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050523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第三版 孙昕光)课件课件-诗歌-永遇乐(落日熔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特别是晚年境况,理解该词的思想内容。 2、了解和掌握该词用良辰美景反衬词人冷落孤寂心境的手法。 3、体会李清照词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 4、背诵该词。,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占宋都汴京,次年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宣告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事变发生后,李清照也随宋室南渡,踏上逃亡的道路。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在建康患急病身亡,从此她便一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辗转于浙东各地,她与丈夫费尽心血搜集的书画金石作品也在流离中丧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生活能给予才女李清照的似乎只有愁苦了:良辰美景,反而勾起她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2、从而让她更加感觉到生活的孤寂与无奈。这首词应是词人晚年流落临安(今杭州)正值元宵节时所作。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这首词主要抒写词人在元宵佳节时的寂寞失落心情,反映了当时遭受国破家亡之苦人们的真实感受。词的上片描写当前元宵节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主人公“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悯;下片回忆中州时元宵节的欢乐盛况,然后写自己时下的憔悴和落魄,今昔对比后倾诉了自己的万般无奈和痛苦失落。词中的哀痛和感慨很深,几乎字字血泪。比李清照稍后的刘辰翁曾指出这首词对他的影响,说他每次读之则“为之泣下”。,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如用“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美景反衬“人在何处”的哀

3、戚,以“元宵佳节,融合天气”反衬“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以“中州盛日”反衬“如今憔悴”等,作者的情感就是通过这些对比反衬显示出来的,欣赏时宜加以学习体会。其次,语言既无典丽,也不粗俗,象“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有雅致,这正是易安体的一贯风格。,永遇乐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这样美好,可我这是在哪里啊?新生的柳叶如烟雾点染,梅花落的笛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在这元宵佳节的融和的天气里,又怎能知道会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约,我却只能婉言谢绝,因为我心中好不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

4、月,闺中有许多闲暇,而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大家帽子镶嵌着翡翠珠宝,身上带着金线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我却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晚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别人欢声笑语。,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金石录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宋张端义贵耳集) 昔人咏节序,不惟不多,付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耳。至于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5、。”此词亦自不恶。而以俚词歌于坐花醉月之际,似乎击缶韶外,良可叹也。(宋张炎词源卷下)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清王士祯花草蒙拾)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清李调元雨村词话)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一、这首词主要抒写词人在元宵佳节时的寂寞失落心情,反映了她遭受国破家亡之苦、饱经忧患后的真

6、切感受。 二、词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面容憔悴,鬓发花白散乱,满怀痛苦失意的妇女。在一个夕阳残照、彩云迷人的元宵节傍晚,她一个人躲在临时居住的地方:远处夕阳西下、彩霞满天;近处烟雾罩柳,笛声中吹奏着伤心的梅花落曲。春天已经来了,可是她却倍感悽凉,似乎感受不到一丝春天的暖意。回想自己多年来的坎坷落魄,时时担心再有不测发生。她害怕与人相处,尤其是夜晚来临时。因此当乘坐着香车宝马的朋友们来约她出去时,她却婉言谢绝了人家的好意,而是一个人留在住处,躲在帘子后面,默默地边听别人欢声笑语,边回忆自己当年在东京时的快乐时光。 三、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整首词上下部分即通过今昔元宵佳节的描写形

7、成对比,以昔日的欢乐幸福对比今日的寂寞悲苦,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显深沉、浓重,从而突出了主人公现今的落魄。其他,如用“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的美景反衬“人在何处”的哀戚,以“元宵佳节,融合天气”反衬“次第岂无风雨”的忧虑,以“香车宝马”的“酒朋诗侣”,反衬自己的狼狈不堪,以“簇带争济楚”的中州之盛反衬今日“风鬟雾鬓”的憔悴,以窗外他人的“笑语”反衬屋内自己的孤寂。还有乘坐香车宝马的酒朋诗侣与帘儿低下听人笑语的憔悴、孤寂的词人作比,既写词人生活之凄楚,也写词人性格之孤高等。,对照鲜明 哀情深切 读李清照永遇乐偶得 倪木兴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临安时的作品,有其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是值得鉴

8、赏的一篇。 元宵之为节,始于汉代初期,至唐代发展成为热闹的灯市。宋代以后,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民间盛大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多少诗人词家,都取材于元宵灯节,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都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盛况,或借以歌颂当年的升平景象,或借以抒发自己的心境。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也是以元宵灯节为背景,抒写自己当时的感情的。 词人在这首词中是怎样描写景物和表现自己心情的呢?同样的元宵佳节,同样的美好景色,亦即“芳景犹自如故”,可是同一个人,由于时世不

9、同,容貌和心情已完全两样。词人以独特的笔触,用种种对比,使今昔两种元宵灯节的不同情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深刻地抒发了她眷念故国、忧患余生的痛苦。这是这首词的特色。,李清照首先用浓重的包彩极力渲染自然景物的鲜艳。元宵节傍晚,熔金似的落日,合壁般的暮云,多美的景致啊!但悲哀的心情使词人对着这春天黄昏的落日美景,发出了“人在何处”的慨叹。这慨叹是李清照对自己因国亡家破而漂泊江南的身世的感叹,是发自她内心的悲切之声。烟雾萦绕,嫩柳吐黄,春意盎然,好一派阳春景色。可是处于悲苦境遇中的词人,却感觉不到春意,连那吹奏着颂春曲梅花落的悠扬笛声,在她听来,也是声声怨,阵阵愁。“春意知几许?”那有半点春意啊!

