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拓展阅读朱光潜生平《谈作文》(语文长春九上) - 副本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1191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档】拓展阅读朱光潜生平《谈作文》(语文长春九上)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档】拓展阅读朱光潜生平《谈作文》(语文长春九上)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档】拓展阅读朱光潜生平《谈作文》(语文长春九上)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档】拓展阅读朱光潜生平《谈作文》(语文长春九上)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档】拓展阅读朱光潜生平《谈作文》(语文长春九上)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拓展阅读朱光潜生平《谈作文》(语文长春九上)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档】拓展阅读朱光潜生平《谈作文》(语文长春九上) - 副本(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作文拓展阅读 朱光潜生平朱光潜,安徽省桐城县人(今枞阳县麒麟镇)。父亲朱子香,是乡村私塾先生,颇有学识。朱光潜少年在父亲的督促下读私塾,15 岁上孔城高小(在今孔城镇桐乡书院内),半年后升入桐城中学。在桐中他弃时文而从古文,受国文教师潘季野熏陶,而对中国旧诗产生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入免费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入学后一年又考取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送生,到英国人办的香港大学学教育。民国七年(1918年)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学习了英国语言和文学、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奠定了一生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入香港大学后不久,国内爆发五四运动,朱光潜由新青年杂志看到胡适提倡白话文的文章

2、,深受震撼,毅然放弃古文和文言,改写白话文,后用白话文发表美学处女作无言之美。香港大学毕业后,经同班好友高觉敷介绍结识吴淞中国公学校长张东荪,并应邀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到该校中学部教英文,兼校刊旬刊主编。编辑助手是当时以进步学生面貌出现的姚梦生(姚蓬子)。在吴淞时期,朱光潜心向进步青年却不热心于党派斗争,不问政治,与左派郑振铎、杨贤江,右派陈启天、李璜等都有往来。江浙战争中吴淞中国公学关闭,由朋友夏丏尊介绍到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英文,不久匡互生不满春晖中学校长的专制作风,建议改革未被采纳,遂辞去教务主任职。朱光潜同情他,一起断然离开春晖中学赴上海谋生。后夏丏尊、章锡琛、丰子恺、周为

3、群等也陆续离开春晖中学赶到上海。加上上海方面的叶圣陶、胡愈之、周予同、陈之佛、刘大白、夏衍等,成立了一个立达学会,在江湾办了一所立达学园。按匡互生的意见,朱光潜草拟了开办宗旨,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的口号,矛头直指北洋政府的专制教育。他们还筹办了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前身)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立达学园办起后,朱光潜考取安徽官费留英,民国十四年(1925年)夏入英国麦丁堡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民国十八年(1929年)毕业后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又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听讲,对巴黎大学文学院长德拉库瓦讲授的艺术心理学甚感兴趣,并受其启发起念写文艺心理学。后离开英国转入

4、莱茵河畔歌德的母校斯特拉斯堡大学,完成悲剧心理学。英法留学8年中,朱光潜先后获英国文学硕士和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但由于官费经常不发,经济拮据,他只得边听课、边阅读、边写作,靠稿费维持生活。先后替开明书店的一般和后来的中学生写稿,曾辑成给青年十二封信出版。该书反映了当时一般青年小知识分子的心理状况,畅销全国,影响很大。从此他和广大青年结缘。接着文艺心理学及其缩写本谈美、译著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总结自己对变态心理学的认识的变态心理学派别(开明书店)和变态心理学(商务印书馆)陆续问世,诗论写出初稿,还在罗素的影响下写过一部叙述符号逻辑派别的书(稿交商务印书馆,抗日战争中遭焚毁)。这些书文笔优美精炼,资料

