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基础教学全套课件高职财经大类国际金融类金融学基础项目九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89903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基础教学全套课件高职财经大类国际金融类金融学基础项目九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金融学基础教学全套课件高职财经大类国际金融类金融学基础项目九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金融学基础教学全套课件高职财经大类国际金融类金融学基础项目九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金融学基础教学全套课件高职财经大类国际金融类金融学基础项目九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金融学基础教学全套课件高职财经大类国际金融类金融学基础项目九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基础教学全套课件高职财经大类国际金融类金融学基础项目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基础教学全套课件高职财经大类国际金融类金融学基础项目九(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基础,主讲人:,项目一 货币与货币制度 项目二 货币的价格利率与汇率项目三 金融资产的价值评估 项目四 信 用 项目五 金融市场 项目六 金融机构 项目七 商业银行 项目八 中央银行 项目九 货币供求与均衡 项目十 货币政策,目 录,了解货币均衡的含义。 理解各种货币需求理论。 理解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的关系、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的关系。 掌握货币需求的含义和决定因素。 掌握货币供给的含义。 掌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定义及表现、类型、成因、对经济的影响及治理措施。,项目九 货币供求与均衡,项目九 货币供求与均衡,国民党执政时期的中国大陆通货膨胀 【案例】物价疯狂上涨 1949 年2 月以后

2、上海的物价已再现法币崩溃前疯狂上涨的状态,4、5 月时的物价已是天天上涨和一天数涨,5 月米价最高每石3 亿元以上,金价每10 两430 亿元,美元8000 万元。物价总指数高达3636610 的天文数字。 发行屡创天量 1945 年8 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法币的发行额是5569 亿元,1948 年8 月21 日,竟高达6636 946 亿元。 通货不断贬值 抗日战争后中国通货不断大幅贬值,到后来基本失去了国内实际购买力。1937 年100 元法币可以买2 头黄牛,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 年只能买2 个鸡蛋,1946 年只能买1/6 块固体肥皂,1947 年只可买1 只煤球,1948 年8

3、月19 日只能买0.002416 两大米(每斤16 两),1949 年5 月只能买1 粒米的千分之2.45。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通货对内价值严重贬低,必然导致对外价值暴落。由于物价疯狂上涨,货币实值持续下跌,受预期心理和恐慌心理驱使,为了保值、增值,除了物资,人们还竞相追逐黄金、外汇,引致对黄金、外汇的超额需求,价格遂盘旋而上,节节攀高。,【分析】回顾半个世纪前的那场噩梦,值得深思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战后通货膨胀恶性到如此的程度呢? 1. 财政赤字巨大,完全由发行弥补。印刷大量纸币,应付政府用款,这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源泉。1947 年以后,政府财政赤字几乎完全由发行钞票来弥补。 2. 决策失误

4、。抗战胜利之初,南京政府拥有黄金600 万盎司,美元9 亿元,接收的敌伪产业折合法币10 万亿元,相当于当时法币发行额5569 亿元的20 倍。此外,还有美国给予的救济物资和美军剩余物资约20 亿美元。这些都为政府整顿税收,平衡财政收支,抑制通货膨胀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但是,国民党政府的决策失误却丧失了这种机会。 3. 货币流通速率加快。物价上涨越快,存款不如存货的心理越发展,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就更快。而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社会有效货币供应更多,物价越发上涨,形成螺旋式推进,加速了货币制度及国民经济的崩溃。 一个国家只有建立健全的财政经济政策,才能保持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如果弥补财政赤字完全建立

5、在发行纸币的基础上,则必然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而恶性通货膨胀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非人力控制的力量,伴随着通货流通速率的加快,物价上涨的速度会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纸币发行速度,发行与物价赛跑,循环相因,最后,货币制度与国民经济必将一起走向崩溃。,具体任务,一、 货币需求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府)为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应该保留或占有一定货币的动机或行为,它表明在既定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分配范围内人们对占有货币的欲望或能力。为满足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而必须保存的货币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一)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 这是从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进行划

6、分的。前者是从企业、个人或家庭等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角度进行考察,分析微观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保持多少货币,才能使机会成本最小、所得收益最大。后者则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进行考察,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生产、流通所必需的货币量,从理论上讲,这种货币量既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又不至于引发通货膨胀。,任务一 货币需求,(二)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是指各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没有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时的货币持有量。它直接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所以此时货币需求量是因物价的上升而增加的。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各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剔除物价

