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1)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8463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1)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1)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1)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1)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1)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线段、射线、直线,授课教师:潘(陈)老师,第6课时,返回,【本章第06课时】,复习引入,请欣赏!生活中的情境!,复习引入,请欣赏!生活中的情境!,数 学 来 源 于 生 活,复习引入,请欣赏!生活中的情境!,我们在小学已经学过线段、射线和直线,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作为直线、射线、线段的原型 ? 试举例说明.,线段:灯管、桌子的边沿.,射线:把灯泡看成一点,光线射向远方,直线:笔直的公路、数轴.,复习引入,射线,线段,直线,端点数,2个,延伸,度量,可度量,1个,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不可度量,无端点,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不可度量,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直线,你能说说

2、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不能延伸,复习引入,1.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要几个钉子?,实践探索1,2.画一画:经过一点o能画几条直线,经过A,B两点呢?,公里: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实践探索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这样拉出的参照线有什么作用?,实践应用1,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实践应用2,新知探究,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图点A和直线BC存在怎样位置关系?,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 2.一个点在一条直线外,也可以说这条直

3、线不经过这个点.,学一学:两条直线相交,新知讲授,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用一个大写的字母.例如:点A、点B.,A,B,点的表示:,线段的表示:,A,B,a,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新知探究,表示:直线 MN(或直线NM),l,表示:直线 l,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这条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表示直线的两个字母 没有顺序!,直线的表示:,新知探究,想一想,A,O,怎样表示图中的射线?,表示为射线OA,追问:能不能表示为射线AO?,新知探究,直 线,射 线,线 段,图 形,表示方法,表示举例,a,O

4、,P,l,1.用表示端点的两个 大写字母来表示,2.用一个小写 字母来表示.,用表示端点和射线上 的另一点的两个大写 字母来表示,1.用表示直线的任两 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 示(两点不能在两头),2.用一个小写字母 来表示.,线段 AB (或线段BA),线段 a,射线 OP,直线 MN (或直线NM),直线 l,归纳,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和直线A是同一条直线; (3)射线和射线A是同一条直线; (4)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射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巩固练习,2.请用两种方式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第一种:直线 AO、直线 BO,

5、第二种:直线 m、直线 n,3.指出下图中线段、射线、直线分别有多少条?,答:,有3条线段,是线段 AB、线段 AC、线段 BC,有6条射线。,只有一条直线,是直线 AB或直线 BC或直线AC。,巩固练习,4.看图说说,点A在直线 l 上,(直线 l 经过点A ),巩固练习,点A在直线 l 外,(直线 l 不经过点A ),线段AB、CD相交于点B,画一画,5.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 (1)直线EF经过点C; (2)点A在直线l外; (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4)线段AB,CD相交于点B.,巩固练习,本 课 小 结,本节课你学习到哪些知识?,1、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2、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3、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5.直线与直线相交 6.不同几何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1.课本第129页第2、4、12题 2. 基础训练第105页,布置作业,结束寄语,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再见,请完成教学文本课后练习,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