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47019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眼和视觉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与视觉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6章第1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和视觉”。1.知识与能力:(1)理解感觉和感觉器官的含义。(2)掌握并能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4)在实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引领介绍课件展示讨论交流”方式完成。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结合引探法、实验法、自学法和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保护视力、预防近视,自觉维护身心健康的

2、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2.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教学难点眼的屈光调节及视觉的形成。学情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非常强,又不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变抽象为形象,所以学习起来也很容易。再加上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大脑皮层上功能区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通过这些功能区可以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这样在知识结构上为本节课的顺利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行为,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

3、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主动而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现行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首先通过创设情景,游览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交流,从而了解眼球的结构及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积极性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由于视觉的形成及近视、远视和矫正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理论性很强,不易理解,因此在设计这方面内容的时候,我采用直观性很强的动态课件来演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同时

4、注意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再经过同学们彼此的交流、合作,这样使重点和难点很容易被突破了。另外,在介绍近视成因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从而也激发了学生保护视力,珍惜健康的美好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虽然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动画课件及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得也比较轻松。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同游览一下桂林的山水(课件展示,有情景介绍),同学们感觉桂林的山水美不美?(美)那么你是通过身体的哪些部位感觉到桂林的山水美?

5、(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介绍)。人体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眼睛和耳朵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尤其是眼睛,它是人体的视觉器官。据统计,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因此,眼睛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事物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板书:眼与视觉)。师:每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平时我们经常照照镜子。但是,当你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镜子中的眼睛具有什么特点吗?生:外面有眼睑、睫毛,里面有眼球,还有肌肉等。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以上同学们所提到的眼睑、睫毛、

6、泪器、眼肌等结构都是我们从外部观察到的眼睛的一些附属结构。而它的内部是一个球体,称为眼球,它是眼睛的最主要部分。那么眼球由哪几部分结构构成,每一部分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微机出示板书: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在我们同学的桌子上都放有一个可拆装的眼球模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观察这个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注意结合书中的插图,并按照书中实验的方法一步一步来完成。同学们开始实验操作,通过拆卸和组装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并分析、讨论、交流。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哪一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各个组的同学纷纷踊跃登场,按照模型的顺序介绍眼睛的结构。(眼球分眼球壁和内容物两

7、部分。眼球壁又分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外膜包括前面的角膜和后面的巩膜。中膜包括前部的虹膜、稍后部的睫状体、后部的脉络膜。内膜是视网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师:同学们介绍得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同来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眼球的各层结构关系,有配音。)眼球的结构我们己经清楚了,那么各部分结构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呢?下面同学们阅读书中82页前五自然段的内容。阅读完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汇总在笔记本上。学生阅读起来,然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边研究边总结,课堂气氛很活跃。讨论结束之后,我请同学们到前面把汇总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并且边指示模型边讲解。也许有的小组没有汇总全,

8、然后可以由其他小组来补充。最后我用大屏幕把整个汇总的结果展示给大家。(课件展示)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这是什么?(照相机)。我知道同学们的生活阅历非常丰富,那么哪位同学知道相机是怎样拍摄照片的呢?许多同学积极回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相机镜头的折射之后,进入相机内部的暗箱里,然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经过化学物质的冲洗定影之后,这样就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照片了。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我拿的这个相机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眼球有什么关系呢?生:相机成像的原理和眼球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师:非常不错,那么眼球到底是怎样形成物像的?视觉如何形成?请看大屏幕(课件展

9、示视觉形成过程: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成像视神经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看完之后,请同学们分析讨论。复述视觉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对不明白的地方产生质疑,然后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焦点问题之一:如果这个物体往前或再往后一些,所形成的物像就不应该落在视网膜上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呢?”答案:睫状体肌肉舒缩,调节晶状体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像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课件演示)焦点问题之二:为什么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倒像,而我们看到的像却都是正立的呢?答案:这是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虽然看到的是倒像,但是由

10、于长期的接触该事物,受到视觉和其他各种感受器的综合刺激,大脑皮层根据经验做了重新调整,这种调整从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看到的物像都是直立的。)师:如果对于一个正常的眼球来说,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有些人具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或不注意用眼卫生,遗传等因素造成了眼部的一些疾病,近视和远视就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课前我要求同学们调查你所接触的环境中患近视眼的情况,不知同学们调查的怎么样了,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组1调查对象:我校初一年级全体同学 总人数:688人 患近视人数:39人 患病率:5.7% 原因:看书太近,躺着走着看书,姿势不正确;看

11、电视时间太长,打游戏机时间过长等。组2调查对象: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学生 总人数:406人 患近视人数:157人 患病率:38.7% 原因:一大部分是因为用眼时间过长,眼睛疲劳所致;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不注意用眼卫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造成的;极少部分是父母遗传。组3调查对象:红太阳幼儿园 总人数:65人 患近视人数:3人 患病率:3.07% 原因:遗传或意外伤害。组4初四学年今年比去年相比 患病率提高, 学习压力比较大。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都认真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增大,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和远视眼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如何进行

12、矫正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演示:近视和远视及矫正方法。)师:我看到我们班级真有戴眼镜的同学,老师想请你谈一谈,你患的是哪一种眼病,患上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怎样进行矫正的?(选择一至两名患有近视或远视的同学谈感想)师:当眼睛患上近视或远视之后,看不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所以要及时地进行矫治。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及时、准确,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眼与视觉: 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二、视觉的形成三、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巩固训练:(微机出示“动一动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有什么感想?今后如何去做呢?

13、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激发了学生珍惜健康的美好情感。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大量的、生动的教学课件使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接受,便于学生掌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效果非常好。同时,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去分析、讨论、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体现。教学点评本节课能够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和完善了课程内容,大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不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陶冶情操。本节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教师角色,

14、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中的统治地位,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思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到参与、点拨和促进的作用。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发展了自我,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成功和喜悦。2.开发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我们实施课改目标的一个主导方向。本节课教师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利用模型及多媒体,让学生主动探究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这样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掌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问题意识,为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问题是进行探究活动的起点。人们常常会对那些有意义而又困惑不解的事物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去理解它、解释它,这就是问题意识。本节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才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上形成的是一个倒像,而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体却是正立的?”等问题。这些问题,为进一步探究视觉的形成创设了条件。 4.结合生活体验,提升价值观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