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178743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青少年犯罪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未成年人犯罪浅析姓名: 专业: 法 律 事 务 年级: 级 区队: 指导老师: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二O 一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1绪 论2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3(一)情形性大,可塑性强,使之产生是非不分、盲目自信的心理3(二)控制能力差,情感波动大,动机上盲目性、行为上突发性3(三)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早熟,引发心理变化快,如引导矫治不好,就会走上犯罪3(四)学校、家庭教育管理监护力度不到位,使其失去约束力而引发犯罪3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4(一)任性放纵,缺乏良好养成,追求物质享乐4(二)简单粗暴,教育方法不当4(三)家庭影响,生活环境较差4(四)社会影

2、响,心灵受到伤害4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6(一)低龄化6(二)成人化、智能化6(三)暴力化、残忍化7(四)团伙化7四、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8(一)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81、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82、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83、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剥夺政治权利94、未成年人不适用没收财产9(二)未成年人犯罪可以适用的刑种91、管制102、拘役10 3、有期徒刑10 4、罚金10(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11 1、缓刑11 2、减刑 11 3、假释12五、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划分及刑事责任的认定13(一)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13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13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

3、龄阶段13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13(二)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13(三)对未成年人跨年龄的犯罪的刑事责任认定14六、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对策15(一)提升家庭成员素质15(二)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5(三)强化思想、法制教育15(四)注重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16(五)实施特殊的挽救办法16参考文献:17摘 要摘要: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因为其心理和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其犯罪手段、犯罪心理、犯罪目的与成年人犯罪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也有不同于一般刑罚的特殊性,

4、另外,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及认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刑罚的适用有明显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做了分析,进而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和特点,继而论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问题以及未成年犯罪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及认定问题做了一些探讨,最后是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的分析。以期引起界更深层次的。关键词:未成年犯罪 犯罪特点 犯罪原因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绪 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犯罪成员在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虽然经过多年严打,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各种犯罪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未成年犯罪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犯罪年令相对提前,而且蔓延快

5、,作案手段凶狠,危害严重,未成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而且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强,重新犯罪率高,在社会上已造成严重危害,对当前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早在十多年前党中央就多次提醒全党要重视和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未成年人将是二十一世纪希望所在,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兴衰、事业成败、危及千秋的重大问题。从生理上讲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从思想上讲,其世界观、

6、人生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认识和适应还不巩固,极易受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影响和冲击,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时期至关重要。从心理素质上讲,他们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较低,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和诱惑,感情易冲动,行动易过激,往往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因此,研究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努力探究其超轨足迹,寻求矫治谋略就愈来愈显的重要。为此,我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我们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和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一)情形性大,可塑性强,使之产生是非不分、盲

7、目自信的心理未成年人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意向,反映在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感新鲜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但由于其知识面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分不清是非、善恶、美丑,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和审美观,易受到坏人的腐蚀、拉拢和引诱而走上歧途,从他们的犯罪经历看,都有一个形成错误认识的开始,到养成不良习惯和出现劣迹直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发展演变过程。(二)控制能力差,情感波动大,动机上盲目性、行为上突发性未成年人性情容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不善于控制自己,由于这些心理特点,形成了其犯罪动机简单、单

8、纯,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考虑的比较简单,甚至为一件小事就以残忍野蛮的手段将人杀死。(三)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早熟,引发心理变化快,如引导矫治不好,就会走上犯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性发育早熟已不鲜见,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对性内容的好奇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对性行为正确与否的认识基本处于无知状态,生理变化带来一系列心理变化,由于当前我国对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工作落后,同时社会上文化娱乐场所没有彻底清除不健康的文艺作品,使其受到外来淫秽、色情、恐怖等影响和其它不健康东西的刺激,特别是黄色声像品、书刊的腐蚀,可能使他们为所欲为地追求的刺激,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学校、家庭教育管理监护力度不到位,

