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84395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西工大附小龙湖分校 张鹏娟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三篇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 二、教材分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文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事展示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课文短小精湛,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选取的目的在于一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三、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

2、学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国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是学生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但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对作者不了解,或者说对生命的话题理解比较困难。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4.了解“设问入篇”的写作方式的好处。 五、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三个事例中

3、蕴含的道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难点 感悟如何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价值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台湾作家杏林子,她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生:生命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一下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板书: 19.生命 生命(读出你对生命的呼唤) 2.那么她是用什么方式为我们解释生命意义的呢?举事例。分别举了什么事例呢?生汇报,师板书: 飞蛾求生 瓜苗破土 静听心跳过渡语:这篇文章之所以扣动我们的心弦,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的词语,生动

4、的语言来表现和传达给我们读者的。下面就让我们再来细细研读文章,看看这三个事例分别抓住了哪些关键词和句子来写的。【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回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起学生的思考,也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二)默读事例,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二至四段: 1.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在具体事例中阐述对生命的理解的,用横线画出自己感悟最深的词、句。 2.如果你对这个句子有很深的体会,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3.(课件出示)体会词、句子的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 抓住标点符号体会; 联系上下文体会;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

5、动的积极思维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 (三)品读交流,感悟生命 师:指名朗读第二段。 交流:“飞蛾求生”的事例中有哪些让你感受深刻的词句。课件出示飞蛾图片。 1.这是那只骚扰你的飞蛾,被你捉住了。你会想“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你体会到什么?(生命脆弱)你能读出生命的脆弱吗? 2.你知道飞蛾寿命有多长吗?平均只有9天,它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却为了9天的生命而“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出示课件):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课件出示:讲解跃动和跳动的区别。) 3.因此作者是怎样做的呢?我忍不住放了它。 4.孩子,此时此刻,你想对小

6、飞蛾说点什么吗?(抽生说) 5.自由朗读这段体会飞蛾的求生欲望。 女生齐读第三段。 过渡语:一个弱小的动物会为了求生而极力挣扎,那一颗掉入砖缝中的小种子又会怎样呢?孩子们从“瓜苗生长”的事例中又找到了哪些感受深刻的句子呢?抽生汇报句子。 1.比较朗读句子: 课件出示: 我在花盘里种了一粒香瓜子,天天浇水、施肥,过了几天,果然长出一截小瓜苗。 墙角的砖缝里掉进了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竟然”能不能去掉?不能,它表达出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冒出”体现处瓜苗不畏险阻的强烈求生的欲望。 2.它是如何克服困难冒出地面的呢? 3.有感情朗读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

7、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说体会。你认为这是一颗怎样的种子呢?(顽强、坚强)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种子的顽强?请你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是啊,它不在乎时间的长短,一心只求生长,这就是种子的生命力。出示种子的力,深刻体会种子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师范读第四段。 一只小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种子,都会为了争取一寸阳光、一线生机而顽强拼搏,更何况我们人呢?你们从“静听心跳”的事例中又找到了哪些感受深刻的句子呢? 1.让我们一起来静听自己的心跳。 (1)你体会到什么?“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代表什么?(旺盛的生命力) (2)请你们静静地感受一下自

8、己的心跳!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自豪、激动)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3)“震撼”:什么是震撼?为什么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理解“如何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浪费它。”那杏林子的是如何对待生命的呢? 3.与之相反,生活中有没有糟蹋生命的事例呢?(打架、偷东西、不认真学习、打游戏、打麻将、吸毒)是呀,孩子们,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好好使用生命,还是白白糟蹋生命,一切全由自己决定。那我们应该作何选择呢?(好好使用生命)对,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设计意图】在学习“飞蛾挣扎求生”“香瓜子不屈向上”的事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产生真爱生命、敬畏

9、生命的认识,明白这两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情感。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从而引出作者的生活历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悟。 (四)深情诵读,体会生命,背诵第五段 过渡语:其实杏林子的生命就跟挣扎的小飞蛾和不屈生长的小瓜苗相似,虽然那样脆弱,但她却永不放弃,她用精彩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生命有限,价值无限。所以她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齐读最后一段。 1.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那用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的人除了杏林子之外,还有很多,你们知道吗? (还有如:雷锋助人为乐的他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他

10、活的光彩有力。雷锋说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身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刘岩、周波、霍金、张海迪、海伦凯勒、地震灾区的救援者) 3.“一棵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也许可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一只丑小鸭也可以变成白天鹅;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看来孩子们一定对生命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光彩有力呢?(抽生交流) 4.作者在开始提出问题,最后用三个事例为我们阐释了生命的意义,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这种写作方法叫“设问入篇”,这样直接入题的写法,可以让我们简单明白文章的中心内容,少绕弯子,了解作者的写作重点。(提问举例抒情)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如何“让有限的

11、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同时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为下面练笔作铺垫。 (五)以读促写,品析生命格言 1.小练笔:生命是什么? 2.老师为大家收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自己读一读。(出示课件:生命格言 结束语:生命看似渺小,但它又可以无限伟大,让我们一起读出生命的光彩吧!(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书写感言,深化学生的感受,让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思想高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 (六)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生命有了深刻的理解,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位孩子都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让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祝每位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推荐阅读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敬畏生命 十、板书设计 19.生命 生命 有 无 飞蛾求生 限 限 瓜苗破土 生 价 静听心跳 命 值十一、课后反思文章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但作者提出了一个抽象的概念,生命是什么?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此问题过于深奥。因此作者采用三个具体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将抽象感念转移到生活中来理解。同时也是教会学生习作的方法,用具体事例表达抽象概念如何来进行写作。在教学中,主要采取读中理解、感悟,用心去体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画出自己感悟深刻的词句。教会学生如何说体会和写体会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如“挣扎、极力鼓动、跃动、竟然、冒出、沉稳、有规律”体词理解生命的意义。在理解飞蛾求生的强烈欲望、瓜苗生长的顽强生命力后促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从而理解作者背景后谈“有限生命体现无限价值”的含义。并且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并进行小练笔。课后让学生写读后感。遗憾的是在课堂环节中,没有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加以肯定。课文剖析时间太长而后面的拓展和练笔时间过于仓促。并且在结尾没有讲解到”设问入篇”的写作手法有何好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会把握学情、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