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640358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古诗两首回龙观中心小学 杨烁教学目标1、背诵两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2、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的意境美和形象美。教学难点了解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对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生答)2、引出作者你们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

2、“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李白)3、揭题李白平生喜欢游山玩水,在开元十三年,他去过一座山,你们知道是哪座山吗?(生答)(板书:天门山) 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板书:望)过渡:“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初读古诗,回顾都写了什么?生自读、指名读。2、透过诗文找景色。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请你再读这首古诗,找一找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来。3、全班交流、汇报。预设:天门山、楚江、碧水(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三、展开想象,感

3、悟诗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学习前两句诗,体会山险水涌。出示:(1)天门山什么样呢?让我们读读前两句来找一找。预设:中间段开的两座山峰师: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因为一把利剑将它劈开,形成高高的山峰。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楚江)什么是楚江?(长江)你从哪知道的?(书下注释)你运用了结合书中注释的方法了解了楚江。引读: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一起来读一读。(2)这又是怎样的水,能够把高高的天门山劈开?(水流快、冲开)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天门山)怎么回?生说。引读: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

4、激起了巨大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指名读。(3)过渡: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冲断回旋)诗人望见了天门山,望见了楚江,请你结合这两句诗来说一说,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壮观)读。小结:天门山本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波涛汹涌的楚江的撞击,使山从中间断开,形成高高的天门山,两山之间形成深深的楚江,高高的天门山和深深的楚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读:这是险峻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过渡: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那么诗人是在哪望的天门山、出江水呢?接下来让我们一

5、起来读读后两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学习后两句诗,体会“出、来”。出示: (1)读读这两句诗,来说一说诗人是在哪望天门山的?预设:坐在船上看。从哪知道诗人是坐在船上看的?(帆、来)(2)船向天门山顺流而下,站在船上他又望见了什么?(山)两岸相对的青山明明是静止的,怎么会有“出”的感觉呢?是怎么“出”的?(慢慢显现出来、越来越清晰)过渡:正因为船在动,人在动,所以感觉山在动。(例公交车)齐读。从古到今,历代的人们都非常赞赏李白的这个“出”,它使静景变成了动景,让诗活了起来。再来感受,齐读。小结:李白是坐在船上顺流而下望天门山的,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山扑进眼帘,天门山高高的

6、身姿看得越来越清楚了。(3)引读后两句诗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小结:刚刚我们运用了展开想象的方法,就知道山是怎么出来的。四、入情入境,深悟诗意1、介绍写诗背景出示:诗人李白胸怀豪情壮志,离开四川到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着江水一直往东,在经过东、西两山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诗。当时,诗人年轻浪漫,一派天真。这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2、结合诗句,体会诗人心境。听完老师的介绍,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说一说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喜悦)3、入情诵读。看,在那水天相接的

7、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4、配乐读诗。(师范读、男女读、齐读。)小结: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正因为天门山的热情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和一篇文章天门山铭。李白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

8、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板书:热爱河山)五、总结方法,自学饮湖上初晴雨后1、总结方法,小组学习第二首诗。刚刚我们运用了抓关键词、结合插图、注释、展开想象的方法学习了望天门山,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学习提示:出声读古诗,小组讨论古诗描写了哪两种天气下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板书:题目、作者)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学习前两句出示:预设:晴天景色美好,湖水波光闪动。雨天很奇妙,云雾迷茫的样子。根据注释理解“潋滟”和“空蒙”师:湖水为什么闪动?是怎样闪动的?你能不能展开想象来说一说。云雾迷茫是什么样子?说一说。小结:“晴方好”“雨亦奇”(板书)是作者对西湖的

9、褒奖和赞誉。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前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体会后两句。出示:(1)西湖在诗人的眼中怎么看怎么好,那再他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呢?师:西子是谁?出示:西子,指西施,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2)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美)小结:正是因为这两句诗,这个比喻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西湖又被称为西子湖。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这两句千古名句,从中体会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板书:热爱自然)4、写作背景介绍出示:当时的苏轼在杭州当通判。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下起雨来。这样,酒未饮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就作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5、配乐读。六、对比诗找相同与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诗,都写了美丽的景色,那这两种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吗?(描写山河,美)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河山)同样是写山水,给了我们什么不同的感觉?(壮观、秀丽)七、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首古诗,第一首古诗描绘的是长江的雄壮,第二首诗描写的是西湖的柔美,两种景色美得各有特色。祖国的山河真是多姿多彩!课后希望大家多读这样的诗,了解我国更多美丽的景色。板书: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雨后 李白 苏轼出 热爱 晴 河山 自然来 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