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水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72046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水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水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水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水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水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水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水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肿【定义】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等的一类病证。【病因病机】本病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望、闻、切诊重点内容】一、望诊重点:水肿部位(头面部为主、下肢为主、单腹胀大等);水肿程度(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水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抑或皮肤松弛、晦暗少华;是否有腹壁青筋暴露;是否有乳蛾;是否身有疮毒,甚则溃烂;是否身有紫癜;是否气喘不能平卧。二、闻诊重点:是否口有秽味,是否气喘明显。三、切诊重点:脉象之浮沉、濡缓、细涩等各种情况;水肿

2、按之凹陷即起抑或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四、病史采集基本项目,问诊重点1、起病时间:包括本次发病时间和整个病程时间;2、诱发因素:乳鹅、疖疮、饮食不当、劳累过度、长期纳差、长期腹泻等。3、主症特点:水肿起始部位(从眼睑开始及至全身还是从下肢开始及至全身);水肿性质(按之凹陷不起还是按之即起); 水肿的程度(水肿膝以下为轻度、水肿过膝为中度、伴有胸腹水为重度);水肿出现与伴发症状关系(感冒、腹痛腹泻、乳鹅或疖疮发病一、二周出现水肿还是发病三天后出现水肿,长期胸闷心悸或尿浊、尿血后出现水肿等);4、加重/缓解的因素(如感受外邪、疮毒浸淫、饮食劳倦、房劳过度等);5、症状演变(水肿部位、程度的变化,病变脏

3、腑变化,虚实的演变等);6、伴随症状(感冒、咽痛、腹痛腹泻、尿浊、尿血、胸闷心悸、消瘦、斑疹等);7、诊疗经过:发病后何时何地诊断为什么病、什么证,是否治疗,给予什么法、什么方药治疗,结果如何,症状如何变化等;8、刻下症状及中医十问。9、过去史,过敏史,个人史,家族史等。【以水肿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一、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本病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后所致。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后发生。症状: 突发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部分病人表现为一过性氮质血症。患者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及血C3的规律性变化,重者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体征:

4、75%以上患者会出现高血压,咽红,颜面浮肿或伴有上下肢水肿,严重者可伴腹水和全身水肿。出现心功能衰竭是可表现为颈静脉怒张、奔马律、呼吸困难和肺水肿。辅助检查:尿检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尿。尿红细胞多为畸形红细胞;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可正常或升高,血沉在急性期常加快;肾小球滤过率在急性期可有所下降;咽拭子和细菌培养长提示A组链球菌感染;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上升;疾病早期C3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二、肾病综合症症状: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体征:颜面浮肿或伴有上下肢水肿,严重者可伴腹水和全身水肿。辅助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d;血浆白蛋白3

5、0g/l;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可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三、右心衰竭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淤血相关症状);肾功能减退,白天尿少,夜尿增多(肾脏淤血引起);右上腹饱胀不适,肝区疼痛;呼吸困难。体征:周围性发绀;心脏增大(右心室、右心房,合并左心衰时可出现全心扩大);胸水、腹水相关体征(患侧肺下界移动度减小,呼吸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阳性,液波震颤阳性等);肝颈静脉反流征;肝肿大,肝区压痛;全身性、对称性、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心房、心室肥大、心肌劳损等;V1ptf反应左心功能减退的指标;心超测量LVEF、LVESV等;X线可见不同程度心影增大。四、门脉

6、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药物或工业毒物中毒等均可引起。症状:食欲减退、乏力、腹胀、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出血倾向、内分泌系统失调(男性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女性闭经及不孕)。体征:慢性病面容,面色黝黑,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皮下静脉可显露或曲张,静脉上可闻及血管杂音;肝硬化中期可出现黄疸;晚期可出现胸腔积液、肝性腹腔积液、下肢水肿。辅助检查:脾功能亢进时出现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细胞损伤引起黄疸时尿胆原增加;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白蛋白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LT、AST、-GT、ALP升高,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升高等);B超可见肝表面不光

