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942215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 新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 学习要求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5、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6、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三、历届高考特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不是特别频繁,而且基本都是选择题

2、。但是题目的难度并不简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考察的内容主要是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三大规律)和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原因。多结合气候类型考察。2、考察考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复杂的等值线、区域定位图、剖面图、散点图等等)。3、近几年对差异性考察较多,整体性考察较少。4、以热点事件或典型区域为切入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当今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全球变暖、生态破坏都是忽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造成;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异常变化的,以及大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都可成为此知识的考点。* 地理环境差异性考查:自然带和地表景观的分布及成因(如结合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

3、区、南极考察等时事热点)* 能力要求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类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认识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之,高考多以热点或典型区域为切入点,重点仍是考察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并结合图和表的读和用的能力、模式图的应用、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起考察。四、复习建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同时要为人文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以及为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并正确指导人类活动的合理性打下基础。本节的关键所在是,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谁也离不开谁,而且谁也会影响谁。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相互影响达到统一的状态。所谓整体性,就是

4、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讲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教学时可首先介绍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例如人类大面积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增加,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盛行,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等

5、。从而使学生明确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要素的相互关系。1、运用联系框图,展现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的过程,理解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动力基础2、以具体的多样的案例让学生形象具体地感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本节是抽象的理论,要以具体的多样的案例让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知;而学生要学会分析案例来掌握本节知识和锻炼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实践能力等;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盲目的改变或开发某一个要素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进而影响整个自然环境。(1).协调性:每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每一要

6、素都不能独立存在与发展。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整体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 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举例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案例: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形成: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远 地表水贫乏,河流少流水作用微弱气候干旱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戈壁和荒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案例:桂林山水的形成: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

7、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也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约3.25亿年以前,该地区还是汪洋一片,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抬升为陆地,从而使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其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可溶性、透水性很好。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尤其以47月降水较多。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气

8、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提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案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2).随变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案例:森林资源不合理开发改变了林木和植被状况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下降引起土壤的变化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引起径流的变化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破坏野生动物生境自然环境恶化,食物来源缺乏对小气候产生影响湿度降低、温差增大,水旱灾害加剧案例:大量使用化学燃料、滥伐森林引起生态环境失调(3).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相关地区的环境变化 案例: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

9、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过渡开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入河泥沙淤积河道下游河床抬升地下水位升高泄洪能力下降影响地表水系演化洪涝概率增加土壤盐碱化严重同一空间表现为各种地理要素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统一演化和变化;不同空间表现为相关地区的相互影响。(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所谓地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由于环境要素不同,分化成不同的地域单位。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均匀,形成与纬线大体平行的热量带。受大气环流和行星风系、海陆分布、地面起伏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地域单位分别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

10、性的植被,在地球表面形成有一定宽度的、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带,显示出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各地的地理环境有相似的,而绝没有相同的。1、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产生的原因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误区:植被与自然带2、对比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掌握自然带分布规律(1)将主要陆地自然带按景观类型分类分 布植 被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森林自然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年降

11、水量大于450)森林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草原自然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年降水量250450)以草本植物为主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荒漠自然带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50)旱生植物(旱生小乔木、灌木、仙人掌)热带荒漠自然带、温带荒漠自然带(2)对比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按成因分类:一候一带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草原自然带、热带荒漠自然带、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带两候一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候多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荒漠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气候相同但因

12、地势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而不同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草原带,如德干高原。(3)辨析“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理解自然带分布规律注重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辨认景观图片,说明各自然带的名称、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特征。* 以亚欧大陆东海岸为例,指出从赤道向北极自然带的更替规律: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这种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产生这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即热量条件的影响而造成的,当然也受到水分条件的影响。* 以

13、亚欧大陆的25N50N地区为例,指出从东西两岸向内陆自然带的更替规律: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产生这种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且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在非洲赤道地区热带雨林带并没有横贯整个大陆,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分别是多雨的温带森林和干燥的温带荒漠,原因是地形的影响而造成的,这是非地带性分布的体现,这也使陆地环境更加复杂化。3、通过具体典型案例分析,分析多个山地垂直带谱,理解运用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这种山

14、地垂直带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而相应变化造成的。(2)南坡与北坡自然带垂直变化不同,自然结构复杂的一侧为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结构简单的一侧为北坡。南坡海拔低,有自然带发展的空间;南坡为向阳坡,光热条件好,面向印度洋,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在此自然带多;北坡由于相对高度小,自然带简单且变化少。(3)南坡有森林植被,北坡没有。(4)南坡为海洋性冰川,海拔较低;北坡为大陆性冰川,海拔较高。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高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有很大差异,形成自然景观垂直分异。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

15、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形成模式图: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迎风坡迎风坡NS基带SN基带深入探究,拓展提升: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即在陆地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雪线以上,常年积雪;雪线以下,为季节性积雪。测量时间:夏季最热月.雪线在不同地区不同,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同时受地形影响。.雪线与降水量雪线与降水(雪)量成反比。降水(雪)量越大的地区,雪线的位置越低; 降水(雪)量越小的地区,雪线的位置越高。一般地,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雪线与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