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79316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 摘 要:近年来,职业规划问题越发受到关注。如果把职业规划教育放在高中阶段,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尽早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投入工作。本文主要从地理学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从地理实践中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谈谈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学核心素养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所想实现的人生价值而进行一个对自己人生方向的规划设计,是人生中最为关键而重要的一课。为了

2、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能够做出合适的职业规划,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地理学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四方面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希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 一、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主要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人类和地理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主要体现是:人们在“把握客观条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个方面做得欠妥当。学生通过学习,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在现实中出现人地矛盾的时候,

3、冷静下来,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更好地在职场中生存。 1.把握客观条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地理上一个特别重要的知识是客观条件,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例如学生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章时,就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农业地域类型都是在客观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们不能违背客观自然条件,否则难以生存。这和职场生存是一个道理,每个公司的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要学习把握客观条件,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职业规划。 2.从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事物发展是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同时事物的发展也都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尊重客观规律往往是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反之,如果违背客观规律

4、将会阻碍到自己人生目标的实现。例如学生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课时,通过两个案例“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两次到美洲”,深刻地认识到: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逆洋流航行耗时过多。这节课启发学生一定要尊重洋流的规律,一定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地协调观的协调就是要学会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当的改变以期达到协调,正如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学会尊重社会的发展规律,顺应社会的发展将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减轻不少阻力。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一直提倡的问题,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人类能够更好的生活。“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地理教育的始终,是

5、人地协调观的基础,学生通过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章,学习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更好地规划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职业方向。 二、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地理是一门区域性的学科,学习地理的?r候要注重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抓住区域与整体的两点,同时抓住区域这个重点,在一个大的框架上去了解局部,在局部中又不忘去总览全局。在职场中也是如此,要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同时也要对公司的各方面业务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但是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能所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学生通过学习地理环境与区域

6、发展这一章,不仅掌握区域认知方法,还能够运用区域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比如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因地制宜的例子。职场规划也是如此,要学会变通,主动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并在此基础上适应工作环境,适当地改造环境,让工作环境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三、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综合思维能力包括: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相对敏捷的观察能力。而高中地理课堂上能讲授非常详细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就是这个道理,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学到知识的体现

7、1。通过高中地理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综合思维能力,能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对多个地理事物现象进行分析,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有了思维才有了去理性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才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去考量,去思索自己究竟适合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这是一种综合思维能力,一种对内外部环境综合感知的能力。 四、从地理实践中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的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往往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2例如:在热力环流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按照课本内容讲授热力环流的形成,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难理解。但是如果让学生参与,准备

8、材料:长方体玻璃缸、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且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通过这一实验,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多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学习能力,有助于他们未来更快速地适应职场环境。此外,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同时设计出更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道路。 结语 因此,基于地理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职业规划教育,需要通过人地协调观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区域认知理论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环境,综合思维培养的是一个择业规划能力,最后地理实践力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为以后的择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本文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文霞,徐双媛.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心理健康课探索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38(05):78-80+88. 2赵正威,郭志永,刘冰.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的职业规划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4(10):61-6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