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634538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全国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二,以人教版为序)罗定中学城东学校 周荣清 整编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2017全国卷)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中国古代的商业、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解析】题干信息中不能得出南茶从唐中期才开始北运,唐中期以前已经出现南茶北运完全有可能,故A不正确。由南北皆有喝茶习

2、俗这一事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的大结论,故B不正确。茶叶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古代北方的饮茶习俗也是自南方传入的,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故C项正确。南茶北运、北方“贵茶”皆不足以得出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的结论,主流观点认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D不正确。(2017全国卷)26 表1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

3、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度【解析】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题干材料中,100%民户拥有土地,130亩以下占到总民户的914%,据此推测,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正确。B项的分析:占有131300亩的,为72%;占有300亩以上的,为14%,说明土地集中现象不很突出,故B不正确。敦煌地处唐朝边陲,一般授田的标准额为:丁男、中男20亩,当户主的小男及老男、寡妇等非丁男口10亩,一家有几个男丁就超过了20亩,所以,827%民户占有20亩以上土地,完全可能是当地均田制真实的实行情况,

4、不能绝对说明均田制在当地破坏严重,均田制在唐代后期是遭到了破坏,但题干材料不足以证明这一点,C错误。题干材料只有土地占有信息,没有产量、成本、收入、利润等信息,“农业生产效率”无从计算和推断,D不正确。(2017浙江选考)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石斧耧车骨镰曲柄锄A. B. C.D.【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石斧和骨镰,耧车在西汉时才开始出现,曲柄锄属于铁制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

5、为A。(2017上海等级)1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 C实物资料 D文字实录【答案】 A【考点】史料的分类【解析】这是一道基础能力题,解题重点是“先民的集体记忆”,并没有说明把其写成文字资料,早期先民也没有成熟的文字,排除D;“记忆”不是考古遗存或实物,排除B、C;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通过口头代代相传,成为传说,故A正确。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017全国卷)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

6、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商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解析】A项出现在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汉代经济尚未发展到这种程度,同时题材料也没有涉及到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汉代是重农抑商比较严重的朝代,所以B项错误。D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该内容,题干表明的是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到政治权利问题。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所以答案选择C项。(2017北京卷)12、20

7、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 B. C. D.【答案】A【考点】史学研究、战国秦汉史【解析】本题是四选三的题目,排除掉一个错误即可。在考场上运用排除法比较好。根据材料信息“汉代渔阳郡路先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没有体现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汉代大运河还未形成,但体现了。故本题答案选A项。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2017全国卷)24.图5为春秋战国

8、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答案为A项。B错:题干没有体现“争霸战争”,且争霸战争不利于经济的交往与商贸发展。C错:交通条件会影响地方经济状况,但不起决定作用。D错:“城市规模扩大”没有涉及。(2017全国卷I)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

9、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试题分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B项正确。材料之中并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问题,排除A;C项错在“瓦解”,只能是“冲击”;“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当时使用玉制器皿的现象非常普遍,并非仅限于低级官员,故D项错误。(2017天津卷)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

10、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 B C D【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长途贸易(2017浙江选考)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泉州客

11、商李充携带一系列商品出海,这反映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当时李充的商船虽是自己所有,但他的商船是否经过政府监督(实际上应该是受到政府监督)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当时的贸易是否是官民贸易,故排除B项;仅从这一个别案例不能推知“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C项错在以偏概全。(2017海南卷)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答案】 A【考点】本

12、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影响【解析】唐代的镇“只掌防戍守御”,主要是军事功能,而宋代的镇位于“火烟繁盛”之处,“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这说明经济职能增强,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坊市制度打破指的是城市布局,主要集中在像开封这样的大城市中,材料没有体现出坊市制度被打破,故B错误;。C项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不符合我国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事实,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本就包含征收赋税,题干也未提及地方行政机构权力变化,故C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终宋一代,边患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故D错误。(2017海南卷)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

13、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 D【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商业的发展【解析】农业生产包括的内容很多,有农业技术、产品、产量等,粮食生产比重的下降并不说明上述地区的农业生产出现衰退,因此A 选项错误;这一时期,人口增长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口对粮食需求量增加而非减少,B 选项错误;C项题目没有反映,C选项错误;明清时期江南和华南地区,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社会分工明显,经济作物更容易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进行流通,D 选项正确。(2017上海等级)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

14、生得益于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答案】 C【考点】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解析】题干“市舶之利”是指海上对外贸易所带来的税收和经济利益;唐朝开始,政府在重要的外贸港口广州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A项是在陆路方面加强了与西域的交往,不符合题意;B项是日本来唐朝学习和文化交流,经济贸易不是主要内容,B错误;唐、宋、元等朝代,中国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是主要途径,故C正确;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目的不在于获取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宣扬国威,D错误。(2017北京卷)41、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发现了大量唐代瓷器碎片,其中包括唐三彩、邢州白瓷、越州黄褐釉瓷等。在我国海南岛东南部海滩和西沙群岛海域,也发现了成捆叠堆的唐宋时期瓷器。 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