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武鸣区双桥镇中心学校 李海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及分子的特点2.各处与方法:能运用分子的性质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能以微观知识的角度解释一些日常现象2.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三、教学准备仪器及药品:红蓝色墨水、品红、高锰酸钾、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冷水、热水、量筒、大烧杯、果冻盒、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情境创设【情景一】学生讨论 请小组讨论并解释一下下面的生活现象: 1、放在烧杯中的水一段时间后变少了? 2、经过花园时闻到花香? 3、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晒干? 4、病毒流行期间,大街上的人们戴着大口罩,以防止SARS病毒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染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补充修正,并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并引入新课1、水减少了,是因为水中的粒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2、人能嗅到花的香气,是因为花中的香气的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因而使人嗅到了香气。
3、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科学技术已证明,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但是通过特定的仪器可以观察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微观世界----【板书】 分子和原子 (二).新课 1.简单介绍分子,原子发展简史 2.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但现在人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3.通过课件展示图片 图1: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 图2:通过一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板书】一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通过教师介绍分子与原子的发展,并感受科学家探究真理的过程,接受物质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科学设想并对分子有了近一步的认识 4.分子的性质 通过阅读资料,思考交流,引出性质【设问】:我们以水分子为例,究竟有多小呢?下面请听水分子的自述多媒体展示)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学生很兴奋,讨论,想象、分子质量和体积有多小?很惊奇,感叹分子如此之小 用直观的数字讲述,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认识到分子与原子的质量都很小 实验探究:实验设计-3-1:探究实验①——品红在水中扩散品红在水中扩散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实验步骤 向盛有热水、冷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 请大家描述看到了什么现象? 品红在盛冷水和热水的烧杯内,哪个扩散的更快?为什么? 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 (对几位同学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给于掌声鼓励) 从这几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微粒的第二个特点: 【板书】: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通过实验以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给于及时的鼓励,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设计3-2:探究实验②——氨分子的扩散,请同学仔细观察现象并思考回答: ①为何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而烧杯B内没有变红? (给予语言表述上纠正) 总结:通过上面的实,充分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的, 实验探究三:实验设计:探究实验④——1+1是否一定等于是否一定等于2实验内容:把10 ml水和10 ml酒精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的体积 【提问】所得的体积是否等于20ml?说明什么结论? ( 宣布自己的实验结果) 【提问】:物质为何存在固、液、气三态的变化? (课件展示图片) (趁热打铁)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3.分子间是由间隔的 (三) 课堂巩固 1.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生活现象。
(多媒体展示) (1)香水要密封保存2)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3)食物腐败 (4)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0.24m3的钢瓶中(5)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车胎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两组概念:(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混合物和纯净物(四)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一篇报道:我们资阳某鞋厂,曾经在生产过程中恶臭,影响了晾晒场周围群众的生活请对此现象做出分析?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桌可进行互相交流? 总结后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