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中心探索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35982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邻里中心探索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邻里中心探索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邻里中心探索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邻里中心探索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邻里中心探索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邻里中心探索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邻里中心探索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邻里中心”设计模式研究,建筑学报,BY:高金峰,基于重庆两江新区花朝街道“邻里中心”研究的思考,研究背景,探索与创新,结语,研究背景,邻里中心,又可称为“街坊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社区服务概念,是为社区居民提供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中心。,“邻里中心”理念最早由新加坡于 1960 年代在美国“邻里单元”的基础上发展提出。 国内最早由苏州工业园区率先从新加坡引进规划实践,到中新天津生态城得到进一步发展,ONE,存在弊端: 1.过于偏重商业,公共服务配套薄弱 ; 2.与行政管理体制结合不好,居民使用不便 ; 3.规划建设标准和品质偏低,标准化、模块化不足等,因此

2、重庆两江新区利用制定新区社会事业专项规划的机会,以花朝街道为例,开展了新型邻里中心规划建设模式的相关研究,以便结合当前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丰富完善邻里中心的公共管理服务功能,提高其在新区的规划建设品质和标准化、模块化程度。,背景,一、“邻里中心”的起源,TWO,“邻里中心”理念起源于“邻里单元”,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CA佩里 (Clarence Perry)于1929 年提出来的 ,为适应现代城市汽车交通的发展的一种安全舒适、设施完备和适宜居民生活的新型居住社区环境。 邻里单位的规模以小学的规模为基础,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按照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 邻里单位内提供商店、图书馆、教堂和

3、公共活动中心等必要社区活动设施,将分散的居民以住宅区为单位聚集起来,以增强邻里交往联系与社区凝聚力。,“邻里中心”理念的起源与发展,二、“邻里中心”在新加坡的成功实践,THREE,新加坡于 1965 年开始新建城镇以及组屋计划,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邻里中心规划建设模式与经验已经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代表和典范。 新加坡邻里中心被称为 Hom e By Hom e(邻里之家 ),即在每个居住聚集区内,建设配备零售、餐饮、娱乐和文化等多种服务设施,同时汇集社区服务与商业功能于一体,是一种为周边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新型社区商业发展模式。,“邻里中心”理念的起源与发展,FOUR,邻里商店、邻里

4、中心、新镇中心 3 个等级 邻里商店为 1000 1200 套住户配套服务 邻里中心为 6000 8000 套住户配套服务 新镇中心为 4 6 万套住户配套服务,邻里商店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生活商品店和餐厅 ; 邻里中心日常中档商品,包括生活商品店、诊疗所、餐馆和小贩中心 ; 城镇中心高档商品,包括超市、银行、百货公司、餐馆、邮政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依托组屋裙房、临街店面等空间进行功能组织。 如 Clem enti邻里中心依托组屋裙房建筑空间结合组屋之间的空地将其组织为邻里空间服务。,三、“邻里中心”在国内的实践与发展,FIVE,从 1990 年代初,中新两国政府开展战略合作,新加坡先进的城市

5、规划与管理经验得以在国内延伸与发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随着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先后开发,拉开了 “邻里中心”模式在国内规划建设的实践序幕。,第一代“邻里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 中新政府的第 1 个战略合作项目,基本照搬了新加坡邻里中心的理念。园区共规划“邻里中心”39 处,其中已建成 14 处,待建 25 处。由小到大分为便利型、小型、中型、大型 4 种,第二代“邻里中心” 天津生态城 中新政府的第 2 个合作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基础上有所发展。天津社区的邻里中心共规划 23 处,其中一期建设 10 处,目前第三社区中心已投入使用,第一、第二社区中心即将建成。在建设规模上,社区划分

6、为“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体系。,SIX,规模 便利型:小于 5000m2 ,人口约 0.5 万 ; 小型:约 2 4hm2 ,人口约 3 4万人 ; 中型:规模约 5 10hm2 ,人口约 5 10 万人 ; 大型邻里中心作为区域中心,不小于 10hm2 ,人口也大于 10 万人。,业态 便利型邻里中心:以生活便利店、水果蔬菜店、美容美发店等基础商业为主 ; 小型邻里中心:基础商业 + 快捷便利性购物 ; 中型邻里中心:基础商业 + 社区服务中心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 大型邻里中心:一般以商业综合体的形式出现,具有完整的商业服务功能与行政管理职能.,代表 金鸡湖邻里中心,又名“邻瑞广

7、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西华林街 88 号,金鸡湖大道与西华林街交汇处,总建筑面积 15hm2 。 该邻里中心于2013 年 6 月开业,是目前苏州工业园乃至整个苏州 市规模最大的邻里中心.,平面布局 苏州工业园邻里中心大部分均独立占地,采用单体式或围合式布局,第一代“邻里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SIX,规模 社区划分为 “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 三级体系。 其中生态社区的邻里中心服务半径约 500m ,服务人口约 3 万人,规划占地规模一般为1.5hm2,业态 基础商业 + 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行政管理等服务功能。,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上,社区中心与苏州邻里中心类似,均独立占地 。

8、,第二代“邻里中心” 天津生态城“社区中心”,EIGHT,室外公共活动场地的面积与数量均不足,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休憩型绿地公园等缺失,致使邻里中心总体环境不佳。 1)与公共交通站点结合度不足。邻里中心距离轨道站点、公交站点距离较远,可达性不高 ; 2) 停车空间不足。大多数的邻里中心未在地下或者周边配设足够的公共停车场,造成乱停乱放现象严重,通行效率低下。,国内现状“邻里中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1,2,3,与行政管理体制结合不好,居民使用不便,规划布局上,常将服务半径作为主要因素来考虑,未统筹考虑街道、社区的行政管理范围,致使不少邻里中心在街道社区中的位置较偏僻,实际使用不便. 均为专营公司负

