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0721012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考生物三模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B. 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C. 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D. 都存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 核 细 胞真 核 细 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

2、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A正确;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 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 所有细胞都存在ATP和ADP的相关转化,D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下列实验与所用试剂对应正确的是()A. 检测尿糖

3、的含量-双缩脲试剂B. 检测酵母菌酒精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 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健那绿染液D.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

4、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详解】用葡萄糖试纸(尿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标准比色卡对比,从而判断尿糖的多少,A错误;检测酵母菌二氧化碳的产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B错误; 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是健那绿染液,呈现蓝绿色,C正确;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实验结果是细胞质呈红色,细胞核呈绿色,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

5、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和分布、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以下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病毒增殖所需的能量来自自身的呼吸作用B. 病毒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 RNA病毒都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D. 通常DNA病毒比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病毒

6、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只有逆转录RNA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C错误; DNA是双链结构,比较稳定,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因此通常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D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对野生型枯草杆菌进行紫外线照射,获得抗链霉素的突变型枯草杆菌。分子水平的研究发现,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S12蛋白质第56位氨基酸与野生型不同,导致链霉素无法与突交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第5

7、6位氨基酸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干扰翻译过程B. 链霉素可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过程C. 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变异D. 链霉素可对枯草杆菌进行选择,提高链霉素抗性基因的频率【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序列不同,野生型枯草杆菌和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区别是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使突变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不能与链霉素结合,进而影响其翻译过程。2、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改

8、变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详解】第56位氨基酸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紫外线导致控制核糖体S12蛋白质的基因突变,A错误; 链霉素可与野生型枯草杆菌的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过程,B错误; 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变异类型可能是基因突变,枯草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C错误; 链霉素能杀死野生型枯草杆菌,而不能杀死突变型枯草杆菌,可增加突变型枯草杆菌在种群中的比例,提高链霉素抗性基因的频率,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5.科

9、研人员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B. 20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直接促进茎切段生长C. 40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D. 160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由图中信息可知,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具有两重性。【详解】由柱形图可以看出加一定量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茎的长度大于不加IA

10、A合成抑制剂处理,说明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A正确;由曲线可知,20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通过抑制生长素合成促进茎切段生长,B错误; 40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与未添加抑制剂前几乎相同,说明该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C正确;由曲线可知,160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的伸长量较小,低于20mg.L-1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的茎切段的伸长量很多,说明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D正确。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两重性

11、,合理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某坡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B. 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C. 从灌木演替到森林群落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D. 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设想一块抛荒土地的生态演替),其结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物种增多,食物链网状化),所以物质

12、循环量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向于更加开放。2、由于生物量增加,生物的总呼吸量增多,而生产者同化总能量变化基本不大,故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减小。3、由于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详解】退耕还林可以改善环境,利于生物生存,是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A正确;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到顶级群落时,P/R=1,此时生态系统比较稳定,B错误;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生物数量先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

1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二、探究题7.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空气中CO2含量对甲、乙两种绿色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绘制成如图曲线,请分析回答:(1)当CO2浓度为a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植物,原因是_。(2)若给甲植物浇灌H2l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其最可能的转移途径是_。(3)若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随着培养的进行,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下降,原因是_。当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填“

14、大于0”、“等于0”或“小于0”)。【答案】 (1). 大于 (2). 此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呼吸强度甲大于乙,因此甲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 (3).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应用H2l8O,产生C18O2,再参与暗反应,形成(CH218O) (4).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 (5). 小于0【解析】【分析】由题图曲线可知,纵坐标表示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横轴代表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是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中甲乙两条曲线的交点是净光合速率相等的点,由于呼吸作用强度不同,因此交点处实际光合

15、作用强度不同。【详解】(1)由题图曲线可知,a点二氧化碳浓度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呼吸强度甲大于乙,因此甲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乙。(2)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水中氧原子进入产生的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进入有机物中,当给甲植物浇灌H2l8O,放射性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含有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含有放射性标记的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形成含有放射性的有机物。 (3)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在光照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小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由题图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甲种植物对应的净光合速率在横轴以下,因此小于0。【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图曲线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8.“奖赏效应”对于机体趋利避害、保证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