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85796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鲁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2.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纸”;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纸”。一、卷面书写 (3分)提示:此题无需作答,阅卷老师会根据你在“答题纸”上的文字书写、卷面等情况综合评分,所以你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呀。二、积累运用(35分)1.(3分)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 从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x 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

2、全球行动签暑新的协议。毫无疑问,这次会议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重要影响,难怪有人把这次会议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1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拯救 后x (1分)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 改为 (1分)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对其提出修改意见。2.(5分)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1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1分)尽管足坛曝出“黑腐大案”,但偌大的中国还是需要足球,因为中国人从足球里能看到一个淋漓尽致的真的自身。(2分)“死海不死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_3

3、.(6分)按提示要求默写句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灏黄鹤楼)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常恐秋节至, 。 (长歌行汉乐府) 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 (魏学洢核舟记) 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秋词)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语文是热爱。没有一颗对生活炽热的心,怎会有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_”(浣溪沙)的热烈浪漫?没有对祖国的山水、人文风物的痴迷神往,怎会有梅尧丞的“ 霜落熊升树, ”(鲁山山行)的拳拳诗情?4.(3分)根据语境填空本学期的语文之旅,“我们也追星”,荣幸地结识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默默耕耘做

4、了也不说的( ),知耻而后勇令人耳目一新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 ),历经磨难仍要“扼住命运咽喉”的(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 ),走近他们,我们的精神找到了寄托,得到了升华。5.(2分)在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短语(填序号),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 ;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 ;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A.立场须坚定 B.事业须旺盛 C.方法须随和D.人格须挺立6. (3分)对联是一组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文字相别的对偶句,陋室铭中多有对偶句,值得积累和仿写。(1分

5、)一同学读下棋后,颇有心得,拟出一则上联,另一同学又对出一下联,但嫌下联欠工整相对,请你替他们删改下联,使上下联能对仗工整。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下联: , (1分)对对子(任选一联对出上联或下联) 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_ 上联:_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魏学洢核舟记) 上联:_下联:观竹影摇曳多姿 上联:说戏曲行当生旦净丑 下联:_(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我选第_联:_(1分)请你根据生活和学习中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结合下面语段的意思,用一副对联来阐释“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力减少

6、,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水、节油、节气等。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上联:少一些铺张浪费 下联:7.(2分)结合语境,在下文的两处横线上分别仿写句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学着去发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美。昆嵛山是沉静的,黄(渤)海是活泼的;_,_;_,_;雪花是轻盈的,雨滴是灵动的这是生活中的美。8.(2分)虎年,全国各地频发交通、煤矿、火灾、雪灾、食物

7、中毒等特大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这些“天灾人祸”,我们必须引起足够警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现请你拟写有关火灾,交通的警示语各一条,提醒人们重视人身生命安全。火灾警示语:_ 交通警示语:_9.(6分)名著导读:读名著,不仅要有浏览,还要有完整地阅读,精读,有对语言文字和思想精髓的富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才能从名著阅读中汲取营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本学期要求阅读的名著,你读了吗?小说中有一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为座右铭的文字,请你填充完整(“_”填文字,“”填标点符号)。“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

8、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_,也不因_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_,_。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梅益译三、阅读思维(32分)(12分)(一)10.(4分)读下面古诗,答题。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分)颔联中的“感时”和“恨别”分别与上下文的哪些内容相照应?从而可以看出它们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尾联表面写白发寥落,实际上是抒发了什么?(8分)短文两篇

9、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2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其两膝相

10、比者(靠近) D.浑欲不胜簪(混乱)12.(2分)译句。(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岛)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_13.(2分)简答。(1)甲文中统领全文,彰显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其作用是:_14.(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 / 不在高,有/ 仙则名。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D.可 / 远观 / 而不可 / 亵玩焉。(12分)(二)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

11、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

12、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

13、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15.(2分)本文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16.(1分)第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17.(3分)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是怎样说明这层意思的?18.(2分)第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

14、特点?请作简析。19.(4分)读下面一则网讯,完成题。 标题 _2010年08月10日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他详细翻译了霍金所发表的观点原文后,表示,霍金之说更多的不是建立在相关科学依据上,而应该理解为“霍大师对人类的一个忠告”。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近日在接受访谈时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此消息一出引起坊间热议,也使得网上对霍金之说展开讨论。有网友认为是“闲扯事”,但大部分的网友“末日情绪”被再次点燃。张旸表示,虽然时下全球气候呈现异常,地质灾害增多,但就此认为地球即将终结是缺少科学依据的。霍金所提观点也并不是针对地球寿命而谈的什么学术问题,而是谈及的社会问题。所谓的地球“终结”说,也是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人类现如今的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