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028136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五河二中九年级化学组李雪青2016.11.16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比如水的有关知识,通过电解水实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水的分解反应。通过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和对水的组成和结构的分析,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教材分析】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要让学生认识到对于化学反应不仅仅是进行定性研究,还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的描述。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的物料等相关问题。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

2、直接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内容的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科学探究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2、通过对比实验来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要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及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用“疑问” “冲突”带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心态和批判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实验用品】仪器:托盘天平、试管、药匙、

3、锥形瓶、石棉网、坩埚钳、酒精灯药品: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镁条【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 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1、学生回答,学生知道化学变化的宏观变化是物质种类的改变。【新课导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

4、究、分析化学变化。【板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质”一定发生了改变,那么“量”呢?今天我们一起从量的角度来探究一下化学反应。聆听让学生知道对化学变化的研究既可以从“质”的方面,也可以从“量”的方面进行。从化学反应引入新课。【新课教学】一、提出问题。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呢?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采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来组织教学,采用直接问题导入法,开门见山,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求知欲。二、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或猜想:讨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小于

5、?等于?)【分析问题】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三、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仪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1、 观察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状态。2、 反应体系是敞开的还是封闭的?3、 记录对应的实验现象。4、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反应前后天平是否保持平衡来判断)。以下列化学反应为探究对象: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3、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的反应。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1、查看实验注意事项。2、设计实验,进行活动探究。让学生动手实验。四、进行实验探究

6、。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八组,每两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验的探究。第一、二组:探究活动一、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第三、四组:探究活动二、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第五、六组:探究活动三、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第七、八组:探究活动四、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解决问题】分组探究实验,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得出结论,突出重点。五、表达与交流。宣布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获得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

7、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并记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得出结论】六、思考:1、针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2、对于这两个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实验,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聆听:1、若用有气体参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必须选择密闭装置;2、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七、反思。1、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

8、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归纳为: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实质):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PPT课件展示)聆听,理解并记忆。分析问题,发现原因。加深对定义的认识和理解。八、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吗?1、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2、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课堂练习】1、现有一反应ABCD,有10gA和5gB反应

9、,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gA,B无剩余,生成4g的C,则生成D的质量为。 2、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元素,可能含有_元素。【拓展应用】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学会解答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题型。【课堂小结】请你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学生小结。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相关练习。板书设计: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二、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的原因归纳为: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实质):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