9、责规划建设及后期运营,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公共服务与行政管理未能有机融合,二者对应关系不足,致使管理效能与服务效能均未能发挥最大成效.,过于偏重商业,公共服务配套薄弱 ,功能复合度不足,公共交往空间和交通等配套不足,公共服务实施未能考虑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求,缺少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的户外休闲场地,邻里中心的聚集效应及吸引力不足。 社区用房布局不均衡,设施分散,公益性设施大都位于较偏位置,部分社区用房存在用地局促、建筑面积偏小、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的情况,探索与创新,通过充分吸收前几代“邻里中心”模式的有益经验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优化改进,建立符合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第三代“邻里中心”,探索具

10、有创新示范意义的新型社区服务运行和管理模式。,花朝街道区位及现状,ONE,重庆两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为提升城市品质并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中心,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拟在新区花朝街道选址并规划研究布局新一代“邻里中心”。,研究背景,设计模式,一、结合街道与社区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合理设置分级体系及选址布局,二、充实完善基础公共服务,完善邻里中心功能并实现指标标准化,三、对邻里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的空间布局、建筑形象进行模块化设计,强化邻里中心的统一性、可识别性,降低建造成本,TWO,将花朝街道邻里中心设定为街道级邻里中心与社区级邻里中心两级结构。即 1 个街道级邻里中心,4 个社区级邻里中心。 街

11、道级邻里中心位置与上位规划对接,兼具街道邻里级商业与公共服务功能,服务半径约为 800 1000m 。 社区级邻里中心结合 4 个新增社区设置,具备居住邻里级商业与公共服务功能,服务半径约为 500 800m.,靠近街道或者社区的几何中心,与其他公共服设施用地有机整合,提高邻里中心的可达性、便利性与舒适性。,一、结合街道与社区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合理设置分级体系及选址布局,1,2,策略一,THREE,选址位置应设置于方便居民出入、便于服务辖区居民的地段。 应设置于交通便利、市政设施条件较好的地段,宜结合公交、轻轨站点设置。 应结合规划的公共停车场、广场、公园等开敞空间布局,规划商业、教育及其它

12、生活服务设施相邻布局,引导和鼓励与交通中心、游憩中心、购物中心和教育中心进行叠加,共同形成功能更加完善的综合服务中心。 按照上述原则,对原有控规中相应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学校、邻里公园、公交站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等 )与邻里中心设置位置进行有机整合,保证邻里中心的可达性、便利性与舒适性。,选址原则,FOUR,总体功能设置上,在综合服务中心、商业服务配套两大类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停车设施配套,基础教育配套,邻里公园、广场 3 部分。 同时,结合苏州、天津经验以及重庆自身用地条件特点,对邻里中心 (包括中型邻里中心与小型邻里中心 )5 大部分的功能指标进行标准化。,结合苏州、天津经验以及重庆市城乡

1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配置相关要求,花朝街道 (中型 )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包括 5类 7 项 ;社区 (小型 )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包括 6 类 7 项,对每个功能的具体指标进行标准化设计。,二、充实完善基础公共服务,完善邻里中心功能并实现指标标准化,1,2,策略二,FIVE,结合邻里中心 5 大功能板块 (综合服务中心,商业服务配套,停车设施配套,基础教育配套,邻里公园、健身广场 )及相应占地规模指标与建设规模指标,对“邻里中心”各个功能布局进行模块化组合,强化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实现场地利用的最大化。,结合具体功能,将街道级综合服务中心细分为综合公共服务中心 (包括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

14、老年服务中心、街道图书馆、全民健身中心 5 个小模块 )、卫生服务站、派出所、健身广场 4 个模块,并通过公共通廊进行连接 ; 为集约用地,将社区级街道服务中心各个功能 (包括便民服务中心、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菜店 )整合在 1 栋建筑中,并与健身广场等有机结合。,三、对邻里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的空间布局、建筑形象进行模块化设计,强化邻里中心的统一性、可识别性,降低建造成本,1,2,策略三,SIX,形象模块化在符合与匹配功能的前提下,应遵循标识化、地域化、共享化原则。包括标准化高度、标准化立面、标准化色彩、标准化材质、标准化标识。 标准化高度:街道邻里中心标准化

15、高度应满足地块实际规划控制要求,以多层建筑为主,建筑高度不应超过 24 m 。 社区邻里中心标准化高度应结合开发项目进行设置,当设置于建筑裙房时,以裙房首层、2 层为宜,不应超过裙房 3 层以上进行设置. 标准化立面包括屋顶、檐口、墙身、门窗等 4 个部分,立面应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公平、开放、高效的整体风格 。 标准化色彩应采用不与特定功能要求色彩相冲突的基本底色,外墙主导色彩以白色、浅灰色为主,檐口、门头、窗框等局部可采用棕色、深灰色。 标准化材质应主要采用外墙漆、显框无色中空玻璃,局部装饰可采用铝板。 标准化标识导引应具有统一大小、色彩、比例、材质,设置于建筑物屋顶、门头及地块邻接主干道、道路交叉口处,按照“中国社区”标识规范应用手册相关要求制作。,3,结语,邻里中心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基本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也是居民日常使用率最高的公共设施,其规划设计模式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和宜居程度。本研究在总结和借鉴其它地区已有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重庆的行政管理体制实际,进一步分级完善了新型邻里中心的配套功能,并对其规划设计模式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后,还将在工作中继续加强研究,不断提高邻里中心的规划设计水平和标识性,推进邻里中心规划建设的标准化、模块化。,结语,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