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5034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学科 化学年级 九年级学校 韶关市第十一中学姓名 杨建清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处理1、本课题是在学生已有了部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知识基础、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的初步能力、检验氧气的实验能力以及运用常见化学用语的能力基础上,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是探究水组成的开始,水分解部分是一个水电解的实验探究。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将

2、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教育内容丰富,学习情景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在这一节课,为了克服电解水装置解速度率慢,操作不便,装置少,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我本想设计成学生利用身边资源自主实验探究为主,但由于是到韶关市第十四中学异地上课,不便于学生分组实验。我根据电解水原理并参考资料,制作了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代替电解水装置。4、本节内容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和化合价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化学式和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分析、综合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分析1本节课是到韶关市第十四中学九年级(5)班异地上课,据任教教师说九(5)班

3、是九年级比较差的班级,我也看了他们第一、二单元的测试成绩,优秀学生只有4人,占9.76%,及格21人,占51.22%。2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3在本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的困惑也是很突出的,那就是:水是不是一种元素?是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为什么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展示情景学生关注,产生兴趣激发兴趣 引出问题引导发现问题感知和提出问题 培养

4、批判思维 实施探究 引导探究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培养科学素养 得出结论引导得出结论 表述结论 培养思维表达能力三、教学模式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氢气和氧气。(2)认识水的组成。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难点:水的电解实验和生成气体的检验演

5、示六、教具准备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如图12根铁钉,母指大的一端封口的玻璃管,若干根电线, 10V左右直流电源(如68五号电池或一些能输出这种电压的变压器),一个去底的大饮料瓶(如图1),合适的胶塞;制成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如图2酒精灯,小烧杯,湿毛巾,水槽,尖嘴金属管,试管,火柴,小木条等。实验药品:锌粒,稀盐酸,适量氢氧化钠,自来水。七、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平台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情景1:请你欣赏素材(多媒体投影图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展示课题欣赏图片,关注问题回答:水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知学习对象,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眼睛来探视水

6、的未知和魅力。同时引入课题和探究内容。情景2:水的组成探索史情景3:热气球和氢气球的升空故事1、了解水的组成探索史2、听故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出问题设疑: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此起关注,思考问题。此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活动得出结论讨论与交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9有关氢气的知识。探究活动一:氢气有哪些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氢气的验纯方法)2、化学性质:(H2有可燃性)(1)点燃纯净的H2现象:(2)点燃不纯净的H2现象:(同时释疑)(点燃前一定要验纯)讨论:(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2)、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

7、成?思考:氢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来检验?通进阅读解决问题。学生回答: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观察老师演示,思考和记录现象学生描述: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并放出热量。学生书写化学表达式:学生描述:发生爆鸣或爆炸,并试解释故事里发生悲剧的原因。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阅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知学习对象,掌握科学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思维表达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承上启下引出问题探究活动【过渡语】人们发现氢气在空气或在氧气里燃烧生成水之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引导发现问题:水的电解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有什么新物质?探究活动二:水的组成(对仪器及水中加入电解质加以说明,并

8、对现用仪器与课本仪器进行对照说明。)1、通电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两电极正极端的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比较两玻璃管中现象差异观察水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凝固点(冰点)沸点感知和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敢于质疑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实验现象,比较两玻璃管中现象差异学生讨论与交流,展示和回答,做笔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引出问题探究活动两极产生的是什么物质呢?如何验证?2、检验生成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两电极正极端的

9、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解释感知和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敢于质疑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注重“过程与方法”对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有好处的。讨论与交流(1)、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呢?学生讨论与交流,展示和回答,做笔记学生水是由_ 和_组成的,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出结论【板书】3:水的组成:水的分解反应文字表达式:化学表达式:反应基本类型:学生讨论与交流,回答:水是由_ 和_组成的;水分

10、子由 和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 和 构成的。由此水可以表示成H2O学生试写化学表达式。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教学反思1.实验方法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2.你设想可以怎样用水制得氢气?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今后在这一方面研究有所突破,为人类作出大的贡献上述反思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立即作答,课下思考,感悟出新体会。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发表看法 ,也可作为课后思考题。学生回顾反思与分享所获:我知道了我学会了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我感到最困难的是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反思题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学生最后整理学习反思与分享也是一个能力提升和创造。九、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一、水的生成 二、水的分解1.氢气的物

11、理性质 1.现象2.氢气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 2.检验(2)检验氢气的纯度 3.表达式: 水 氢气+氧气 通电氢气+氧气 水点燃 H2O H2 O2H2 O2 H2O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十、连接中考1.(2012广东)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D若负极试管气体为5mL,则正极试管气体为10mL2.电解水实验中通 直 流电,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 导电性 ,负极产生的是 氢气 ,正极产生的是 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 _。3、有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两种气体B和C已知铁丝可以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C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它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生成物质A(1)写出A、B、C、D四种物质的名称:A _ B _ C _ D _(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表达式,并在括号里写出基本反应类型: A通电分解 ( ) 铁丝在B中剧烈燃烧 ( ) C在空气中燃烧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