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社会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101945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word论文】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word论文】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word论文】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word论文】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社会学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社会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社会学专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近 50 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本文拟对 1949 年以来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的基本状况、主要观点及其分歧、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提出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所引用的论文中,虽然有些并未直接以乡村手工业经济史为题,但从行文及所引材料看,乡村手工业亦是这些论文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研究状况综述建国以来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大致上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所关注的问题及其所研究的取向不同,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1949 年至 1966 年,学术界对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的研究虽然论文不多,但质量很高。关注

2、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中国传统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关系、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民族机器工业的关系,研究工作表现了更多政治取向,尤其是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谴责和批判。1966 年至 1976 年,文革十年,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庸,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虽然幸免于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由于学术界移情于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这一领域的研究事实上无法展开,倒是国外汉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来,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逐渐细化与深化,领域逐步拓宽,新观点不断出现,既有跨区域、跨行业的宏观性的总体观察,也有分区域、分行业的具体入微

3、的探析,强烈的学术关怀与现实关怀成为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取向,讨论更加趋于理性与客观。迄今为止,虽然尚无一部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的专著,但相关著作中的探讨并不少见,严中平的中国棉纺织史稿 (科学出版社 1955 年版)是国内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棉纺织业的专门性著作,其中相当篇幅分析了近代以来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及其生产关系的蜕变,为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许涤新、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本(人民出版社 2003 年再版本)分析了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全慰天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中,全面评述了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及

4、其与民族机器工业的关系。段本洛、张圻福著苏州手工业史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 年版)虽然主要以苏州城镇手工业为讨论对象,但乡村手工业亦有涉及。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在分析机器缫丝工业的同时,也附带论及手工缫丝业。黄逸平著近代中国经济变迁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 ,对手工业的兴衰状况及其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汪敬虞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 (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在第十三章中纳入了由王翔撰写的手工业,对这一时段的手工业经济进行了总体评析,并对十个行业作了示例性研究。苑书义、董丛林著近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变迁 (人民出

5、版社 2001 年版)将乡村工副业纳入小农经济体系中,分析了农民家庭工副业中的主要行业如棉纺织业、蚕丝织业、草帽辫、花边、发网业及其他家庭副业的兴衰概况。中青年学者王翔、彭南生分别出版了中国近代手工业的经济学考察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 年版)和中间经济:2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 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从宏观上论述了手工业在近代中国兴衰演变的原因、地位及其作用。但是上述著作未将近代乡村手工业从城市手工业中分离出来,看不出手工业在近代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多数研究者将手工业作为机器工业的一个配角,看不出乡村手工业自身的变迁。与此同时,区域性

6、的近代农村社会经济史专著或专门性的行业史著作也非常关注区域内的手工业经济状况。乡村手工业是行业史研究或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否则,区域社会经济史或行业史的整体性将受到影响,因此相关著作都或多或少地迁涉到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朱新予主编的浙江丝绸史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徐新吾主编的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等主要分析了近代江南城乡丝织业的演变。徐新吾主编的江南土布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版)分上、下编,上编缕述了近代上海地区手工织布业与土布商业的变化,下编辑录了江苏江阴、常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

7、以及浙江慈溪、平湖、硖石等地的土布史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从翰香主编近代冀鲁豫乡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四部分以“手工业与乡村经济”为题对近代河北、山东、河南的主要乡村手工业进行了分析。曹幸穗著旧中国苏南农村经济研究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 年版)充分利用满铁的“中国农村实态调查”资料,讨论了农村工副业生产及其在农家经济中的地位、农副产品及其生活资料的商品化。苑书义、任恒俊、董丛林等著艰难的转轨历程近代华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以“传统手工业的变迁”为题粗线条地概述了华北乡村手工业的兴衰。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 (中华书局

8、2000版)从山东工业化进程的角度分析了传统手工业结构的嬗变、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业化进程。林刚在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重点探讨了家庭棉纺织业、蚕桑业与近代机器大工业之间的关系。王笛著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 (中华书局 2001年版)描述了传统手工业到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张利民等人合著的近代环渤海地区经济与社会研究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年版)将手工业纳入该区域工业体系中,分别讨论了辽宁、天津、山东工业体系的特色,肯定了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及其与近代工业的关系。侯建新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 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

9、比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 ,利用解放前国内外有农村调查资料,从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视角,对冀中 11 村工副业经济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徐浩的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版)利用方志资料,以织布业为例,简略地分析了华北农村工副业的扩张。马俊亚在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1900195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年版)以专章对江南农村手工业与机器工业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新近唐致卿推出了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经济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7 月版)篇幅达 72 万字,其中第四章第三节以 2.5 万字的篇

