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9712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临夏市一中 王勇我今天所设计的这堂课的题目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部分来说说这节课我是如何设计的。一、教材目标的分析与定位1、教材分析:压强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知识核心,是学习全章知识的基础。压强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压强是在学习了力的基础上,对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进一步描述,是对前面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以及后浮力产生原因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节内容分三个阶段,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2、什么是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作为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诠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通过以前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3、教学目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等因素,我制定本节课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

3、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据此确定下面教学重点难点。 来源:学科网ZXXK4、教学重点、难点来源:学科网重点:压强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应用;探究

4、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来源:学&科&网2、学法:据以上教法和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 控制变量法,归纳法,数学推理法。三、教学流程设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本节教学程序采用以下几个板块进行:情景导入,压力与重力,压力的作用效果,压

5、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及计算,增大与减少压强的方法,总结与反馈,课后练习,布置作业。1、情景导入(1)单元导入由于本节是一章的起始,是学生开始接触压强的第一节有必要进行单元的导入。人类通向深海的道路十分崎岖和艰难,其中原因之一,是深海的海水压力大的令人难以置信,人要潜入深海是一个高科技的难题,2012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了7km级的深海中,敲开了这一神圣的“龙宫”的大门。深海7km意味着什么?有人说设想你在深海7km处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的脚背的压力相当于1500个人叠起来踩在你的脚上!海水的压力真有这么大吗?为什么?我们通过学习第九章的知识将逐渐解决这

6、一疑问。(2)课程导入同学们再观察下面这幅图,谁陷入雪地得更深,为什么?要想弄懂这个问题,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压强 学生观看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入课题,体现了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教学理念。2、压力的概念(1)通过展示放在水平面的杯子,人按图钉等代表不同方向的压力的生活现象的图片,提出问题,通过受力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出所受压力的共同特征,导出压力的概念和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样让学生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2) 由于重力知识的干扰,认为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学生对压力的概念产生

7、困扰,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表格来把重力和压力加以区别,组织学生分析,明白压力不是重力,压力也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也为接下来压力的作用效果作铺垫。这样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知识的递进关系。3、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铅笔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用两个手指用力向中间压一只铅笔的实验,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气球动手做一做,试一试,与手指和手掌接触的气球形变程度不同的实验,提出问题:手掌和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观察气球的两端的凹陷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在这个

8、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接着教师请学生们观察对比教材中穿滑雪板的人和没穿滑雪板的人在雪地行走图片并提出问题,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通过对比两幅图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探索自然的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我们重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大量的实例,了解对比是一种处理科学问题的常用方法,同时认识到压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演示实验,意在通过体验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并有所依据的

9、提出合理的猜想。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给演示实验准备如下的器材:沙子、压力小桌、钩码。来源:Zxxk.Com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4、压强概念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对比速度概念分析概括得出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并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结合压强计算公式

10、,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运用类比的方法,结合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自主得出压强的定义和公式。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例题1:一本重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 m2 ,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通过例题使学生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更进一步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师分析例题,主要强调公式的应用和解题规范。深刻挖掘例题的隐含意义:一是单位要一致,二是正确理解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含义。三是进一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

11、例题2:质量为60kg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50cm2,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10N/kg)通过学生到黑板演算,既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也可以检验学生对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大家知道了人对地面产生的压强,那当人行走时人对地面的压强大,还是站立对地面的压强大?自然引入下一个问题-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5、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师生共同列举压强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多媒体展示),分析各用什么方法增大,减小压强的。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

12、应用于社会”的新课标理念。6、总结和反馈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形成知识体系,既总结知识也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的问题,意图:学以致用,前后呼应。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7、课后练习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巩固练习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拓展,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8、布置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压强计算的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搞好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一目了然,直观显示出教材的思路,并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上,我根据新课标精神,以现代课堂教学观为指导,以实验活动为基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力求突出课堂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我相信,通过这个设计的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会有一定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