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23769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桥南开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科教案五年级 4班 备课教师:李好教学内容3.白杨再设计备课时间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 通过人物对话,抓住关键词,了解白杨的特点。4、 学习作者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5、 理解课文题目“白杨”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题目“白杨”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1.学习作

2、者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题目“白杨”的象征意义。教具准备时间教 学 过 程二次修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人物对话,抓住关键词,了解白杨的特点。重点: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人物对话,抓住关键词,了解白杨的特点。难点:通过人物对话,抓住关键词,了解白杨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老师:戈壁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ppt:出示戈壁的图片)看了图片,说说你对戈壁的感受?老师:请同

3、学们再看课本10页的注释: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老师: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ppt:出示白杨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1 ) 词语:清晰、打伞、抚摸、介绍、新疆、陷入、戈壁、浑黄一体、高大挺拔(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

4、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三、通过人物对话,抓住关键词,了解白杨的特点。1老师:茫茫大戈壁是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的地方,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然而在这样的环境里却生长着高大挺拔的白杨树。2.兄妹俩争论之后,爸爸是怎么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3老师:在这一段话里,爸爸告诉了我们白杨的哪些特点呢?4.小组合作学习:(1)自学:仔细读爸爸说的话,抓住关键词(重点词语、关联词),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批注在旁边。 互学:依次

5、交流,归纳出白杨的特点。 展学:合理分工,认真倾听,积极交流。(写在导学单里:这一段里有三句话,每人说一句,另一人准备板书白杨树的特点。)(“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高大挺秀、树干笔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择环境、无私奉献。“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顽强、不软弱、不动摇。)5.老师: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关联词,准确地写出了白杨树高大挺秀、不择环境、无私奉献、坚强的特点。6.老师:这样的白杨树,定能克服种种困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7.小组合作:(1)自学:根据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完成填空。(2)互学

6、:小组内互相修改。练习合作朗读,体会白杨的特点。(3)展学:先填空,再朗读,合理分工。( )需要你,你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需要你,你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你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你还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7.老师:多么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呀,多么坚强的白杨树呀、多么无私的白杨树呀!读(ppt: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8.老师:老师把这段话的关联词留下来,你能根据关联词

7、尝试背诵这一段吗?(_。哪儿_,_哪儿_,_。不管_,不管_,_总是_,_,_,也_。)学生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9.老师:以后我们在背文章的时候,如果像这样借助关联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老师:同学们,在这一节课里,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感受到了白杨树高大挺秀、不择环境、无私奉献、坚强的特点。课文里说爸爸是在借着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那白杨树在爸爸的眼中就是代表着什么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6、 学习作者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题目“白杨”的象征意义。重难点:1、 学习作者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边疆的建

8、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题目“白杨”的象征意义。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1、上一节课里,我们了解白杨树的特点,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二、学习作者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1、爸爸的这段话,不仅仅是在爸爸只向孩子介绍白杨树,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2.老师:爸爸为什么要带着兄妹俩到新疆去?3.老师:兄妹俩的父母在新疆的工作是什么呢?(1)课前,让同学们搜

9、集了有关“新疆兵团”的资料,谁愿意与大家分享?(2)老师这里也有一段资料:(老师口述:出示图片,上个世纪50、60年代,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初中、高中和卫校毕业生,响应党中央“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奔赴万里之遥的新疆。在国家使命和热血青春激荡下,他们像胡杨树一样扎根沙漠,艰难却顽强地生长。从此与这片广袤的土地同风雨、共命运,谱写了一曲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壮丽诗篇。 )4.小组合作:自学:默读课文14和16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他和白杨树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Ppt: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中,他们夜宿帐篷、顶风冒雪,参加乌鲁木齐重大

10、引水工程青年渠的建设,他们用十字镐、钢钎开挖冻土,徒手搬运50公斤重的大卵石;在沙尘弥天的兰新铁路“百里风区”,他们见到狂风刮得油桶满地跑,曾吓得把头缩进衣领,但当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沉重的货包时,变成了步履坚实的“搬运工”;当克拉玛依第一次冒出石油时,运输员们送来生活用品,搭起木棚,开出第一家百货商店,为5000名石油工人提供物资保障。这些负责运输的青年们,一年四季吃住在帐篷、地窝子。在荒漠戈壁、百里风区,不管酷暑严寒还是风沙走石,他们肩披麻袋,手拉架子车,既当干部,又干装卸工。火车一到,他们就不分昼夜地干十几个小时,每人每天平均搬运4吨货物。在六七年间,这些年轻人用双手和肩膀,将数亿吨当地

11、急需的商品物资转送到天山南北,为各族人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三、理解课文题目“白杨”的象征意义。 1、过渡:课文中有不少直接描写白杨的语句,默读全文,用“_” 勾出来。2.学生回答(ppt出示),再全班朗读。3.老师:这些描写白杨的句子,仅仅是在赞美白杨吗? 4.小组合作学习:对照资料,想想,白杨代表着谁?为什么?你从哪些直接描写的语句中能感受到?(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

12、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5.看来,作者 写白杨,赞美白杨,实际上是在借着白杨赞美具有白杨这种、坚强、奉献精神的新疆建设者们。这样的写法,我们在梅花魂这一课中也学过,借着梅花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样的写法叫做象征,也叫做借物喻人。(ppt: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他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深意

13、,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预设:(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 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3 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四、总结全文 白杨一课中,作者就是借着白杨这一具体形象,将坚强、奉献这样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用白杨这样的形象,向我们展示出来。板书设计3.白杨-边疆的建设者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借物喻人大树-爸爸 象征小树-孩子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