5、翔实可靠,说理明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蜚声海内外学术界。回国前,经高师同班好友徐中舒介绍给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委聘北大西语系教授,除讲授西方名著选读和文学批评史外,还在北大中文系和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班开过文艺心理学和诗论,后又应留法老友徐悲鸿之约到中央艺术学院讲了一年文艺心理学。当时正逢“京派”(多是文艺界旧知识分子)和“海派”(主要指“左联”)对垒。朱光潜由胡适约到北大,自然就成了京派人物。京派“新月”时期最盛,诗人徐志摩死于飞机失事后日渐衰落。胡适、杨振声等人想重振京派,由朱光潜、杨振声、沈从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林徽因等人组成编委会,筹办文学杂志(月刊,商务印书馆出版)。朱光潜

6、任主编。朱自清、闻一多、冯至、李广田、何其芳、卞之琳等经常为杂志撰稿。杂志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创刊,至8月,出了4期,是当时最畅销的一种文艺刊物。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民国36 年复刊,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出了6期后终止,前后共出了3卷22期。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光潜应四川大学代理校长,张颐约任川大文学院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国民党二陈系派程天放接替张颐正式长校,企图推行党化教育。朱光潜为了维护学府的尊严,捍卫教育自由和学术独立,坚决反对易长。他主持全校教师大会,号召罢教,教师们纷纷响应,大家公推他草拟抗议电文和罢教宣言。“易长风潮”轰动一时,但迫于压力,以妥协告终:

7、一方面不拒程天放任校长,一方面不许程天放动全校人事。这场斗争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沙汀和周文把消息传到延安,周扬立即通过他俩转信约朱光潜去延安参观,朱光潜回信欲去。这时陈立夫邀他去重庆晤谈,又通过他的一些留欧好友劝阻,再由王星拱和陈西滢几位旧友把他拉到武汉大学任教,延安之行落空。晚年朱光潜回忆此事,认为延安之行未果是因自己“当时根本没有革命的意志”,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武大校内湘皖两派内讧,遂以朱光潜出任教务长来调和,因为他是皖人而和湘派较友好。按国民党规矩,学校“长字号”人物都须参加国民党,朱光潜名义上被拉入国民党(后挂名三青团中委和国民党常务监委)。并让他在国

8、民党的中央周刊上经常写稿。虽然如此,他并不屈从任何政治偏见,说诗、论文、谈修养,后来集成两本书谈文学、谈修养。民国三十年(1941年)至民国三十一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中央党部每次密令武汉大学监视一批点名的“奸匪”和“奸匪嫌疑”学生的行动,强制一批学生离校。身为教务长的朱光潜与校长王星拱、训导长赵师梅一面应付教育部,一面向学生通气,提醒他们行动谨慎,维护他们到民国三十一年夏天毕业安全离校。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光潜不愿去安徽大学当校长,仍回北京大学文学院,任代理院长。受与地下党有联系的化学家袁翰青影响,他的政治观点逐渐明朗化,开始同情并支持民主运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29日,他与北平各院

9、校教授104人联名发表宣言抗议轰炸开封;民国三十七年10月,他与郑华炽、陈发松等17 名教授联名写信给蒋介石及行政院长翁文灏,呼吁“解除人为的经济痛苦与不平”,并宣言“停教”;民国三十七年11月4日,他与北平各院校47名教授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的抗议书,抗议国民政府用所谓“处置后方共产党临时办法”强行解散民盟。北平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派专机接“知名人士”去台湾,名单上胡适居首,朱光潜列名第三。这时袁翰青教授受地下党的重托,挽留他熟悉的“文化人”不要离开北平。朱光潜毅然决定留下。建国初思想改造阶段,他是重点对象,受到很多教育,特别是在参加文联和全国政协(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第二、三、四

10、、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委,民盟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等)后,常有机会参观访问全国各地,经比较新旧中国,他心悦诚服地认识到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1957年,全国开始6年之久的美学大讨论。朱光潜积极投入到这场原本起自对他过去的美学思想“批判”的论争,既不隐瞒或回避自己过去的美学观点,也不轻易接纳他认为不正确的批判,客观上他带动了大家不断前进,促进了美学研究空前普遍地蓬勃发展。这次讨论发表的文章辑成6册美学问题讨论集、朱光潜发表的论争文章另辑成美学批判论文集,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次讨论促使朱光潜认真钻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年近60岁时,他还挤出时间攻读俄文,并达到能阅读和翻译的

