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牧童》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719406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牧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牧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牧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牧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牧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牧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牧童》(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古诗词三首,牧童,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学习目标,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古诗回顾,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是传说中的逍遥大仙。,诗人简介,1.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听清课文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朗读这首诗,把诗句读正确。 时间:3分钟,自学指导一:,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2、,牧童,看图,结合课下注释或者查工具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自学指导二:,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古诗回顾,弄: 蓑衣:,字词理解,逗弄。,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诗句释意,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

3、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

4、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表现了牧童安然自在的生活情境),当堂训练,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