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9086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9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子植物.第二节 种子植物 第1课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种子植物(第1课时),生物人教版(RJ),一、观察种子结构,由表及里 先形态后结构 先宏观后微观,观察外形 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种皮 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用放大镜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观察外形 用刀片将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滴一滴碘液在剖面上,看看变色的位置,变色的部位是什么地方?变成了什么颜色?未变颜色的部位又是什么地方?,1、种皮的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2、种子中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棵植物?在种子中指出来。 3、胚在种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种子发芽时将如何变化? 4、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 5、两

2、粒种子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种皮,胚芽,胚轴,胚根,胚,子叶 (2片),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根,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3,4,5,2,1,保护幼嫩的胚,幼小的生命体,将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果皮和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1片),胚,保护作用,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将来发育成茎和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根,将胚乳内的有机物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乳,提供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1,3,4,5,6,2,有种皮和胚,有种皮和胚,子叶两片(贮存养分)、没有胚乳,子叶一片、有胚乳(贮存养分),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讨论,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

3、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种子的生命力更强。,能够产生种子,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1、胚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 A、胚根、胚芽、胚轴 B、胚根、胚芽、胚轴和胚乳 C、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 D、胚芽、种皮、胚轴和胚根 2、种子共有的结构是 ( ) A、种皮、胚芽和子叶 B、种皮、胚乳和子叶 C、种皮、胚 D、种皮、胚芽、胚 3、下列植物的种子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是( ) A

4、、玉米 B、水稻 C、小麦 D、花生,课堂演练,C,D,C,4、种子结构中( )是新植物体;大米是水稻种 子的( ) A、胚 B、种皮 C、胚乳 D、子叶 5、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主要区别( ) A、胚的位置不同 B、外形不同 C、种皮不同 D、胚中所含子叶数目不同, 贮藏营养物质部位不同 6、下列关于植物种子胚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 A、种子的主要构造是胚 B、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 C、玉米种子没有子叶,但是有胚乳 D、胚的构造不包括胚乳,C,A,D,C,7、下列哪一组说法都正确( ) 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四部分组成 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株的幼体 将一粒玉米纵

5、切后,在切面滴碘液,整个 切面总是都变得一样蓝 种子中,子叶发育为叶,胚芽发育为芽,胚 轴发育为茎,胚根发育为根 A、 B、 C、 D、 8、我们日常生活中喝的豆桨主要是从黄豆种子的 哪一部分榨出来的?(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C,D,9、农民将刚采收的玉米果穗吊挂在房檐下面, 这对保存种子的好处是( ) A、防止种子被鸡吃 B、防止和其他作物种子混杂 C、温度高,促进种子成熟 D、保持干燥,延长种子的寿命 10、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挖掘出了“沉睡”千年 的古莲子,种下去后还能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前都要“沉睡”很长时间 B、种子的生命力很强 C、种子埋在土里不会萌发 D、莲子需要埋在土里一段时间才能萌发,D,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