10、幅简要地探讨了“农村手工业和副业”的存在领域。不过上述研究除个别较为深入外,大多将乡村手工业视作行业史或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绕不过去的“坎” ,讨论停留在浅层次上,有些只是点到为止。不仅如此,这类研究普遍存在着行业的不平衡性与地域的不平衡性,就行业而言,棉纺织业、丝织业等是讨论中的重点,其他众多行业较少,有些则根本尚有触及,就地域而言,3除华北、江南考察较为充分外,其他广大地区探讨较为薄弱。相比之下,无论是成果的数量,还是学术质量,亦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讨论的广度,论文都大大超过了专著,对推动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虽然有些论文并非专门以乡村手工业经济为题,但大

11、量利用了乡村手工业经济史料,其结论无疑也是适用于乡村手工业的。1956 年陈诗启探讨了近代中国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成分(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1956 年第 4 期) ,稍后他又撰文分析了甲午战前中国农村手工棉纺织业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成长(历史研究 1959 年第 2 期) 。彭雨新以丝棉手工业为例,剖析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我国原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光明日报1961 年 8 月 2 日) 。1962 年,樊百川撰文揭示了中国手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的遭遇和命运(历史研究 1962 年第 3 期) ,1965 年戴逸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旧式手工业的关系 (人民日报 1965

12、 年 8 月 20 日)希望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深入,然而随后 10 年“文革”使这一讨论进程中断了十余年之久。这一时期讨论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的专文虽然不多,但质量较高,视点集中,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与重点。改革开放后的最初几年中,学术界对近代手工业经济史的研究仍然乏力,学术论文仅见李炳东对广西近代手工业兴衰演变的宏观概述(广西大学学报 1979年第 3 期) ,夏林根以地方志史料为依据,对上海棉纺织手工业的衰落所做的分析(中国地方志通讯 1983 年第 1 期) 。鉴于这种状况,彭泽益呼吁重视中国近代手工业经济史的研究,他认为忽略近代手工业、尤其是工场

13、手工业, “使得中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形象不够完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因此专门撰文“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充实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近代史研究 1984 年第 1 期) 。此后,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的论文渐渐多了起来,唐文起探讨了营口土布市场的兴衰对南通土布业的影响(江海学刊 1985 年第 5 期) 。潘景隆、谭禹对光宣年间吉林蚕业的兴衰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讨论(历史档案 1985 年第 1 期) 。李达三从微观角度剖析了近代河北高阳土布的盛衰情形(河北大学学报增刊,1985年) 。1986 年后,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的研究进入兴盛时期,无论是宏观探讨,还是区域研究,亦无论是手工业经济

14、整体,还是若干重要手工业行业,都成为学者们探讨的对象,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就宏观研究而言,李荣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近代工业与传统手工业之间的竞争(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87 年第 3 期) 。张学君对 19 世纪后期的四川工场手工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社会科学研究 1987 年第 3 期) 。陈玉环、刘志伟利用沙滘楚旺房陈氏家谱 、从个案角度讨论了清代后期广东的丝织工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 年第 3 期) 。乡村手工业的兴衰变化与近代社会运动密不可分,张思从直鲁农村手工纺织业破产的角度考察了北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原因(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 ,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7 年版

15、。 )汪敬虞就中国近代手工业及其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观点(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 年第 1 期) 。徐新吾从总体上考察了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加深分解与解体的过程,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 年4第 1 期) 。王方中以大量丰富的史料探讨了 19301937 年间中国手工棉织业的衰落及其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8 年第 5 期) 。谢放以四川为例,讨论了近代农村“耕织结合”的分离过程(近代史研究 1990 年第 1 期)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批中青年学者将研究视野聚焦于近代乡村手工业经济,这既是手工业经济史受到重视、研究工作进一步

16、细化的表现,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受到关注、进而带动乡村手工业经济史研究的一种反映。曹幸穗站在农民家庭经济的微观角度分析了近代苏南地区农村手工业副业的存在状况及其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 年第 3 期) 。陈庆德论述了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发展的社会基础(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0 年第 3 期) 、及其发展趋势与归宿(求索1991 年第 6 期) 。史建云以华北地区抗战之前的情况为依据,从市场角度分析近代农村手工业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 年第 1 期) ,对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农村手工业衰退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新看法(近代史研究1996 年第 3 期) ,并论述了华北手工业生产力的变革(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8年第 4 期) 。王翔探讨了近代中国行会手工业的演变(历史研究 1998 年第 4 期) 、及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危机(江海学刊 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