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73098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青少年网上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时代,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但是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扰。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浏览信息、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甚至在网上发表言论等。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由于网络的无国界性和及时性,网络在传播知识

2、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和甚至色情、暴力的东西。因此上网也像酒精、香烟、毒品一样,能够成瘾。由上网引起的网瘾,也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的文明病,研究人员指出,上网成瘾类似病态性赌博,会改变大脑的决策过程。青少年缺少辨别和控制能力,而好奇心、求知欲又强,当人类遭遇压力的时候,大脑会采取相应的对策性应答,直到压力解除后,持续焦虑和紧张的情绪才会消除。但是,如果压力过大,短时间无法处理的时候,你所采取的任何可以化解情绪的行为,都会很容易被大脑记住,并形成对自己的制约。例如,还有100天就要会考了,王同学努力了一个上午,却总是做不对几道题。这样,他转而上网玩游戏,不到一小时,就过关斩将,

3、顺利晋级。王同学通过上网消除自己所经受的挫折和焦虑,大脑会记住这一过程,下次遇到压力,就会重施故技,最后被制约成“一有压力就上网”。这样,随着生活危机的日益扩大,现实也越难处理,伴随而来的压力、挫折,又使他想通过上网来摆脱,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学生认为上网除了能够解除挫折、焦虑,还能够交朋友,满足自己的被认同感。网络游戏的魅力,又把各地的网友连接在一起,在虚拟世界并肩作战,出生入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与团体认同。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A型:单纯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沉迷于网络,以玩各类游戏、聊天及观看综合性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B型:情感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

4、友中,把在线的朋友看得比家庭的成员更为重要。C型:程序性网络成瘾症此类成瘾患者往往自认为能成为一流的游戏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者,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那么如何教育引导中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工作的一个新重点。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 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

5、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辟网上德育阵地。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新的德育空间,对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等方面,都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同时也克服了知德分离、智德分离的弊端。这种德育工作形式,把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材料,把空洞的说教变成了精彩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接受教育,并对教育内容做出反应。网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从纯粹的受教育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从

6、被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他们在研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到德育工作的快乐。他们在创造中学习,使自己不断成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学生感到德育是一种享受,从而增强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具体做法探讨如下:(一)建立健全的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课堂。由学校组织电教教师在校园网站,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健全的德育网站,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访问德育网站,就可以直接理想、信念的有关教育,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了解时事政治,

7、关心国家大事,并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了感性知识。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不得不学变为主动地要求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二)建立班级网页,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在校园网上学生自己动手建立班级网页,通过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集中集体的智慧来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风采、德育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队员之友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而且通过班级网页评比,可以增强竞争意识。在制作中不断地扬长避短,使内

8、容更丰富、页面更新颖,不但能使访问者耳目一新,更能使制作者在技术上得到很大提高。 (三)建立个人网页,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和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网页。可以设立德育档案、学习体会、生活信条、理想风帆等栏目,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

9、四)开发BBS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论坛”上互相讨论学习体会,通过充分的研讨,达到求同存异之效;可以对学校工作进行讨论,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好的建议;就所学知识,生活见闻进行网上讨论。讨论时因为可以隐去真实的姓名,也就摆脱了“随大流”的状态,有利于敞开思想、讲真话,因此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其偏差,解决真实的思想问题。学生也可以进入聊天室,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谈社会,谈交友,在娱乐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五)利用E-mail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

10、能够谈心理话,容易沟通。学生有些心理话或一些敏感的话题,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当众讨论,就可以用E-mail的方式寄给老师,老师针对这个学生的疑问直接解答,然后用E-mail直接寄给这个学生。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不会让学生“丢面子”。如果学生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老师可以在网上解答或发表公开信。设立班主任、校长信箱,学生可以通过E-mail的方式直接与班主任、校长交谈,这样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尽快地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三、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加强学生非在校时间上网的管理。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

11、和学生推荐优秀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儿童网站。同时要请家长或监护人对学生上网时间,浏览哪些网站进行控制管理,避免学生接触不健康的网络知识。四、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技术控制在学校是最客观的手段。通过过滤软件,能有效的阻挡住色情、犯罪、毒品、邪教、反政府等不良信息、还可以过滤网络游戏、聊天室等,还校园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五、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庞杂多样,泥沙俱下,还存在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可以这样说,由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和思想斗争的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加紧学习网络化知识,高度

12、重视网上斗争的问题。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该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积极开展工作,确实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必将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