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209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习题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必备知识点1、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到微粒构成的。(道尔顿,阿伏加德罗)2、 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门捷列夫)3、 1-20号元素。 氢氦锂铍硼(H、He、Li、Be、B) 碳氮氧氟氖(C、N、O、F、Ne)钠镁铝硅磷(Na、Mg、Al、Si、P) 硫氯氩钾钙(S,Cl,Ar,K,Ca)11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3、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 4、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熔点 沸点 密度 硬度 色态味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表现

2、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1-2 1、蜡烛燃烧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3、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用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水?用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生成了水。5、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何不同?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较空气多。6、二氧化碳的特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的特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3 1、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

3、l2、判断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3、加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沉淀。 现象:蓝色沉淀变成黑色。氢氧化铜-氧化铜+水。2-1 1、汞:俗名水银,银白色,化学式Hg,是常温下唯一的一种液态金属。汞+氧气-氧化汞2、验证空气组成实验(书上27页实验2-1)。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足量(不够就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 2、气密性要良好(不好就使结果小于五分之一) 3、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才能记录结果(没冷就记录结果必小

4、于五分之一) 4、红磷燃烧时必须关闭弹簧夹(没关则结果大于五分之一)3、空气的组成及用途。A:氮气:78%,用作保护气,制冷剂,制化肥。B:氧气:21%,用于支持呼吸和燃烧。C:稀有气体:0。94%,用于做保护气,制冷剂,制彩灯。D:二氧化碳:0.03% 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灭火等。E:其它:0。03%。4、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牛奶等。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等。(注意:纯净物可以含多种元素 如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不是由氧和碳这两种物质混合而成成,而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如果把元素如喻成英语中的一个字母,则纯

5、净物好比英语中的一个单词,混合物好比一个句子。冰和水化学成份一样,只是形态不同,所以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5、空气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不包括二氧化碳)。2-2 1、氧气的物理性质:A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略大 C不易溶于水。D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是淡蓝色。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A碳的燃烧 现象:在空所中燃烧发微弱的红光,纯氧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氧气-二氧化碳B硫的燃烧: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带刺激性气味气体。 结论:硫

6、+氧气-二氧化硫C、铁的燃烧 现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结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水或沙,防止高温的熔化物掉落烫坏集气瓶。3、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物质的反应。(多变一)4、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氧是指氧化剂)2-31、过氧化氢-水+氧气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但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5、分解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3-11、电解水 现象:正极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7、的气体,负极产生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气体,且两种气体体积比为1:2。 结论:水-氢气+氧气 (总结:正氧负氢,氢二氧一)2、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常温常压下密度最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 氢气+氧气-水(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3、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 氧气 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水 四氧化三铁3-2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2、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 A、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在不停的运动。C、有间隔3、酚酞试液遇碱性物质显红色。氨

8、水显碱性。4、分子、原子的定义和区别。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6分子,原子的微观表示例: 5H 5个氢原子 K 钾元素、钾原子、钾(单质) H2O 水、水分子 5H2O 5个水分子3-3 1、过滤六要点滤纸紧贴漏斗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部位 漏斗未端紧靠烧杯内壁2、吸附沉降:利用明矾等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3、硬水与软水 硬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 软水:含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鉴别方法:A加入肥皂水,产生肥皂泡较多的是软水,

9、软少的是硬水。B蒸干残渣较多的是硬水,残渣较少的是软水。 硬水通过煮沸或蒸馏可转化为软水。4-1 1、原子的构成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中有若干个质子和中子。 B、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不带电/ C、氢原子没有中子。 D、原子核比起原子小得多。 E、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 A、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跟碳-12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其它微粒的相对质量都是与碳-12原子的1/12相比) B、氢原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 C、原子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

10、省略不写。4-2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硅铝铁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一纵行叫一个族。4-3 1、电子层: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层数越大离核越远,能量越高。2、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1)最外层为达到饱和的:属于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称为惰性元素。(2)最外层少于4 个的: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是金属元素。(3)最外层多于4个的: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是非金属元素。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叫

11、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叫阳离子。 4常见的离子 氢离子 氟离子 钠离子 镁离子铝离子 硫离子 氯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 铁离子 亚铁离子 铜离子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碳酸根 硫酸根 化合价 1、化合价用于表示原子相互化合时的数目。2、任何物质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的化合价为0. 3、任何离子的化合价等于它的电荷数。4、口诀 一价氢氯(负)钾钠银 二价氧(负)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变)磷(变) 二(亚)三铁 二四碳 铜汞二价最常见第五章 1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和可能变(1) 不变 A宏观:总质量,元素种类和每一种元素的质量B(微观)原子的种类种每一种原子的数量.(2) 一定变:A(宏观

12、)物质的种类B(微观)分子的种类.(3) 可能变:A分子的个数B元素的化合价.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A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等。B表明了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C表明了各物质的质量比。例:4P+5O2=2P2O5 A: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B:4个磷原子与5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C:124份质量的磷与160分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3、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A写:左边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用等号连接,并注明反应条件,和。B配平:最小公倍数法:找出左右两边只出现过一次且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原子,配上系数使这种原子左右两边的个数等于它的最小公倍

13、数,再一一配平其它原子。C检查:每一种原子是否配平,条件是否注明,是否用=连接。4、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注意事项(1)一定要严格按照 设未知数 写化学方程式 写出相关量 列比例式并求解 简明作答这5个步骤来答题。(2)第一步:一定要写解 设*的质量为X 此处不带单位。第六章1、碳的单质(1)金刚石:天然最硬的物质,不导电,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2)石墨: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状固体。导电性良好,是自然界最软的物质之一。(3)木炭、焦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咐能力。(4)C60: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用于材料科学和超导体。2、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很稳定。(2)可燃性:A氧气充足:C+O2=CO2 B氧气不足2C+O2=2CO(3)还原性例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C+2CuO=2Cu+CO2例:与氧化铁反应:3C+2Fe2O3=4Fe+3CO23、制取二氧化碳(1)原料:大理石和盐酸(2)原理:2HCl+CaCO3=CaCl2+H2O+CO2(3)操作步骤:A检查气密性B加大理石C连接装置D加盐酸E收集气体。4、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A无色无味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大得多。C、标况下,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2)化学性质。A:不支持呼吸和燃烧B:与水反应 H2O+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