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044764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心理学学生姓名:刘 洋指导教师:吴岩完成时间:2019年9月26日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16 目录1、 前言2、 自闭症的概述1、自闭症的认识2、自闭症的病因3、诊断与诊断鉴别4、疾病治疗三、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研究发展1、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重视2、我国现行的特殊教育体系中对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关注3、对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方面的教育与训练手段4、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研究(1)、语言发展的特征(2)、对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相关研究5、自闭症儿童的非语言发展研究(1)、共同注意能力障碍(2)、情绪表达与调节能力的障碍(3)、要求社会互动能力的障碍四、结语 自闭症儿童情感

2、交流障碍的相关研究综述2009级心理系 刘洋/1013409004摘要:自闭症儿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外界环境的改变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出现一定的抵制反抗的不适现象。其封闭于自我的一个固定领域,与周围环境无法正常地进行交流沟通,本文旨在从自闭症研究的社会关注,以及相关理论入手,对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方面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自闭症 情感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 非语言发展1、 前言 情感交流障碍是自闭症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情感交流障碍则主要表现在语言交流障碍和非语言交流障碍方面。近年来自闭症儿童的治疗研究受到了社会以及很多教育机构的普遍关注。有关自闭症儿童的情感交流障碍研究问题成为研

3、究自闭症儿童的一个新课题。为了研究者对自闭症儿童的情感交流障碍研究,本文试着综述国内外有关自闭症儿童情感交流障碍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2、 自闭症的概述 1、自闭症的认识 1911年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uer首次提出了“自闭症”的概念,之后美国临床医学家 Leo Kanner通过对11名儿童的临床观察,于1943年发表题为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一文,第一次对自闭症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描述,1944 年澳大利亚医生 H ansAsperger也单独发表了关于儿童期的自闭性心理病的研究论文。 所谓“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性障碍,交流障碍和想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较严重的发育

4、障碍性疾病。其有病理特征表现在一下方面:儿童形成一种自我封闭,形式奇特的固执倾向,此外其语言发展障碍尤其明显,活动形式单一,对于外界环境的感觉刺激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遇到要习惯变化事物会产生明显抵抗。 2、自闭症的病因 了解自闭症的病因,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研究,以及更好地培养其与周围环境的情感交流,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1)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

5、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如47、XYY以及45、X/46、XY嵌合体等。较常见的表现出孤独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4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15q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每年均有新的关于孤独症候选基因的报道。近年来新报道的孤独症候选基因有clock,PRKCBl、CNTN4,CNTCAP2、immune 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

6、RDlC、Pax6。另有研究报道,在汉族孤独症患者中,NRP2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繁多的候选基因提示了孤独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孤独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疾病。(2)感染与免疫因素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3)孕

7、期理化因子刺激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12.5 d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 3、诊断与鉴别诊断 随着现在家庭的独生子女居多,长辈对孩子的关注尤甚从前,一旦发现幼儿在语言交流等情感交流上有异常,可以及时地去医院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应综合病史、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辅助检查的结果予以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起病于36个月以内

8、; 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 除外Rett综合征、Heller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等其它疾病。如患儿起病于36个月之后或不具备所有核心症状,则诊断为不典型孤独症。现将DSM-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介绍如下: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包括A、B、C三条。A、在下列(1)、(2)、(3)三项中(共12小项),至少要符合6小项,其中包括(1)小项中的2项,(2)、(3)项中的至少1小项。(1) 社会交往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非语言性交流行为的应用存在显著损害,例如:眼对眼的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等。b. 不能与同龄人交往。c. 不

9、能自发地与别人分享欢乐、兴趣、成就等(例如对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不能带给或指给别人看)。d. 在社交与情绪上不能与人发生相互作用。(2) 交流能力有质的损害,表现如下:a. 言语发育完全发育或延迟,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势或模仿动作)代偿的尝试。b. 有一定说话能力者,在提出话题和维持谈话的能力方面也有明显损害。c. 使用刻板的或重复的语言或特殊的、自由自己听得懂的语言。d. 缺少与其年龄相应的自发的假扮游戏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戏。(3) 行为、兴趣或活动方面的局限的、重复的或刻板的格式,表现如下:a. 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重复的、局限的兴趣,其程度和内容均属异常,且不易改变。b. 固执地遵

10、循某种特殊的、没有意义的常规或仪式。c. 刻板重复的作态行为,如手指扑动或扭转、复杂的全身动作等。d. 长期持续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B、3岁以前,在下列三方面中,至少有一方面已有发育延迟或功能异常:(1)社交相互关系。(2)用于社交的言语。(3)象征性或想象性的游戏。C、以上症状不能用Rett障碍或儿童期瓦解性障碍(婴儿痴呆)来解释。鉴别诊断1) Rett综合征 仅见于女孩,通常起病于7-24个月,起病前发育正常,起病后头颅发育减慢,已获得的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迅速丧失,智力严重缺陷,已获得的手的目的性运动技能也丧失,并出现手部的刻板动作(洗手样动作或手指的刻板性扭动)。并常伴过度呼吸、步

11、态不稳、躯干运动共济失调、脊柱侧凸、癫痫发作。病程进展较快,预后较差。2) 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Heller综合征) 该障碍大多起病于2-3岁,起病前发育完全正常,起病后智力迅速倒退,其他各种已获得的能力(包括言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也迅速衰退,甚至丧失。3) Asperger综合征 又称儿童分裂样精神病,有类似儿童孤独症的某些特征,男孩多见。一般到学龄期7岁左右症状才明显,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局限、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方式。无明显的言语和智能障碍。4) 表达性或感受性语言障碍 该类患儿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的损害,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智商70),非言语交流较好

12、,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和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5) 儿童精神分裂症 该症主要起病于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病前发育多正常,起病后逐渐出现幻觉、思维障碍、情感淡漠或不协调、意志活动缺乏、行为怪异等精神分裂症症状,从而有助于鉴别。6) 精神发育迟滞 该障碍患儿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言语水平虽不足但与其智力水平相一致,无明显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 但是,如果患儿同时存在孤独症的典型症状和智力发育的迟缓,则两个诊断均需做出。 4、疾病治疗治疗原则孤独症治疗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患儿本人、儿童保健医生、患儿父母及老师、心理

13、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坚持治疗,持之以恒。关于孤独症治疗的几点共识: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事实上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在较大年龄获得改善。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前述几个主要的训练方法各有优缺点,尚

14、无证据表明哪一种疗法显著优于另外一种。目前各种方法有互相融合的趋势。由于孤独症缺乏特效治疗,目前尚存在数以百种的另类疗法(alternative therapy),这些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使用需慎重。少部分未经特别训练和治疗的孤独症儿童有自我改善的可能,部分疗法声称的疗效可能与此有关。治疗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前,孤独症普遍被认为属不治之症。自从1987年Lovaas报道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成功“治愈”9例孤独症儿童以后,世界各国(主要是美国)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了许多的孤独症教育训练疗法或课程,多数疗法或课程的建立者均声称自己的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一些疗法的疗效有夸大之嫌。Helfin

15、等将各种孤独症疗法分为以下4类。(1)以促进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疗法: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时光(floor time)疗法、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疗法;(2)以技巧发展为基础(skill-based)的干预疗法:包括图片交换交流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行为分解训练法(discrete trial training,DTT);(3)基于生理学的干预疗法(physiologically oriented intervention):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排毒治疗与膳食疗法;(4)综合疗法,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ABA)属于这一类。以下将对常见干预疗法作一简单介绍。A. TEACCHTEACCH是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Schopler建立的一套主要针对孤独症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