9、使其失去约束力而引发犯罪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及法制教育有待加强,在教学中采用的也只是启发式讲授的单向信息传递,学生也只是耳听、手记,主动性受到一定限制,没有达到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自学讨论,双向回答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一)任性放纵,缺乏良好养成,追求物质享乐纵观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有85%的人都是因为不好好学习,法纪意识淡薄,不明白什么是违法犯罪,性情玩劣、缺乏自控、行为放纵所致。有的人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却冒然不知;有的人叛逆骄横,无视学校的管理和父母的管教,对约束、限制其不良行为产生逆

10、反心理,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不晓利害、不计后果;有的人缺乏理想报负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取向,学习上不求进取,贪玩好耍、好吃懒做,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追求刺激,结伙鬼混,直至走上犯罪道路。(二)简单粗暴,教育方法不当建立健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制度,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所起的消极作用不可低估。一是暴力教育。二是偏见教育。一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看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的良好养成教育、心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致使一些学生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较低,一旦遇到不健康、不道德行为的诱惑或违非作歹之事,便不能进行正确处理。(三)家庭影响,生活环境较差在未成年人

11、犯罪案件中,有50%至60%的案件与不良家庭的环境影响有关。有的家庭父母、兄长有违法犯罪经历、受过法律处罚,而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去,并教育其子女吸取教训、划清界限,不为其所影响;有的父母、长辈对未成年人子女溺爱,纵容其物质欲望,一旦经济上满足不了需求时,其子女便采取非法手段获取;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再婚后,对养子女缺乏亲情、关爱,甚至虐待,使其得不到父母之爱,感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四)社会影响,心灵受到伤害 由于未成年人学历、经历、阅历都太浅,缺乏对社会、事物和行为的正确认识,加之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灵。盲目攀比,滋长了未

12、成年人的虚荣心和占有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蔓延,诱导吸引一些未成年人崇高金钱,以致为了钱,不择手段,挺而走险,误入歧途;一些音像制品、读物一味地宣传“性爱”和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使得一些未成年人心理扭曲,失去理想信念而精神颓废,追求低级趣味,荒废学业,染上恶习,直到走上犯罪道路。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低龄化 未成年人初始犯罪年龄越来越低。过去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在17岁左右,而现在未成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岁,有的案犯甚至不到14岁。2002年安徽省查处的未成年刑事作案人员,16周岁以下的比2000年增长70%以上;吉林省公安机关抓获的13岁以下的刑事作案人员,2002年比199

13、8年增加一倍以上,据统计,某地区1998年以来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41.7%,其中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13.5%。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的方面讲,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未成年人的成熟期提前。未成年人的成熟期提前,使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未成年人的智力也有很大提高。由于未成年人成熟期提前,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出现了需要和满足之间的新矛盾。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未成年人犯罪增多,并使犯罪年龄向低龄化发展。近几年来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如2003年2月12日,在瑞丽市安泰酒店旁巷道内

14、发生了一起恶性群体打架斗殴案件,该案性质十分恶劣,有十余人被砍伤、打伤,其中10人伤势严重。经过公安机关大量的侦查工作,次日将岩等11名作案者抓获,这11人中除岩年满18周岁外,其余均为1517岁的未成年人。(二)成人化、智能化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预案,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视线。这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利用迷魂药、高级轿车、汽艇、对讲机、手机、电脑、手枪甚至无声手枪进行犯罪活动已越来越普遍,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点。未成年人年少气盛,在违法犯罪活动中,不仅不计后果,且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在未成年人犯罪

15、中,不少犯罪手段成人化,且有不少是智能犯罪。例:某地一起强奸案,三个被告均为未成年人,一个才15岁,但在对付舞厅小姐实施强奸时,显得非常“老练”。另据报道,2001年2月8日,北京海淀区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本市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报案,该公司在交纳上网费时,发现在北京电报局的163上网帐号被人盗用,累计损失达40余万元。经公安部门认真排查,终于将本市第一个黑客年轻的在校大学生卢某抓获。实际上,现在很多制造病毒的“高手”都是未成年人。(三)暴力化、残忍化未成年人犯罪多实施诈骗、盗窃、抢夺、抢劫等侵财性犯罪。暴力型犯罪突出,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未成年人情感极易冲动,有些人作起案来心毒手狠,其手段之残暴令人惊异。据统计,某地3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