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练习和答案-食品营养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861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练习和答案-食品营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练习和答案-食品营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练习和答案-食品营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练习和答案-食品营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练习和答案-食品营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练习和答案-食品营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营养与能量平衡练习和答案-食品营养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一、填空1、人体热能需要的测定方法有 和 。2、人体的热能消耗包括 、 和 三方面。3、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4、 、脂肪和 称之为三大产能营养素。5、 是指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二、选择1、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是 。A.体力活动消耗 B.基础代谢C.非体力活动消耗 D.食物热效应耗能2、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的 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A.30% B.50% C.60% D.70%3、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 。A.17.15 kJ B.39.54 kJ C.23.64 kJ D.18.61 kJ4、以下产能营养素净能

2、量系数最高的是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乙醇5、测定基础代谢率最有用的指标是 。A. 体重 B. 身高 C. 年龄 D. 性别三、名词解释1、食物能值:是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亦称“物理燃烧值”,或称“总能值”。用弹式测热器进行测定。2、生理能值 :即机体可利用的能值。3、能量系数/食物的热价: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4、基础代谢:是指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所需的能量需要,指在机体处于空腹12-14h,睡醒静卧下,室温保持在26-30,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安静状态下测定的能量消耗。5、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基

3、础代谢能量,表示了基础代谢的水平。用kJ/(kgh)或MJ/d表示。6、食物热效应TEF/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指人体由于摄食所引起的一种额外的热能损耗。7、能量密度:指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与食品的水分和脂肪含量密切有关,另一特性是食品的稠度。8、低热能食品:由含能量低的食物原料(膳食纤维)所制成。9、高能食品:由含能量高的食物,特别是含脂肪量高而含水量少的原料制成。如奶油、巧克力等。四、简答(一)简述能量的作用。肌肉收缩、维持体温、大脑活动、吸收分泌、生物合成。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二)简述人体的能量需要及其主要组成。人体的能量需要:指个体在良好健康状况下,以及与经济状况、社会所需

4、体力活动相适应时,由食物摄取的并与消耗相平衡的能量。人体能量的消耗主要由三方面组成: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能量消耗。婴儿、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孕妇、乳母、疾病恢复期的病人:生长发育和新组织增加。(三)简述对食物的代谢反应的作用机理。1、营养素所含能量并非全可被机体利用,只有在转变为ATP或其它高能磷酸键后才能作功。不能转变为ATP的部分则以热的形式向外散发,从而进食后可见机体在安静状态下向外发散的热比进食前增加。 2、摄入的葡萄糖和脂肪酸在体内进行合成代谢时需要一定能量,至于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所需能量更高。而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后,在肝脏脱氨并合成尿素时也需要消耗一定能

5、量。五、论述(一)试论述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1、年龄:婴幼儿最高;进入幼儿、学龄期有所下降;到青春期又出现一次高峰;成年以后逐渐降低。2、性别:女性比男性低5-10%。妇女在月经期,以及怀孕、哺乳期时基础代谢率均由增高。3、营养及机能状况:在严重饥饿和长期营养不良时,身体基础代谢率可达50%;疾病、感染、体温升高也使其增加。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致使代谢加速;肾上腺素可引起其暂时增加;垂体加速可刺激甲状腺和肾上腺。4、气候:寒冷地区温热带;高温或低温适宜温度5、体型:相同体质量者,瘦高矮胖。体表面积大,脂肪组织的代谢活性很低。6、应激状态:一切应激状态,如发热、创伤、心理应激等均可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6、。7、种族、情绪及过多摄食等都可能影响基础代谢。(二)试论述大豆的营养特点,它有哪些抗营养因子。1、大豆营养成分丰富:大豆蛋白质含量约为35%-40%,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除蛋氨酸、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不足外,大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动物蛋白质相似,接近人体需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豆所含脂肪量约为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且以亚油酸最多,高达50%,油酸达30%以上。此外,大豆油中还含有1.64%的磷脂和具有较强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E。大豆中含碳水化合物量为25%-30%,其中一半是可供利用的淀粉、阿拉伯糖、半乳聚糖和蔗糖,而另一半是人体不

7、能消化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发酵产气,引起腹胀。但同时也是肠内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因子,因而无碍健康。矿物质:富含钙、磷、钾、镁,并有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硒,但大豆中矿物质生物利用率低。维生素:各种B族维生素含量都较高,尤以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含量丰富;豆油中还含有维生素E,干大豆中不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此外,大豆中还有多种有益健康的物质,如大豆皂苷、大豆黄酮、大豆异黄酮(一种植物雌激素)、大豆固醇等,能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保护心脑血管;以及大豆低聚糖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2、大豆的抗营养因素:蛋白酶抑制剂:能

8、够抑制人体内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等的活性,故生大豆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很低。采取加热处理使其失活。脂肪氧化酶:不仅引起豆腥味,且在储藏中易造成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酸败和胡萝卜素的损失。植物红细胞凝集素PHA:一种有毒糖蛋白,能够特异性地与人体和动物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发生凝聚作用,影响生长。适当湿热处理可失活。植酸:大豆中所含的大量植酸会妨碍钙、铁、镁、锌等的吸收。抗维生素因子:生大豆中含有抗维生素因子,具有破坏多种维生素的作用,加热可除去这些有害因素。胀气因子:豆类所含有的棉籽糖、水苏糖经大肠杆菌的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使人腹胀不适,过去也作为抗营养因素对待,实际上它们对营养

9、吸收并无妨碍,还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三)试论述能量消耗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能量的消耗主要由三方面组成:维持基础代谢。对食物的代谢反应。从事各种活动和劳动。1、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是指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维持体温、脉搏、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须的能量需要,在机体处于空腹12-14h,睡醒静卧,室温保持在26-30,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安静状态下测定的能量消耗。其影响因素有:年龄:儿童、青少年基础代谢率高于中老年人。性别:女性低于男性。营养及机能状况:甲状腺、肾上腺、垂体对能量消耗有影响。气候:长期处于寒冷和炎热地区的人,后者基础代谢稍低。2、对食物的

10、代谢反应,指由于机体为摄食利用食物中营养素所额外支付的能量消耗。取决于所摄取食物的营养组分和所吸收的能量。各种营养素中蛋白质的这种反应最强,相当于其本身产能的30%,糖类为5%-6%,脂肪为4%-5%。此外,还与进食量和进食频率有关,吃得越多,进食越快,食物热效应越高。3、体力活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是相同性别、年龄、体重和身体组成中影响个体能量需要的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工作越不熟练,其所需要能量越多。肌肉发达者,活动时消耗能量多。体重越重者,做相同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矮化砧嫁接的苹果树树冠体积小于乔化砧嫁接的苹果树树冠体积,矮化砧苹果树单株产量低于乔化砧苹果树,所以,栽植矮化苹果树必须根据不同的矮化砧木和不同类型的短枝型品种适当加大栽培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