7、滑或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调,肝实质回声不均匀增强,脾肿大、门静脉扩张和门腔侧支开放等。CT所见与B超类似;上消化道钡餐摄片:可见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征象,食管静脉曲张呈现出蚀状或蚯蚓状充盈缺损,胃底静脉曲张呈菊花样缺损。另外放射性核素显像、MRA都有门脉高压的评估意义。五、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疲乏,行动迟缓,嗜睡,记忆力减退(低代谢症状),面容虚肿苍白,粗糙,少光泽,厚而凉,毛发干燥、稀疏,睫毛、眉毛、阴毛脱落。体征:心动过缓、呼吸减慢、低温、血压降低;皮肤呈陈旧性象牙色;心音低弱,可有心脏扩大;四肢肌肉松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T3T4下降TSH升高);心功能

8、检查(心肌收缩力下降,射血分数减低,左室收缩时间间期延长;心电图提示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T波低平或倒置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异位甲状腺;TRH兴奋实验;病理检查。附:甲状腺功能亢进部分患者可见小腿胫前1/3处粘液性水肿(对称性皮肤损害)。六、营养不良(低蛋白)症状:全身水肿,以下肢更为明显,头晕,乏力,皮肤干燥,头发脆,易折断。体征:贫血面容,肝肿大,可伴有胸水、腹水。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生化可出现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降低;24h尿肌酐/身高比值降低;低钾、高氯或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可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超提示心脏缩小和低心输出量等。【类证鉴别】水肿与鼓胀:鼓胀

9、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临床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可伴有肢体浮肿为特征。而水肿则以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腹壁无脉络暴露,但部分水肿晚期患者,亦可兼见腹部胀大。鼓胀多由于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血吸虫感染等,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主,导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水肿则多因风邪外袭、感受水湿、饮食伤脾、劳倦伤肾等,以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导致水液泛滥肌肤而成。【辨证的基本内容】一、辨病因病机:风邪、疮毒、水湿、湿热、瘀血、饮食、房劳二、辨病性病情:虚包括肺、脾、肾及心、肝脏腑亏虚,功能失司; 实包括水湿、湿热、热毒、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生成,感受风邪、湿邪、热邪、

10、毒邪。一般阳水属热属实,阴水属寒属虚;青少年初病、新感外邪者多属实,年老或久病之后,正气虚衰,水液潴留者多虚或虚实夹杂。三、辨病位:病在于肺:恶风发热,肢解酸楚,头面水肿,迅及全身,或见喘咳的肺卫表现; 病在于脾:全身水肿,身体困重,脘腹满闷食少等脾虚湿困表现; 病在于肾: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等肾虚表现; 病在于心:面浮肢肿,心悸怔忡等水气凌心表现;病在于肝:肢体浮肿,胸胁胀满,嗳气不舒。四、辨病势:即疾病的发展趋势,如病始于何脏,将累及何脏,是正复邪退,还是正衰邪盛。【分型及治疗】一、阳水:1、风水相搏证: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全身皆肿,来势迅速+风热兼证(舌质红,脉浮滑数)、风寒兼

11、证(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病因病机:风邪外袭,肺失通调;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2、湿毒浸淫证:主症: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可兼有表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病因病机:疮毒浸淫,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水湿浸渍:主症:全身水肿,下肢明显,安置没指,小便少,身体困重+水湿内侵困脾症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因病机:水湿内侵,困遏脾土;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4、湿热壅盛: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

12、湿热内盛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病因病机: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治法:分利湿热。方药:疏凿饮子加减。二、阴水:1、脾阳虚衰:主症:身重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脾阳虚症状,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病因病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方药:实脾饮加减。2、肾阳衰微证:主症: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肾阳虚症状,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病因病机: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3、瘀水互结证:主症:水肿延久不退,肿势轻重不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瘀血、水湿症状,

13、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病因病机: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治法: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相关经典文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谓:“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景岳全书肿胀:“凡水肿等病,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水不制土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脾而肌肉浮肿;传于肺则气息喘急,虽分而言之,而三脏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则总由阴胜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