日应该如何发展两国关系?(1 分)32、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 下半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材料二 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材料三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结合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