7、变动因素后,根据实际经济变量而确定的货币需求。此时货币需求量变化所对应的是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或供应的变化。如果将名义货币需求量(Md)用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物价指数(p)进行调整后,就可以得到实际货币需求量(Md /p)。 (三)主观货币需求与客观货币需求 主观货币需求可以视为一种潜在的货币需求,是指各经济主体在主观上希望拥有多少货币;客观货币需求则是一种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各经济主体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由于前者实际上是一种无约束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需求,所以我们在分析货币需求时应更关注后者。,任务一 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

8、)公众的收入状况 除收入水平高低决定货币需求外,货币需求还取决于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需求成正比,也就是说,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越长,货币需求就越多;反之,与此相反。 (二)市场利率 一般而言,市场利率上升,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需放弃其他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收益,即机会成本减少。因此,市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市场利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 (三)信用发达程度 (四)公众的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额(C)在收入总额(Y)中所占的比例,即:APC=C/Y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C)在收入增量(Y)中所占的比例,即:

9、MPC=C/Y,(五)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 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表示为: M=PQ/V 式中,M代表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可以看出,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六)人们的预期 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心理预期主要有:一是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期;二是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任务一 货币需求,三、货币需求理论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或称货币流通规律,集中表现在货币必要量公式中: 或者 M=PQ/V 式中:M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要量,即货币必要量;P商品价格水平;Q流通中商品数

10、量;V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针对纸币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下货币量对价格的影响,马克思在货币必要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纸币流通规律。即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等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除以流通中的纸币总额。用公式表示为:,案例,【案例】货币的交换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也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对一商品、劳务的购买力。货币购买力与物价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物价水平越高,货币的购买力越低;反之,物价水平越低,货币的购买力越高。例如,原先1 件物品1 元,则10 元钱可以买到10 件这样的商品。而当这件物品涨到2 元钱,则10 元钱就只能买到5 件这样的物品了。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言的,物价

11、水平也不是单指某个商品的价格,而是一般物价水平。可以用物价指数来反映一个社会的物价水平。所以,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 【分析】如果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下降20%。,返 回,任务一 货币需求,(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 货币需求动机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源于以下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1)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它取决于收入的数量和收支的时距长短。它与收入同方向变化,是收入的增函数。 (2)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开支而持有货币的动机。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为收入的增函数。 (3)投机动机,

12、是指人们为了在货币与营利性金属资产之间进行选择而保留货币的动机,这是它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派的地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正比。,2. 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把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归在一起,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 表示,它与实际收入水平成正相关关系,随实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 L1=L1(Y),d L1/dy 0 把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称之为投机性货币需求,用L2 表示,它与利率反方向变动,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即: L2=L2(i),d L2/di0 把这两项合起来,就得到以下货币需求函数: Md / p=L1(Y)+L2(i) 或者:Md /p = f(Y,i) 其中,实际货币需求

13、与实际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的货币需求函数。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凯恩斯的一大贡献。,任务一 货币需求,(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1)恒久性收入。 (2)财富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3)货币及其他各种财富的预期收益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另一因素。 (4)其他因素,如财富所有者的主观偏好与风险以及客观技术与制度因素的综合变数,人们的兴趣、爱好、习惯等。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计算公式为: Md /P = f(Yp,W,rm,rb,re,l/p dp/dt,) 式中:Md /p表示为实际货币需

14、求;Yp代表实际恒久性收入,即财富;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rm代表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债券利息与资本利得;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预期名义收益率;l/P dp/dt为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率,即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代表反映主观偏好、风尚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量。,任务二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及形成机制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货币供给是一个动态概念,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货币需求主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它反映的是货币供给的流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货币(包括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的主体主要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15、。现金由中央银行供给,存款货币由商业银行供给。 (二)货币供给量的概念 (1)狭义的货币供给量。狭义的货币供给量(M1)等于流通于整个银行体系之外的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C)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D)之和,即:M1=C+D (2)广义的货币供给量。现代货币数量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广义的货币供给量(M2)等于狭义的货币供给量和相应时期的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的余额(T)之和,即:M2=M1+T=C+D+T (三)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通过中央银行发行出来,再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成倍地扩大其供给量。因此,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

16、货币;二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任务二 货币供给,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数,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从其运用来看,基础货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二是流通银行体系之外、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基础货币用以下公式表示: B=C+R 式中,B为基础货币;C为流通中的现金;R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而言,决定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主要有: (一)发行通货形成现金供给 (二)变动金银外汇储备增减基础货币 (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基础货币 (四)再贴现和再贷款影响基础货币 (五)中央银行吸收的财政存款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任务二 货币供给,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一)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在银行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