11、程度。他曾精选几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摸索,译文看不懂时就对照英、法、德、俄4种文字的版本去琢磨原文的准确含义,对中译文的错误或欠妥处作了笔记,后写了“建议的校改译文”。同时他惊讶地发现不少参加美学论争的人并未弄通马克思主义,由于资料的贫乏,对哲学史、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之类与美学密切相关的科学,有时甚至缺乏常识。因此他立志翻译一些重要资料,此后20多年他陆续译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袁克曼辑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3卷、维柯的新科学等。1962年,朱光潜受邀到中央党校讲授美学史。同年文科教材会议决定大专院校文科逐步开设美学课,并指定他编写教材。1963年,西方美学史这部倾注他

12、多年研究成果、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它代表了迄今为止我国对西方美学研究的水平,推动了我国美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朱光潜被关进牛棚,尽管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从未动摇过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他坚持锻炼身体,时刻准备重新拿起笔。“四人帮”垮台后,他重振精神,老当益壮,积极翻译名著、撰写文稿、先后出版了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还指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驰骋不懈,成就蜚然。1980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中华全国第一届美学会议上,他被一致推选为中国美学会会长。1983年3月,朱光潜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主讲“钱宾四(钱穆)先生

13、学术文化讲座”,一开始就声明自己的身份: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实为他后半生的定论。同年,北京大学为朱光潜举办执教60周年纪念会。翌年,香港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84年夏朱光潜由于多年工作过于疲累,患疲劳综合症,出现脑血栓。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在北京病逝,终年89 岁。在他逝世的前3天,他神志稍许清醒,趁家人不防,竟艰难地沿梯独自悄悄向楼上书房爬去,家人发现急来劝阻,他嗫嚅地说,要赶在死前把新科学的注释部分完成。朱光潜视野开阔,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他的700万字的论著和译著(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全集,共20卷)中,对中国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对西方美学思想作

14、了介绍和评论,融贯中西,创造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近代继王国维后的一代美学宗师,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日本、联邦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美国都有人研究他。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遭遇“朱光潸”美学家朱光潜早年出版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当时最流行的书籍之一。过了不久的1936年初,朱光潜在写文艺心理学等专著之余,又写出一部亲切自然的谈美小册子。书店在出版时,将谈美封面附注上“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字样。书出版之后,受到广泛欢迎。不久,上海书摊上便出现一本署名“朱光潸”,题目为“致青

15、年”的书。书名接近,姓名几乎难辨不说,该书竟也有一个副题:“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与朱光潜先生的著作副题只少一个“第”字,打眼看去,没有什么分别;封面设计也追踪摹形:书名字形,位置相仿,连一些直线中间嵌一些星星都一样,所以,一位朋友寄这本书给朱光潜后,连朱光潜自己也以为是自己的作品。待看清楚后,朱光潜先生竟然给这位“朱光潸”写了一封信。首先,他请朱光潸原谅,说是自己误将此书认作自己的了。接下说:“光潜先生,我不认识你,但是你的面貌,言动,姿态,性格等等,为了以上所说的一点偶然的因缘,引动了我很大的好奇心不认识你而写信给你,似乎有些唐突,请你记得我是你的一个读者。如果这个资格不够,那只得怪你姓朱名

16、光潸,而又写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了!”接下,朱光潜先生将自己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的情形略作回溯。认为当时“稚气和愚?”,但因坦坦白白流露,才得到青年的喜爱。这话的潜台词,大约是告诉那位“朱光潸”,人得“坦坦白白”、“老老实实”做人;否则就算一时得逞,也难免长久不被人戳穿,落得个不道德名。这封信的落款也颇有意思:“几乎和你同姓同名的朋友”。信当然无法寄出,只好在申报上发表。三立座右铭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著作等身,建树颇丰。他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恒,是指恒心,即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恬,是指恬淡、简朴、克己持重,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诚,是指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