10、哀怨之声何等深切。清王夫之在其姜斋诗话中写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去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李清照正是采用了这种抒写方法,一方面极力描绘景物的美好,一方面抒发自己心境的凄恻,乐景与哀情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景物越美好,她那悲哀的心情就越深沉,越突出。这种抒写方法,发挥了深刻的艺术力量,增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 词人的笔锋仍然没有离开景物的描写,“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寥寥几字,便把节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天气描写出来。然而词人却预感到转眼间会有狂风骤雨的来临,发出了“次第岂无风雨”的呼唤。这里又运用了对比手法,乐景和哀景相互衬托,表达了词人感到好景不长,人事已非的凄怆心情。在词人坎坷的生活道路中,

11、风雨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给她留下了惨痛的伤痕。即使在她闲适的时期,她也总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担心着遭受风雨的摧残。翻开李清照的词卷,这种心情,处处可见。“昨夜雨疏风骤”,“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风住尘香花已尽”(武陵春)花儿在风雨的吹打下枯萎凋谢,人儿在“风雨”袭击中瘦削憔悴,她的感叹多么深刻。不是么?她历尽了凄风苦雨,国家的厄运,个人的遭遇,使她的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往优厚闲适,如今颠沛流离;过去夫妻恩爱,现在孤寡悲寂;以前欢乐,今天苦痛。在词中,词人对“风雨”没有实在的、正面的描写,“次第岂无风雨

12、”,纯属猜拟之词。然而,这一虚拟却使实际的美景和联想中的哀景,亦即春光明媚与风狂雨骤,形成了对比,突出地抒发了好景不长的感叹,确乎发人深省。 李清照又运转艺笔,着墨于自己以往的欢乐情景,来映衬自己目前的愁苦。“中州盛日”,元宵节的京都,一片欢乐景象,真是“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玉辇溢通衢”(唐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宋辛弃疾青玉案)。当时,国运中兴,李清照又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条件优厚,生活清闲,“闺门多暇”,无忧无虑,正在青春年少时期的词人,自然特别注重元宵佳节,因此每逢三五,她总是戴以“铺翠冠儿”,饰以“捻金雪柳”,尽心把自己妆扮得娇艳,好与人

13、争芳斗妍,享尽欢乐。而今,李清照历尽沧桑,朝廷腐败,金兵入侵,汴京陷落,国土沦亡,深怀着亡国之痛;丈夫亡逝,自己只身流落江南,饱受家破人亡的苦楚。精神的打击,肉体的摧残,使得她容颜憔悴,鬟鬓狼藉,心境极度悲惨。她已没有条件打扮,更没有心绪梳妆。过去的欢乐已付诸东流,目前的悲寂多么深沉。今天的上元夜,此时的,景象,仍然是花灯齐放,车来马往,游人云集,歌声阵阵,舞姿翩翩,箫笙悠扬,通宵达旦,格外热闹,她却“怕见夜间出去”,因为热闹的情景,更会勾起她无限的愁闷。这个“怕见”包含着她多少辛酸!昔日盛妆、乐情与今日憔悴、哀情的对比,如此鲜明,真是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词人还从侧面表现别人的欢乐来衬托自己

14、的孤寂愁苦。词的上、下两片的结尾句,说明在元宵佳节时,别人是无限的欢乐,自己却是极度的悲寂,又是一个鲜明的对照。“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那些“来相召”的是李清照以往的亲朋好友,是一帮贵妇人,或许有的在国难当头时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想邀她一块饮酒作赋,行欢作乐;或许有的多少理解李清照的心情,驱来宝马玉辇,邀她行酒吟诗,藉以排遣她的愁闷。但这个经历种种苦难的孀妇,不为香车宝马所动,婉言谢绝了邀请。她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她有的是悲痛辛酸。朋侣和她,境况有别,心情各异,对比之下,词人的孤苦就更为突出了。至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人感情的流露更加真切。为什么她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她没

15、有出门观赏的兴致,也没有与人嬉戏笑闹的情绪。似她当今的境遇和心情,自然还不如低垂帘儿,忍听别人的阵阵笑语哩!姓孤寂悲苦至极。帘儿外是月洒银辉,灯放异彩,人人尽情观赏,个个说笑言欢;帘儿内她孤苦伶仃,压抑着自己无限的哀愁,她精神恍惚,忍听人家的笑话。帘儿外与帘儿内,别人与自己,欢乐与孤寂,对比格外明显。可以想象,词人此时的心情是言语难以形容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她一定泪痕满面,悲痛欲绝。词人以此句作结,多么耐人寻味。,永遇乐(“落日熔金”)共一百零四字,只用了一个“怨”字,此“怨”是词人感情的间接表露,而不是直接的抒发。除此之外,词人在造句遣词方面,便没有直接使用“怨”“苦”等词来

16、抒写自己的感情,但在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无限的凄怆。这与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不同,请看声声慢、武陵春两首:“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苦直言无忌;与刘辰翁的和作永遇乐壁月初晴也不一样,刘词“悲苦过之”,直接抒写:“满城似愁风雨”,“能赋词最苦”,“此苦又谁知否”,满纸悲、愁、苦,一览无遗。李清照的这首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言哀而哀然之情溢于言表,就是因为她在描绘景物抒发感情之中,善于运用种种对比:乐景与哀情,乐景与哀景,昔日盛妆、乐情与今日憔 悴、哀情,他人乐情与自己哀情,构成了明显的对照,突出地表达了自己哀怨愁苦之情,达到了一定高度的艺术境界。因此,这首词虽然没有摆脱其消极低沉的思想感情,但其影响仍然深远,难怪一百多年以后,刘辰翁吟诵这首词时还“为之涕下”,且在其后三年中“每闻此词”,仍“辄不自堪”,又以“易安自喻”,“依其声”写了赓和之作。(选自唐宋词鉴赏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